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作松将军魂归阳新 临终前为家乡小学捐款一万元

(2005-11-10 10:04:40)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记者中江 实习记者冯志刚

    秋雨如泣如诉,苍松翠柏肃穆垂泪,庄严的阳新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内,一条写有“吕作松将军骨灰安葬仪式”的横幅醒目地挂在革命烈士堂前。

    昨日下午3时46分,护送吕作松将军骨灰的车队缓缓驶进烈士陵园,怀抱着盖有党旗的骨灰盒,将军的儿子吕坤走下车。阳新县政府的领导来了、将军家乡的亲属来了、父老乡亲来了,大家簇拥着挤上前,迎接将军的英魂回家。

    将军的孙子吕毅峰抱着爷爷的遗像走在前边,儿子吕坤抱着将军的骨灰盒紧随有后,100多人的送葬队伍跟在身后。在纪念堂前,大家庄严排列成队,为将军举行下葬仪式。

    吕作松的一生是不平凡的。1955年,他被授予大校军衔。1958年、1961年当选南京市第三、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离休后,吕作松将军一度回到家乡,阳新的学校、厂矿、机关,每每出现老将军的身影,他那浑厚的乡音,震撼着一代人的心灵。

    1977年,他将军委拨给他的2.8万元建房款,捐献给阳新富池大闸建设。

    1998年,损款一万元给阳新实验中学。他还先后为阳新发电厂建厂购买机器和贷款,为家乡军山村抗旱排涝、柑桔生产、学校建设、公路建设四处奔波。

    2005年10月24日19时14分,将军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3岁。老人生前多次嘱托孩子们,百年之后要送他回归故里。昨日,将军部分骨灰由南京运回故乡阳新。

    其子女将将军生前的遗物:战争年代使用多年的一架军用望远镜、周恩来总理1962年任命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副教育长的任命书、将军所写的1—5次反围剿部分回忆手稿、一件已经用得掉光毛的军用毛毯,全部捐献给革命烈士陵园。

    将军弥留之际,仍不忘帮助贫困家乡的孩子们,受其嘱托,他的儿女们昨日捐给军山村小学一万元。

    下午17时,将军的骨灰安葬在陵园的青松翠柏中,与先前安葬的吴嘉民将军和梅盛伟将军紧挨在一起。

    “爸爸,回家了,你安息吧!”哽咽的吕坤老人默默念叨。

    将军与生他养他的红土地融为一体。 

   吕作松将军简历:

    吕作松,1913年1月生于阳新县黄颡口镇军山村吕广湾,1929年3月,16岁的他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还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解放战争中,他前后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斗,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

    革命战争年代,吕作松先后担任过政治教导员、团长,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兵站部东线运输处副处长,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分部参谋长,副部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参与了人民海军组建工作,历任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车管部、运输部部长、海军工程部副部长,海军军事学院院务部部长,学院副教育长。

    1955年,他被授予大校军衔。1958年、1961年当选南京市第三、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70年9月作为副兵团职离职休养。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