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11期>>本页       
 
铲除虚假新闻 公信力危机挑战传媒


(2005-11-02 10:02:28)

黄中朝(湖北日报记者部 430077)

本人当了多年记者,走南闯北,也见识过不少人。但不久前采访中遇到的两件事。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一次是记者参加某企业的庆典活动,午间吃饭,总经理来敬酒,同桌人向企业老总介绍了身边一位中央某新闻单位记者,没想到总经理突然冒出一句:“中央新闻媒体,我想请教你,你们媒体上为何有那么多假数字?那些假数字都是从哪里来的?”当然这位老总所指,不单是中央新闻媒体,而是指整个传播媒介。他是对媒体上的数字普遍持不信任态度。

无独有偶,还有一次,记者报道了郧西籍农民打工仔刘雁飞领办的建筑集团,在西安市同承建2 3幢1 8层以上超高层建筑。一位曾经当过通讯员、后下海经营房地产的公司老总,看到报道后想与刘雁飞合作,便打来电话询问:“你报道的都是真的吗?”“你当过通讯员,搞过新闻报道,你自己也不相信?”记者反问。他的回答更让人苦笑不得:“正是因为我当过通讯员,我知道宣传报道就是把小的说大,坏的说好,所以我才不放心。”

我作为一个省委机关报的记者,长期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听到社会上的人这样评价新闻传媒,这样理解我所热爱的党的新闻事业,让人感到吃惊和悲哀。你可以找出很多理由来驳斥他们,你可以说他们对新闻宣传存在误解,可以说他们对新闻传媒有着本能的偏见,但有一点是你不能改变的事实:他们讲出了他们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从人们对传媒报道的不信任,反映了传媒的公信力低下。传媒的公信力下降,挑战中国正在发展壮大传媒产业,也给党的新闻事业带来了很大损害。

新闻的本质属性是真实性原则。没有新闻的真实性,就没有新闻的生命。但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有新闻真实性存在,就也存在着新闻不真实。新闻传播业不断发展的历程,也就是不断追求新闻真实性的过程,不断提高新闻公信力的过程。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即使一直标榜新闻自由的西方新闻媒介,也面临着公信力危机的新问题。资产阶级新闻观存在着极大的虚伪性,把意识形态作为好恶的出发点,影响了人们对传媒的信任度。2003年,美国《纽约时报》接连曝出造假丑闻就是例证。尤其是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将新闻作为另一个战场,发布假新闻,制造烟幕弹,打心理战,过度利用新闻传媒资源,有悖于新闻真实性原则,使新闻传媒处于尴尬境地。从国内看,在“左”的年代,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的新闻宣传事业无一例外地受当时的政治气候影响,报纸、电台上“假大空”充斥,虚报浮夸盛行,那些亩产几万斤粮食的报道,这些今天视为滑天下之大稽的新闻,不都是从我们记者的笔下写出来的?通过摆布后拍摄出来的?不都是在党报上、电台上发布出来的吗?,更可悲的是,“文革”时期的新闻事业,被沦为整人、迫害人的工具,不顾事实,颠倒黑白,使党的新闻事业公信力,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损害。

再就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报道,报喜不报忧,重大事故,媒体隐瞒不报,任小道消息传播。久而久之,使得人们宁愿相信小道消息,不愿相信媒体报道。改革开放以前,有国外记者问一位国家领导人,中国报纸上看到的都是正面消息,没有负面消息,难道中国就没有负面问题?这位领导人回答:“有啊!我们中国人和你们西方人思维方式不一样,当我看到报纸上强调抓工业时,说明工业出了问题,强调抓农业时,说明粮食生产出了问题。当报纸上强调抓某个方面工作时,就说明这个方面工作出了问题。”这位国家领导人的回答充满了智慧,但对于我们的报纸来说,却不能说是智慧。传媒长期报喜不报忧,培育了公众的逆向思维。新闻报道异化到如此程度,怎么再去要求人民信任我们的传媒呢!

随着公开、公正办事制度的建立,随着民主和法制的建立和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新闻对重大突发事件隐瞒不报已不再可能了,报喜不报忧的状况也得到了改善。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又出现了导致新闻公信力下降的新诱因,这个影响来自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新闻传媒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它生产的产品,也要拿到市场上去检验,要得到读者的认可。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新闻传媒事业,使新闻传媒事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市场经济的逐利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羁绊新闻事业,挑战新闻的本质属性。比如,有的媒体为了扩大发行量,增加广告额,在内容上迎合公众不健康的心理需求,传播小道消息,热衷于炒名人绯闻,甚至弄虚作假,制造耸人听闻的新闻。《新闻记者》杂志已连续4年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揭露、鞭挞的就属此类假新闻和传媒。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法则,被有的人引入新闻报道工作中,产生了有偿新闻。

当前现实生活中,有偿新闻对新闻传媒公信力伤害最大。比如,在新闻界花钱买表扬已很普遍,不是先进当先进报道,不是模范当模范宣传,甚至有的单位领导班子有腐败问题,这边纪委监察在调查,那边新闻媒体在做正面宣传;真正的新闻不去采访报道,没有新闻但有利益的地方和单位,报道充斥媒体;给了钱多发稿,发重头稿,不给钱,少发稿,发小稿,不发稿。有偿新闻泛滥,传媒有何公信力可言?同时,不实广告对媒体公信力带来硬伤。有的传媒,只讲效益,不讲品位,性病广告铺天盖地,夸大产品功能和作用,发布不实广告,助纣为虐,无形中当了假冒伪劣的帮凶。

此外,一些新闻从业者个人主义严重,受名利思想驱使,或为职称职务晋升,编造假新闻,以虚假的业绩,骗取名利地位。有的基层通讯员,缺乏职业操守,为了完成上稿任务,或因领导有上稿要求,随意夸大数字,编造新闻要素,虚构新闻细节,篡改新闻发生时间地点。全美最重要的报纸《纽约时报》,向来以严肃权威著称,但2003年却曝出记者杰森·布莱尔长期以来制造假新闻、假采访、假文章的丑闻,报纸两名主编被迫辞职。西方媒体的机制和运行方式都比中国成熟得多,尚且如此,中国的媒体不能不重视可能发生的公信力危机。其实,上述现象长期以来不同程度存在,只是有的没有揭露和爆发而已。信息产品若丧失了真实性,就丧失了公信力,媒体将无缘存在于社会。

如果我们承认新闻是一种特殊产品,那它也和社会产品一样,就存在剩余价值。有剩余价值,就有人冒险逐利。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是疯狂追求剩余价值的不法行为。社会上有造假的企业,也有制造假冒伪劣精神产品的组织,有不讲信誉的企业,也就存在不讲诚信的媒体。今天,我们提倡打造信用政府、信用企业,建设信用社会,新闻传媒应当在建设信用社会中起带头作用。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今天,加强舆论的控制力,就必须提高新闻的公信力。新闻公信力下降,是执政能力不强的表现。新闻传媒应当提高公信力,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表率和贡献。

传媒的公信力下降,已影响到社会方方面面,引起了党的高度重视。前段时间,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列主义新闻观、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也就是要解决新闻公信力下降的问题。近些时,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目的就是通过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维护新闻界良好形象,提高新闻的公信力,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新闻传媒应当借此良机,加强管理,认真整改,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的引导力量。

(编辑:徐蟾桂)#13#10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