首页>>湖北日报>>视听周刊>>本页       
 
方言电视剧“赶尽杀绝”?

(2005-10-29 07:57:22)

荆楚网(湖北日报)近一段时间,关于电视语言问题,广电总局可以称得上是连施重拳,先是严打主持人的“港台腔”,接着又重申电视剧不准使用方言。看得出来,广电总局这回是下了狠心要在全国“推普限方”了。严打主持人“港台腔”,还有许多人为之叫好,可是这后一举措却引发了一场争论。该不该对电视剧方言“赶尽杀绝”?

讲普通话是未来趋势

对于方言的具体理解,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付程介绍,方言指的是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和普通话有较明显差异的语言,像《刘老根》、《马大帅》这样的电视剧中的语言基本属于普通话,不过是带有东北方音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趋势是对的,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肯定需要一个过程,“一些影视剧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人物有时候讲一点方言是需要的,但未来的方向还是标准的普通话,实际在理论上也是语言越规范,自由度越大,传播范围越广。”

普通话与方言各具魅力

大力推广普通话,这是法律的要求,并没有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推广普通话是否意味着必须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绝对禁止方言?显然不必。许多经典红色影视剧中,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人物浓重的乡音,给人们很强的亲切感和历史的真实感,如果都改成标准的普通话,感染力势必大打折扣。如果今天以“推广普通话”为由理直气壮地封杀影视方言,明天是不是也可以以同样的理由要求地方戏曲“都必须用普通话演唱”呢?

一个国家的公民,有权利要求内部的文化多样性,有权利要求保存和延续这种多姿多彩文化的存在,有权利去接触和欣赏,有权利从中感受亲切、骄傲和感动。比如,东北人有权欣赏东北语言风味的影视作品,湖南人也有权从电视中品味潇湘风韵。同时,全体国民也有权利接触和欣赏任何一种他喜欢的地域语言与特色文化。

南北方言分彼此

一个很自然的疑问是,禁止方言电视,北方方言是否在此列?字典里对“普通话”是这么解释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可见普通话并不能和北方话画等号,而是在后者基础上的提升。

然而,事实是,大量操北方方言或者夹带北方方言词汇的电视剧在全国各地的屏幕上都很流行,北方方言在优秀的电视人宣传下成了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最富有表现力的方言。然而语言学家会告诉你,没有哪种方言比另一种高级。

再看看一次次重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每次都会收入“大腕”、“蹦迪”、“大款”、“托儿”、“神侃”、“宰客”这样出自北方方言的新词,而新近的再版中,“白相人”、“吃讲茶”这样源自南方方言的词汇则被剔除。相信其中损益,电视剧居功不小。看到这回的新通知后,相信很多南方的方言电视工作者会追问,当《傻儿师长》不准播出的时候,《马大帅》是否可以无恙?当粤语电视剧、上海滑稽小品剧要配成普通话的时候,《大明宫词》里傅彪说的陕西话是不是也要重新配音呢?也许通知里的“一般情况下”五个字已经给出了答案。

不必“一刀切”

谁也不知道当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怎样说话,因此《汉武大帝》中陈宝国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没观众觉得失真,去计较两千年前长安人不是这样说的。《大决战》中那些来自山东、江苏的基层军官、普通士兵,没必要说他们的家乡话,因为他们的身份特征在影视中并不很重要。可是我们看到,影片中的毛泽东、邓小平等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人,说的话都带有自己家乡的口音。

这样的艺术处理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大人物,就该享受“特殊待遇”,而是基于观众对历史的理解,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趣味。因为这些大人物说家乡话,现在的成年人还有起码的记忆或者了解。他们知道毛泽东在开国典礼上讲的是湖南话,邓小平在1984年国庆阅兵时讲的是四川话。如此处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呈现真实的历史,使文艺作品更具有感染力。

支持封杀方言的人可能会找出诸多理由,比如说推广普通话,统一文化市场,或者促进各地文化交流等等。但在遥控器完全由观众掌握的今天,大可不必替广大观众作如此细致的考虑。市场的优胜劣汰是最强有力的,没有几个人愿意掏钱去拍没人看的戏。一些电视剧中加入方言元素,或者干脆用方言拍摄能够受到欢迎,自有其市场规律,说明有人喜欢这些。我并非川人,前些日子却喜滋滋地观看重庆卫视播出的方言剧《麻辣冤家》,我觉得剧中周富贵一家人说着重庆话,将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演绎得太精彩了。

电视剧中的方言其实并不妨碍普通话推广。方言的形成是漫长的,其消亡也有一个过程,由政治的因素决定,更由经济的因素决定。中国人讲过多少种彼此听不懂的方言,语言学家们也未必了解。古代只有那些做买卖或做官的人,才有讲“官话”的需要,因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体系下的农民,不需要通用语言。可是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来,方言的影响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减弱。因为统一市场的形成、人员资本商品流动的加快,人们舍其方言而学普通话,是一种合乎自身利益的明智选择。多少年来王朝或者政府,用行政力量提倡讲通用语言,抵不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巨大的能量。尽管由于广东开放最早,曾经粤语风光过,但此类方言的“回潮”只是暂时的。现在广东或上海的小学生,可以给外来者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回过来和小伙伴却可以用粤语和沪语聊天,而他们的奶奶可能就只会说广东话和上海话,甚至听不懂《新闻联播》。

秦始皇为统一六国,不用政府强制力则不能书同文车同轨。而今不仅全国且全球都形成了统一市场,交通和资讯又这样发达,学习通用语言往往是不得不如此。中国偏僻山乡中学里孩子拼命学英语,自然不是由于美国的压力,而是出于与其交流的需要。

既然方言的消亡有一个过程,这些还活着的方言当然有其艺术价值。诞生在北方的相声到了长沙能改造成加入方言的南派相声,艺术家们可以呼吁挽救上海滑稽戏、粤剧、锡剧等等地方剧种,那么播出一些方言剧又如何呢?相信拿着遥控器的广大观众吧,讲讲方言没啥大不了的。

因此,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文化研究所专家徐舫州教授表示:“方言电视剧其实不会形成泛滥,只是属于个别现象,它的发行渠道肯定不如普通话电视剧那么受欢迎,应该让市场选择自然淘汰它。”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