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楚天金报见习记者王琰 通讯员李克春 张鸿雁

“一天不摸竹子、刻竹子,我浑身就不痛快。”看着自己刚完成的四部竹简长卷,家住青山120街坊41门的郭世龙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今年65岁的郭世龙,是武钢所属一家工厂的退休工人,自幼喜欢阅读古文。1997年退休后,忙碌了大半辈子的郭师傅一时“找不到北”了,便重新“捡”起了年轻时的爱好:书法。
2002年的一天,电视画面中一副大方美观的竹简,吸引了郭师傅,他从此与竹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找来一段竹片,开始“临帖”。在一片宽28毫米,长约245毫米的竹片上刻出12个字,需要非凡的细致和耐心。刮青、写字、打磨、切口、上色……摸索了半个月,300余字的《兰亭序》完成了。
为了把竹简制作完美,郭师傅琢磨着每一个细节:请教中医配药煮竹防虫,琢磨出矫正工具……
“竹简保存文字的时间长,古文中蕴涵的道理对下一代也很有教育意义。”去年10月,他决定把《女儿经》、《三字经训话》、《弟子规》、《千字文》等四部古代少儿读物,刻成四部古色古香的竹简。为了完成共4000余字的四部竹简,郭师傅经常在凉台上一呆就是一天。一次,他从早上8时刻到晚上10时,一天没出门,饿了就用饼干充饥。
今年10月底,郭师傅这四部竹简工艺作品完成了,还获得了武钢退休职工书画摄影艺术金奖。
眼下,生活越来越有滋味的郭师傅,开始琢磨起了一副大型的“竹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