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嘉宾访谈>>人物>>本页       
 
“清纯偶像”张瑜(图)


(2005-11-21 12:44:10)

    曾经为自己不很美丽的容貌自卑过的张瑜,1981年,凭着在电影《庐山恋》中扮演的归国华侨女青年和在《巴山夜雨》中前后思想有很大转变的女红卫兵两个形象,分别荣获“金鸡奖”、“百花奖”、“文汇奖”、“政府奖”等四个奖项的最佳女主角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同年连获四冠的演员。如此殊荣落在一个年方23岁的女演员身上,她的名字顿时家喻户晓。

    当年生活中的张瑜简单朴素,最喜欢的装束是白衬衣牛仔裤,加上那头齐耳的短发,看上去完全是一个女大学生。而她也极其喜欢自己身上的学生味,张瑜便是以清纯独树一帜, 

    张瑜,1957年出生,原藉山东肥城,生于上海。严格的家庭教育,使她从小养成了诚恳、爽直的性格和刻苦好学的习惯。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张瑜就开始阅读文学书籍,背诵唐诗宋词。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涉猎更加广泛,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雨果、狄更斯的许多名著,以及各种文史哲书籍,她都找来阅读。此外,她还热爱体育运动。在同学少年中,她的游泳技巧名列前茅。这一切,使她初步具备了作一个电影演员的素质。 

    一九七三年暑假,上影厂要拍摄一部反映学生生活的影片——《一分之争》,导演刘琼等来到上海华山中学物色演员。经过老师的推荐,一群学生云集“考场”,听候挑选。这时,考场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满脸稚气的姑娘走了进来,她发现同学们已在考试,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呀,迟到了!”说着,下意识地做了个怪相。她那刹那间的神态,引起了具有职业敏感的“主考官”的注意。经过小品考试,她在即兴表演中流露出纯朴可爱的气质。就这样,她——张瑜被选中了。虽然这部影片最后没有拍成,但张瑜却从此和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九七四年,张瑜中学毕业后,被正式吸收为上影演员剧团演员。拍戏间隙,她从不让时光白白流逝,总是主动要求深入生活或到戏剧学院听课。她决心走一条电影演员应走的艰苦然而坚实的道路。 

    张瑜在银幕上同观众正式见面,是在谢晋导演的《青春》(1978)中扮演主人公亚妹的女友阿燕。由于她把这个人物娇嗔、任性、傲气、泼辣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引起广大观众的注目,接着,她又在《傲蕾·一兰》(1979)中扮演了一位赫哲族小姑娘;在《啊,摇篮》(1979)中扮演了小知识分子气味很浓的文工团员梁燕。逐渐在银幕上崭露头角。 

    从一九七八年底开始,张瑜在一系列影片和电视片中扮演主角。她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是黄祖模导演的《庐山恋》(1980)。在这部对演员的表演要求相当高的影片中,她扮演一个在回国旅游期间与一位干部子弟相爱的华侨姑娘——周筠。张瑜充分利用影片为人物活动提供的广阔天地和充分自由,凭着自己聪颖的天赋和灵秀的气质,将周筠活泼浪漫的性格表现得十分生动。特别是由于她准确地把握住了周筠作为一个“海外赤子”对祖国一草一木的强烈新鲜感和亲切感,并通过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细致入微地表达了这位天真纯洁的华侨姑娘对祖国和恋人象火一样热烈、象水晶一样纯净的真情。影片上映后,她的表演受到广大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赞扬。张瑜在《庐山恋》中的出色表演,不仅开拓和丰富了原剧本所提供的剧作形象,也给整部影片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张瑜第二次担负重任,是在影片《巴山夜雨》中扮演女主人公刘文英。这是一个性格、气质、经历、思想都与周筠截然不同的角色。而且,人物对话少,反应镜头多,内心活动复杂、矛盾,要求在有限的镜头和画面内,完成人物思想的转变和觉醒过程。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难倒张瑜,在导演的启发下,经过深入体验和精心设计,她终于通过眼神的微妙变化,将刘文英从自信、固执到困惑、迷茫,直至怀疑、动摇、震惊、觉醒的过程,层次鲜明地揭示出来。由于张瑜准确地把握住了刘文英的性格基调,没有象某些影片那样,把红卫兵简单化地处理成一群象纳粹分子似的暴徒,而是着力揭示了她既有对革命严肃、真诚的态度,又因思想单纯而上当受骗、被人利用的性格的悲剧性,因而,使刘文英这个人物成为一个以自己不断的思索、否定和探寻,给人以启示的、颇有认识价值的艺术典型。

