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湖北>>财经>>本页       
 
江城改造“城中村” 村变成了公司

(2005-11-14 09:04:18)

记者 叶子 朱安璋

 

武汉市自去年9月开始的15个“城中村”改造试点工作,已全部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改制。记者日前从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获悉,二环线内其他38个村的综合改造工作现已全面启动。

据介绍,二环线内的38个村,涉及14800余户3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洪山区、汉阳区和江岸区。按计划,这些村将在今年内基本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工作。

村变成了公司

“城中村改造好啊,我们子孙后代从此就成了城里人。”上周,汉阳区星火社区的老艾面带微笑地说。

今年52岁的老艾,原是汉阳区十里铺村三组村民。去年9月11日,武汉市决定在两年之内,对处于二环以内的53个村进行综合改造。城中村改造的首批试点15个村,老艾所在的十里铺村是其中之一。

武汉“城中村”改造方案目标是实现五大转变:集体改制,组建股份公司,村民变股民;户籍改变,村民变城市居民,纳入城市就业及社会保障体系;成立社区,村委会变居委会,纳入城市统一规范管理;改造村湾,重新规划,完善公共设施;村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

老艾所在的十里铺村地处汉阳区西大门,毗邻江汉二桥,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全村570多人(享受村民待遇的仅360多人),有建材市场、酒店等村办企业。

据媒体报道,1996年到1998年间,该村企业基本为粗放型管理,所需资金由村委会出面贷款,盈利则归企业。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全村近20家企业,绝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村里欠银行贷款高达1200万元。

2002年,十里铺村自行改制,成立十里商贸公司,将盈利状况较好的村建材装饰市场等纳入公司,注册资本金100多万元,公司总股本1100万股,其中村委会拥有320万股,村民投资成立的4家子公司占有780万股。

此后,村里又陆续办起了几个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村干部也进行了明确分工。到2003年,全村实现经济总量4.8亿元,利税414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按照去年村里公布的分红方案,有些60岁以上的老人一年就可分得1.6万元左右。

星火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刘正伟称,因为有改制基础,去年村里的新一轮集体经济改制进展顺利,村民转为居民后的社保和拆迁还建问题也得到了顺利解决。

据介绍,村里将未改制进入十里商贸股份有限公司的集体资产进行了量化,评估为3000万元,即3000万股,加上公司成立之前分配给村民的3200万股,共计6200万股。按照工作年限、“村龄”等综合因素,将这些股份分配给每个村民。

刘正伟介绍,星火社区居委会就是原先的十里铺村委会,原先十里村的村民,目前也是武汉十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民。原先十里村的资产如今全部隶属十里集团。星火社区居民的社保,也由该公司一次性缴纳。

11月9日,记者到洪山区团结社区采访时,只见一些人拿着户口簿在社区居委会门前更换户口簿。居委会主任周红英介绍,团结村早在今年4月就更名为团结社区居委会了,原住村民大多数在团结集团工作。

团结村在2004年就完成了“城中村”的改造工作。“每个村民分多少股,是综合个人对村里贡献大小、‘村龄’长短等多方面因素定的。”周红英说。

这场重要的改制,原团结村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几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全体村民大会。

“刚开始,有些人不理解。他们怕改制后失去作为村民所享有的很多优惠。”团结集团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副董事长说。在团结村这样的“城中村”,作为农民,房子不够住了可以申请宅基地建房;到了就业的年龄没有工作,村里会安排就业;老人去世了,村里有500元的安葬费等。

村干部多次做工作后,村民们开始改变态度。随后,对全村人员、土地、房屋、宅基地等情况的清查开始了,所有的资产都一一入账核算;随后,张榜公布全村劳力工龄、任职龄,按照工龄长短和贡献大小分股。

据介绍,原团结村所有资产现在全部属于团结集团,村民大多数持有团结集团的股份。改制遵循的是“经营者持大股”的原则,也就是说公司董事会成员的股份相对多一点,这样,如果经营不善,最吃亏的就是董事会成员。董事会成员为了不让自己的股份贬值,就会想方设法把公司经营好。

周红英告诉记者,团结集团为全村人购买了社会养老保险,村民可像其他城里人一样享受养老福利。

“摸着石头过河”

据了解,武汉“城中村”包括147个行政村和15个农林单位,总人口35.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10万人,土地总面积200平方公里。

“城中村”改造工作,按照“依法行政,有情操作,改制先行,改建跟进,统筹兼顾,属地管理”的原则,先行试点,确保积极稳妥推进。

有专家指出,武汉首批“城中村”改造之所以进展顺利,是武汉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大胆试行“一村一策”所致。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曾国安认为,武汉“城中村”的改造方案,有别于一些城市仅对村民的居所进行改造和改建,而是将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和村民转变身份等同时进行。

据介绍,武汉全市“城中村”分为三类:A类,完全没有农用地的农村,或已经完全被城市所包围的农村;B类,有少量农用地的农村和处在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区域的农村;C类,有较多农用地的农村和近期不列入重点建设区域的农村。

按照“城中村”改造方案,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根据村民的村龄及对村里贡献大小等综合因素考虑,将股份量化到个人,进行张榜公布,直到无异议方可推进。改制中的每一项工作,除公示外,还要让村民代表以实名签名方式表决,否则无效。

在村民的房屋拆迁还建方面,武汉市规定:A类村,由改制后的经济实体自行实施住宅改造建设;B类村,以项目开发方式实施,原则上将土地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保留住宅用地及建设新区的还建用地,二是开发用地,三是解决原村民劳动就业的用地,四是储备用地;C类村,以统征储备的方式实施改造。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由于各村地理位置、生活水平、经济实力、人员构成等情况各不相同,“城中村”的改造目前是“摸着石头过河”。

“原先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成为公司后,虽然拥有的资产比较多,但管理者仍然是以前的农民。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旦管理不善,公司资产‘缩水’,手中的那些股份就会贬值。”汉阳区星火社区的老艾略有些担忧地对记者说。

硚口区汉西村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干部称,汉西村虽然拥有规模较大的建材市场,但毕竟是靠土地租赁赚钱,成立集团公司后,公司只在吃老本,要想转型做其他贸易赚钱,恐怕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这名村干部认为,在进行“城中村”改造之前,政府应事先安排一些村干部或村里的年轻人到大学里学习企业管理,这样公司股东的资产才会更有保障。

周红英认为,村委会改居委会,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更名,而是政策上要有所跟进。她说,目前团结社区居委会的所有开销都来自团结集团公司,而且其上级单位仍然是辖区的乡政府。她还不知社区居委会将朝哪个方向发展。

刘正伟则说,十里村委会虽然更名为星火社区居委会,实际上居委会的居民是双重身份,说是城里人,但还有100多亩庄稼地要耕种;说是农民,户口本上显示的却是城里人。

业内人士认为,“城中村”里一些农民身份转换成市民之后,他们在心理上恐怕也还有个适应过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认为,21世纪对全人类最具影响的两件大事,一个是新技术革命,另一个是中国的城市化。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已经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羁绊。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其改造不仅意味着物理和空间形态上的重建,更意味着相关权利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

有人认为,武汉城中村改造,通过将村集体经济改制和村民身份转变并行,试图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之间谋求新的平衡,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相信今后的路会越走越顺。

(《财富金刊》独家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