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11期>>本页       
 
视听天地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魅力


(2005-11-02 10:02:51)

魏劲松(襄樊电视台 44102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时间效率,如何快速、直观地把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在单位时间获取更大的信息量,让节目的节奏富于变化,跳跃感强,最终使观众得到良好的视听感受,是节目制作所努力追求的。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不同同期声的交互使用就可使节目节奏富有变化,造成对观众视听感受的强烈冲击。变化所具有的张力,变化带来的美感,都使其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

给同期声下个比较规范的定义就是拍摄电视画面时,同时记录的与画面有关的人物或环境的声音。同期声能够表达出记者对新闻事件所具有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不断变化的声音而实现的。记者把所录制的同期声,根据主题的需要,配合画面和解说词一段段地精心剪辑起来。此时的同期声已经摆脱了直观的实际范围,上升为带有某种主观思想的声音意象。

一、 同期声的成功运用,可以使新闻生动逼真,增强现场感和感染力,增强新闻的表现力。

首先,同期声给人以再现时空的真实感。视听统一是电视的重要特征,它赋予了电视最大程度的真实感。在这种“真实”的还原和再现过程中,应该说同期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央电视台军事部拍摄的《潜伏行动》、《重返真情》、《中国武警》等纪实片之所以成功,正是由于片中大量地采用了现场的人声、音响、音乐效果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哭声、笑声、歌声、对讲机的呼叫声、追赶罪犯的跑步声以及枪炮声,并且运用得恰到好处,观众看过之后,既没有感到嘈杂,而且使观众犹如置身于现场当中,增强了感染力。

同期声的另一个重要审美特征是它的生动性。同期声在展示被采访人物的情绪、性格等方面更有其独特的作用,让被采访者直接面对观众,把他的感受、观点、经历等通过麦克风直接陈述给观众,使观众不但见其人,而且闻其声。观众通过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声调、表情、神态、举止,感受到一种立体的、生动的信息。

另外,同期声的采用还可以大大增强节目报道的客观性。任何新闻和专题节目的报道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报道者本身的主观意图,而这种主观意图的过多表露常常会造成观众的逆反心理,以至于怀疑和反感。客观、公正地反映事件的原貌,将报道者的主观意图巧妙、含蓄地隐匿于所报道事件之中,则是避免这种逆反心理产生的较为明智的选择。灵活、准确地采用与画面完全一致的同期声,最大程度地还事件以原貌,让事件的当事人或目击者直接面向观众陈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大大增强报道的客观性,从而使报道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在大量采用同期声进行新闻传播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大多数观众是在不经意状态下观看电视新闻的,如果新闻中同期声长篇大论、缺乏重点,或者要点迟迟不能“浮现”,观众会不知所云,并感到厌烦。因此,使用同期声必须简练,要做到言之有物,语言活泼生动,结构严谨得当,并要尽可能的简洁,提纲挈领。

-- 同期声的使用不能过滥,但也不能过简。不能用过于简单到仅仅用同期声的“是”和“不是”的短句来表示肯定和否定,也不能仅仅用“好”和“不好”或者“可以”和“不可以”来表示倾向性,这很容易造成给观众的逆反心理和怀疑感;每一段同期声都应当给予其一定的时间,同期声是具有独特性的,此一场景的同期声有别于彼一场景的同期声,没有相同的同期声,同期声给观众的每一感受都是个别的。由于播出时间的限制或其他原因,访问对象的谈话不得不经过删减剪接。而在这种剪接过程中,一些新闻工作者违背职业道德,通过同期声剪接让报道扭曲访问对象的原意,造成报道的失实。

三、适合运用同期声的几种情况。

--纯粹的现场新闻事件。这里要强调纯粹二字,即在记者赶到现场时,新闻事件正在发生。如高速公路的通车典礼,新海轮的首航仪式,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或者一场大火,一起塌楼事故,一场车祸(车祸已发生,但记者赶到现场时抢救工作仍在进行),等等。这类现场性非常强的事件,不但适合做电视新闻同期声,而且通常是记者在现场出“头子”,如果没有一个现场“头子”,而直接以解说开头,就很没有气氛了,会成为这类新闻的重要缺憾。

--就某一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营造舆论声势。这应当是电视新闻同期声的一个重要功用。常常说新闻单位是造舆论的,对电视业来说,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就某一特定事件反映社会各界的心声,是营造舆论的最有力的工具。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舆论监督。对见不得人的事情予以曝光,是那些当事者最害怕的事。而在曝光过程中,让大众来参与,对一些特别恶劣的人和事,形成群起声讨、万夫所指的局面,对整个社会是有极大的震动的。

类似的电视新闻同期声的应用场合还很多。每年的全国“两会”,是百姓关注的焦点,中央电视台在历年“两会”的新闻报道中,都采用了大量的同期声──代表们就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这样的电视新闻在同期声的篇幅上是超长的,代表们一个接一个地讲,很利于形成一种舆论声势,一种促进改革深入发展的舆论声势。

--在调查性新闻里起到对事实性话语的实证作用。近两年很多电视台都开设了新闻调查类节目,承担这类节目的记者承担着较大的压力,因为这类节目通常都不是唱“赞歌”的,而是对观众反映的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或不公现象先进行调查,再予以曝光,做这类节目,记者要对所调查的事实的准确性负责,搞得不好,容易引起严重后果,或者惹官司上身。故而,记者在做这类节目时,自然要更多地借助于同期声,将采访调查过程中有关当事人所讲的话录下来,作引证用,而不是用解说词来替代。这样,原人原声,可以避免不少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在人物新闻中反映新闻人物的思想和感情。俗话说, 言为心声,在电视新闻人物片中,除了对人物的客观介绍外,让人物自身出来讲一讲,有助于观众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有助于新闻人物的形象丰满,有助于人物新闻片结构的丰富和内容的多姿多彩。一般来说,应抓住观众对人物最感兴趣的某一点,由记者进行采访提问,然后人物出来说一段,或基本是一问一答也可以。 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属于栏目性人物新闻节目,也每期必有人物访谈的同期声,而且是大段大段的,对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编辑:潘宗信)#13#10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