    难得的是,勇于进取的张瑜迫切想要尝试更多的角色。张瑜在《新郎之死》等两部电视片中分别扮演了主角。第二年,她以异乎寻常的勇气扮演了两个迥然不同也与过去饰演过的角色有鲜明区别的人物:《知音》中著名爱国将领蔡锷的知己、民国时期的名妓小凤仙和《小街》中为了在十年动乱中保全自己不得不女扮男装的姑娘。

    影片《小街》中女主角俞是一个表演难度很大的角色,她不仅“表里不一”——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掩藏起少女的娇媚和天真,装得象个硬梆梆的小伙子。而且,由于影片有三个不同的结尾,她的命运也有多种可能性。面对这样一个复杂角色,张瑜一方面从形似入手,努力捕捉男孩子的性格特点和自我感觉。同时,又巧妙地借男孩之形显女孩之神,着力揭示俞被迫女扮男装后的内心凄楚和忧伤,以及动乱年代压在一个天真少女心头的重负。由于她的表演轻松、灵活、富于变化,使俞的形象活生生地跃然银幕之上。她在《小街》中男孩般的短发,就像《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的短发一样,在女孩子中间,引发了短发风潮。
刚刚拍完《小街》,张瑜又匆匆投入谢铁骊、陈怀皑、巴鸿联合导演的《知音》(1981)一片的拍摄。在这部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片中,她扮演与蔡锷真诚相爱、携手讨袁的京都名妓小凤仙。由于是第一次扮演历史戏中的主角,对影片所反映的民国初年的社会面貌,以及妓女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缺乏了解,她碰到了很多棘手的难题。但她并未气馁,在导演的耐心提示下,通过阅读有关史料、书籍和对角色的深入分析,逐渐缩短了与角色的距离。

    盛极一时的张瑜却突然放弃了影后的桂冠,开始了美国的寒窗苦读。在加州州立北岭大学,张瑜学习了电影电视制作,后攻读硕士学位。1991年,张瑜转往台湾发展,先后拍了《李师师传奇》等多部电视剧,共计二三百集。1993年荣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学会颁发的“表演艺术家特别贡献奖”称号。之后,学以致用的张瑜终于开始尝试做制片人,1995年在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荣获两项大奖的影片《太阳有耳》是张瑜演艺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使她从一个单纯的演员变成了一位成功的制片人。后来由于电影业不太景气,她转而担任电视剧制片人,一番拳打脚踢,至今完成的已有五六部之多,其中有《烟雨红尘》、《危险游戏》、《陆小凤之决战前后》、《陆小凤之凤舞九天》、《天命因缘》和《风云世家》。

    突然隐退当年引发了许多议论,情变?婚变?或是其它?走时没有解释,回来后常被问及,回答却是简单扼要至极其---学习、充实。  

    张瑜认为自己作明星完全是被动的,幸运女神的降临谁也无法阻挡,成功来得过于突然对一个人来说不全是好事。当被掌声和鲜花包围的时候,张瑜没有丧失清醒,面对人群的欢呼,她无数次问自己:这是怎么了,今天的一切我到底付出过多少努力?各种奖项她无一例外地得到了内心却更加焦灼不安,盛世高楼上的寒意与空虚让她透不过气来。因为她知道这一切都是虚枉,名与利总是随风而逝的东西。张瑜有一段极其富禅机的话:“每个人都是哭哭涕涕攥紧拳头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大家都希望大捞一把,但死去的时候无论谁都会松开双手,这就是撒手西去。”看淡了名与利,看淡了生与死,那总有些什么是毕生无法看淡的----这就是知识。只有知识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她这样认为。

    20年过去了,张瑜已过不惑之年,观众依然记得小凤仙与蔡将军达成心灵沟通时说的话:“日日相见,却相隔如两重山,真苦……”她凄然而又欣然的眼神,可谓动人心弦。无论过去演出角色的成与败,张瑜的进取都没有停步。因为,她认为“人在有压力的状况下,才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张瑜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一直都比较顺利,在困难的时候总会得到好心人的帮助。”而且她坚信,“你什么也不必畏惧,真正的敌人只有你自己,你需要做的是不断跨越自己,开拓自己。”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