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 记者 姚莹 通讯员 杨军 张罗红

报晓的公鸡,引吭高歌;绽放的腊梅,花蕊尽现……数尺弧形竹面,或行,或楷,或草,流淌着行云流水般的诗意。25年来,崔哲华老人醉心与竹对话。以刀为笔,绘画刻字,在汉阳二桥干休所的家中,他营造出了一个洋溢着古朴情趣的竹雕世界。
今年69岁的崔哲华,从1980年开始竹雕创造。“这完全缘于我童年的梦。”崔老儿时的家在湖南益阳,门前屋后全都是郁郁葱葱的竹。那时的他,最爱倚着门看家具店里雕花的木匠,三下五下,一幅精美的图案诞生了。
后来,崔哲华开始在竹面上寄托喜怒哀乐。一件成功的作品,往往需要几个月的精心磨砺:从选材到敷漆、设计、绘图、雕刻、修饰……每道工序,老人均是倾心倾力。
作品完成了,最难的是保存。竹韧而脆,冬天必须离开炉火,夏天应该远避电扇……深夜里要是传来“啪”的声响,崔老必痛心不已——一片竹子开裂,就意味着他的一幅作品报废。
记者昨在崔老简陋的家中看到,典雅的竹雕、精致的竹筒等各种作品,累积起来有数百件之多。据说,慕名登门求购者众,均被老人婉拒,无一出让。“每件作品都是我心血之作,均是无价之宝。”崔老固守着心中最真的竹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