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11期>>本页       
 
舆论监督艺术 舆论监督方法探析


(2005-11-02 10:02:50)

杨宏斌(湖北人民广播电台 430022)

在新闻舆论监督中,如何使报道更生动活泼,使说理更透彻、揭露更深刻、主题更鲜明?笔者以为,使用“对比法”和“反衬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对比法”和“反衬法”,就是记者把自己要批评、揭露的矛盾或问题,拿出来与其它事物或事物的其它方面,在某一对比点上进行比较,对照,从而达到说明问题,揭露矛盾,深化主题的目的。对比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舆论监督报道中,“对比法”和“反衬法”,可以用于写人、记事、状物、说理、抒情中。可以比数字、比做法、比时间、比结果、比情况……只要是围绕舆论监督报道的核心问题且关乎国计民生或受众关心的,比什么都可以,只要找准“对比点”,精确聚焦,进行对比,就可比出分量,比出一定的意义。

“对比法”或“反衬法”,具体运用起来有多种形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横向对比。就是将两种以上事物或一种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加以对比,使受众既看到正面,也看到反面;既看到先进,又看到落后,从而对客观事物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如今年8月26日湖北日报刊登的一篇报道《百万农场居民盼望告别高价电》,文章一开头就写道:

“我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是0.52元/度,普通工业企业电价0.55元/度。而在监利县人民大垸农场,居民的生活用电为0.72元/度,工业用电为0.64元/度。据了解,全省52个国有农场百余万居民和数百家企业,绝大多数用的都是高价电。”

通过横向对比电价,很快让读者知道了全省52个国有农场的电价“实在是高”。

二是纵向对比,就是过去与现在对比,使受众感受到情况的变化。 如同样是今年8月26日湖北日报刊登的一篇记者调查《双石水库水体污染为害数万群众》,文章一开头就采用纵向对比的手法把所要揭露的问题展开了:

“鄂南双石水库如一颗碧绿的宝石,掩映在赤壁市、咸安区的无边竹林之中。自70年代建立以来,这座水库……成为赤壁市官塘驿镇自来水唯一的取水来源,供全镇人民生产、生活之用。

“然而,一直给人们以甘霖的双石水库,如今却遭受人为的污染。”

又如湖北新闻奖获奖作品《洪湖峰口血防站将健康农民诊断为血吸虫病人》,为了说明血防站将健康农民诊断为血吸虫病人的“新”、“奇”,特意纵向对比说明问题:

“调查中,农民纷纷表达对血防站弄虚作假的不满。一位农民说:血防治疗血吸虫搞了这么多年,血吸虫快要绝迹了,为什么现在突然冒出这么多血吸虫病人?我感到很惊奇!”

三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如湖北新闻奖获奖作品《湖北“农产品绿色通道”遭冷遇》,为了说明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不合理、不利于农民,就采用了这种对比手法:

昨天上午,在武汉市黄经堂蔬菜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户们告诉记者,办绿色通道通行证跑运输,比不办证跑运输花的钱还要多。

(出记者采访农民录音)

记:老乡,您听说过我们省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的消息吗?

农民:听说过。

记:那您办了绿色通道的通行证吗?

农民:没有办。我们这几个人都没有办。

记:那是为什么呢?

农民:办证要层层办,要到市里、还要到省里。而且办一个证只能管一次,又花时间,又浪费钱,我们觉得蛮划不来,对我们农民帮助不大!

四是将错误的做法与正确的做法进行对比。在舆论监督报道中,当我们批评明显错误的东西时,拿出明显正确的东西作比较,两者谁是谁非、谁优谁劣,受众一比便知。仍举前述的《湖北“农产品绿色通道”遭冷遇》,对于湖北“农产品绿色通道”,我省两个部门各有一套方案:

农业部门提出了“绿色通道通行证在基层办”、“一证通全省”、“一证管全年”、过桥过路收费全免的方案。可是,交通部门不同意,觉得这样的话交通部门的损失太大了。交通部门一再讨价还价,最后形成了3个月前的实施方案。按照这个方案,“证要层层办”,“一证不能通全省”,“一证只能管一次”,过桥过路收费只优惠40%。

