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2005>>天路传奇>>本页       
 
天路传奇——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踏访记⒁

(2005-11-22 07:26:53)

铁路从我家门前过

湖北日报记者雷刚 陈剑文 周芳 翟志清 通讯员陈永康


村民们确保为建设者们提供充足的鲜肉和蔬菜供应。本报记者杨平摄 

“这辈子能在家门口看到火车,真是高兴!”自从宜万铁路开工以来,利川市汪营镇高坎子村村民陈怀堂成了大忙人。他带头拆了旧房,建起新房,一闲下来就去工地帮忙。

怪不得老陈这么高兴。因为铁路建设的机遇,老两口圆了多年的新房梦。虽然新房面积只有70平方米,比原来大不了多少,但舒适多了。

高坎子村是齐岳山下的一个贫穷的山村,全村547户,2263人。由于连绵群山的隔阻,千百年来,人们世代生活在闭塞沉寂的环境中。

铁路建设隆隆的开山炮声,打破了小村的沉寂。宜万线从重庆万州穿过齐岳山,就进入高坎子村,31、32两个建设标段跨越该村7个村民小组。

从此,小村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村里原有一条村级路,晴天尘土飞扬,下雨积水成渊,而几条通组的路更是破烂不堪。修路,一直是全村多年未遂的心愿。

2003年10月,承担32标施工任务的中铁十二局进场后,从缩短运距和节约成本考虑,计划绕过原有村级路新修一条便道。得知这一计划,村支部书记张自勇立即找到施工单位领导,恳请他们将原有村级路整修后作为施工便道使用。这样一来,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同时,也可以改善村里的交通条件。

十二局人毫不犹豫地满足了村民的愿望。虽然只需施工7公里村级路,他们仍然投资整修了全部17公里的村级路,还有部分通组路。如今,高坎子村16个组500多户,家家受益。

几个亿的工程摆在家门口,村里剩余劳力有事做了,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也赶回来了。张自勇喜滋滋地为我们算了一笔账:全村平均每天有400人在铁路工地打工,人均日收入32元至50元,一年可收入300多万元;几千人的施工队伍驻村建设,村里平均每天都要向施工队供给200公斤大米、200公斤猪肉、30只家禽、500公斤蔬菜,一年算下来又收入100多万元;另外,村民为施工队加工石材、出租房屋、提供饮食服务等,一年也要收入60多万元。算下来,村里一年可增收460多万元。

有些村民“动作”更大。14组的傅利平原在广东打工,放弃了月薪近两千元的岗位,回家创办养猪场,每4个月就可出栏60多头生猪,专供铁路建设者。无独有偶,1组村民张自新创办了全村第一个养鸡场,每个月能向建设者出售两百只肉鸡。

村民有了钱,村里就变样了。近两年,每年有50多户盖新房,大多是砖混结构、瓷砖饰面的小洋楼。10组拆迁户王奎华一家3口,以前靠种3亩多地勉强维持生活,儿子上学的钱大多都是借的。他家房子和地被征用,拿到了7万多元补偿。有了钱,他还清了欠款,并在公路边盖了一栋平房。“再干一年,争取明年加成楼房。”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难怪乡亲们感慨,一年之隔,天壤之别。原来,村里只有几部手机,到去年底,全村手机一下子增加到300多部;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卫星电视“天锅”;摩托车、大彩电、新家具……大步进入寻常村民家。张自勇感慨地说,“如果没有铁路建设的机遇,村里发展要达到现在的水平,少说也得十五年。”

乡亲们念铁路建设的好,铁路建设者更没忘乡亲们的支持和帮助。

十二局宜万指挥部指挥长董裕国说,征地拆迁,没有一户村民提无理要求;施工队伍遇到难事,村干部随叫随到;为保障建设者生活所需,村里动员村民多养猪、养鸡、种蔬菜,即使下雨下雪,也想办法肩挑背扛送到工地来。

去年4月的一天深夜,天突降瓢泼大雨,山洪滚滚而下,直冲向工地的5台变压器。情急之下,指挥部打电话向村里求援。20分钟不到,200多名村民在村干部带领下赶到工地抢险。经过4个多小时的“水战”,村民们用两万个沙袋在变压器周围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挡水墙。险情排除了,许多人连一口水都没喝,就悄悄地离开了。此情此景,让建设者感动不已。

10月12日,我们在村里采访时,十二局齐岳山隧道“9·25淹水事故”仍在紧张抢险中。每天早晚,高坎子村都有3辆三轮车定时送村民前往帮助抢险。

互动、双赢的场景,在高坎子村展现,在数百公里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沿线展现。

踏访“两路”,我们为一曲曲互动、和谐的乐章深深感染。

【相关报道】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