两个方案的优劣,听众一听便知:农业部门的方案明显利农,交通部门的方案则明显不利于农民。由于后者的意见占了上风,最后导致湖北“农产品绿色通道”遭冷遇。

五是运用反衬的手法。记者在揭露某些矛盾或问题、批评某些人物时,有选择地以其它事物为“衬底”,再以报道所写的主要事物为“衬点”,使所写的事物得以充分的反映,这就是衬托的技法。衬托有正衬、反衬之分。在舆论监督中,正衬用得较少,反衬用得较多。正衬就是用相似、相近的事物,来反衬主要事物,使主要事物显得更加突出,更鲜明。比如揭露某些官员的贪污腐败时,当我们说到他的贪污腐败程度,可以举出其它的有名的腐败官员,然后指出我们报道所涉及的官员比之有过之无不及。反衬法,就是根据主要事物与陪衬事物相反或不同的特点,用陪衬事物从反面反衬主要事物的方法。如湖北新闻奖获奖作品《一盘录音带曝光黑心法官》,在详细报道了浠水县法院一位法官隐藏、贩卖证据敛财的恶劣行为后说:

就在几年前,浠水县法院还被评为“湖北省最佳人民法院”和“全国先进人民法院”,但是现在却出现了法官隐藏贩卖证据这样恶劣的知法犯法事件。这虽然是个极个别的事件,但它损害的却是整个法官队伍的形象。

六是把表面不相关、内在却关联的两件事或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如电视新闻《“走味”的科技下乡》,此条报道在最后打出画面叠加字幕:

送科技下乡队伍在新洲区旧街镇服务仅2个小时就草草收兵。

这句话,用“服务仅2个小时就草草收兵”来与前面所说的庞大的声势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主题更加深化。

七是综合运用多种对比、反衬手法。在舆论监督报道中,前面所述的对比手法很少单一使用,实际操作时经常是多种手法综合运用。如湖北新闻奖获奖作品《农民的年猪肉怎么不香了--蕲春、黄梅一些农村春节见闻》,就综合运用了横向对比、纵向对比、正确与错误对比等多种手法。如报道的一开头就写道:

过年杀年猪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今年1月14日至2月15日,记者4次赴蕲春、黄梅两县一些乡镇采访时了解到,这些地方普遍约有50%的农户已经不养猪了,春节杀年猪的农户更少了,昔日“人欢猪叫”的喜庆气氛很少见了。

这就是纵向对比,让读者一进入报道就感觉意外。报道接着写道:

本来,在去年的税费改革中,省里对养猪农户取消了屠宰税,农民自养自食的生猪除了交屠工10元/头-20元/头的加工费之外,可以不交任何别的费用。这对发展农村生猪养殖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蕲春县、黄梅县的一些乡镇,不仅没有让农民享受到政策的实惠,而且变着法子向他们收钱纳税。

这就是拿出正确的做法(省里取消屠宰税)与错误的做法(变着法子向他们收钱纳税)进行对比,用以说明问题。

报道接着写记者春节在蕲春、黄梅一些农村的大量见闻,揭露了这些地方对养猪农民的种种盘剥后,在报道的最后专门列出一个小标题:“外省邻镇自由宽松”,进行横向对比:

记者来到与蕲春县檀林镇相邻的安徽省太湖县弥陀镇、与黄梅县柳林乡相邻的安徽省宿松县二郎镇采访。安徽省这两个镇经营一头生猪需交税费65元(增值税21元、地税19元、工商费5元、检疫费3元、加工费14元),且全由猪肉经营者交纳。在安徽的这两个乡镇,养猪户自养自食是自由的,只需交加工费10元至15元。而在蕲春县一些乡镇,却只允许有红白喜事的农户自养自食,还要交加工费50元-70元,甚至100元。黄梅县一些乡镇虽然允许农民春节时杀年猪,但必须先交150元税费,否则要被罚款。现在安徽经营生猪的蕲春县个体户曹焱明说,他在蕲春经营生猪3年多,实在干不下去了,跑到安徽来,这里政策落实得好,经营一头猪只要据实交税费65元。

通过横向对比,说明了我省蕲春、黄梅一些乡镇对农民养猪乱收费问题的严重危害性,从而引起了省领导俞正声等的高度重视,并作出了相关批示,使这些地方的农村税费改革“推倒重来”。

通过对以上各种对比及反衬手法的初步分析,可以对我们采写舆论监督报道产生深刻的启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既相互联系,又互为矛盾,舆论监督所揭露的问题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势必和与之相对、相类的另一事物发生联系或矛盾。通过对比或反衬,可为受众建立起一种“参照系”,帮助受众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在舆论监督中,记者若想把一个问题揭露深、揭露透,记者可把与某个问题相关的前后、左右、上下、里外所有事物或方面都对照个“透”。

  (编辑:潘宗信)#13#10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