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2005>>天路传奇>>本页       
 
天路传奇——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踏访记⒅

(2005-11-26 07:22:21)

艰难的穿越

湖北日报记者 雷刚 陈剑文 周芳 翟志清 通讯员 唐明益 谭也平 刘革建 

 

施工作业点就建在悬崖绝壁之上。本报记者杨平摄

宜万、沪蓉西要穿越怎样的千山万壑?

到过利川腾龙洞的人或许能约略想象。

属于落水洞溶洞群的腾龙洞,已探明的洞总长20多公里,支洞有百余条,仅主洞就有10个大厅,洞内有洞,溪流不绝。“雪丝穿云窦,雷声吼石窝。不知泉出处,汹涌复如何。”古往今来,游客无不惊叹腾龙洞的壮美奇观。据测算,腾龙洞总面积达146万平方米,当地人自豪地说,全恩施州的人站进去,每人可分得近0.4平方米。

作为旅游景点,腾龙洞无疑是天下奇观。但它所代表的武陵山区的岩溶地质、“两路”沿线数不胜数的溶洞群,却是建设者需要穿越的一道道风险和难关。

踏访“两路”,我们发现,建设需要穿越的难关远不止复杂的地质环境。

交通难,只能仰仗狭窄的318国道进出

建设者为打通武陵山区的交通“瓶颈”而来,他们不可避免地成了受“瓶颈”制约的最后一批人。“堵车22个小时,方便面卖到40元一包。”谈起在318国道上的堵车经历,沪蓉西高速公路副指挥长白山云一肚子苦水。

318,恩施连接山外世界的唯一国道。它是恩施的生命线,进出山区的物资全由它运载,南来北往的运输车队在双向车道上如梭穿行。它的设计通行量是一昼夜4000辆车,而现在已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

这是一条蜿蜒起伏在悬崖绝壁间的路,初到山区的司机开车不敢朝路边的万丈深渊看。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遇上雨雪天气,在这条路上也得慎之又慎。一旦遇上修路、滑坡、塌方等意外情况,堵车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昨天下雨就翻了4台车。”10月15日,出行的艰难,让沪蓉西高速公路指挥部同志无奈叹息。

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绕不开这条逶迤的国道,所有建材、设备全仰仗这条并不宽敞的道路进出。

在平原地区修路,大宗施工材料设备的进进出出一般不会让人犯愁;在武陵山区,材料设备运输、施工组织难度要比平原地区难出数倍。

宜万铁路全长376.993公里,全线分为42个土建施工标段;沪蓉西高速公路全长320公里,宜恩段一期有35个土建标段。“这么多标段同时开工建设,既要保证材料设备到位,还要协调调度好沿线进度,不容易啊!”宜万铁路总指挥长朱鹏飞感叹,他的时间大多在往返工地的路上颠簸中度过。

材料设备进来了也犯愁,四处悬崖峭壁,难觅一块可以停放设备储备材料的平地。

在宜万铁路五爪观隧道,在沪蓉西高速支井河大桥,在沿线不少工地,建设者们不得不在悬崖上凿出一小块平地,小心翼翼摆放设备。他们的心始终悬着,怕山体滑坡、怕下雨塌方,怕设备损毁。

可再难再苦,“两路”必须不断往前延伸。

建材难,黄沙要从洞庭湖、巴河千里迢迢运来

修筑“两路”,需要大量的建材。建材难,是“两路”需要穿越的又一个难关。“钢材50万吨,水泥400万吨,各类沙石料3000万吨。”白山云粗略统计了沪蓉西高速公路需求的大宗建材数量。

如此巨大批量的建材从何而来?他说,很多品种建材,沿线没有,全靠从山外千里迢迢一点点一滴滴运送进来。

沪蓉西高速指挥部材料管理部部长喻业斐给我们讲述了材料组织中的艰难。“这里黄沙像金子啊!”他一声感叹。原来,建设需要的黄沙竟是从洞庭湖或者黄冈巴河运来的,产地价不过七八元一吨,运到恩施工地均涨价到120元一吨。路途遥远,需求量又大,小小沙子竟成了建设者心头的难事。为了减少造价,他们通过科研论证后,粉碎花岗岩,制作符合要求的机制沙,用在一些非关键的结构部位,以缓解施工中的燃眉之急。“钢材价格每吨比平原贵250元。”喻业斐说,修路需要的钢材从宜昌运来,运到最远的工地每吨价格要比平原地区贵540元。

材料组织的困难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白山云介绍,沪蓉西指挥部专门成立了由各施工单位代表组成的联合招标委员会,招标中每项筛选出10家合格的供应商,最后由施工单位询价购买。这样,既确保材料质量,又能确保材料及时、足额供应。

环保难,要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薄薄的云,蓝蓝的天,葱葱的山,清清的水,走进恩施的人无不惊叹一路风景一路画。

在青山绿水间修建“两路”,不能破坏大自然天然之美。

早在“两路”开工前,“两路”指挥部就确定了环保、水保目标,并与中标施工单位一一签订了环保责任状。宜万铁路总指挥部还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首开先河,单列环保监理项目;沪蓉西高速也在监理标中,十分明确地标注了绿化环保监理内容。

为了做到建设与环保同步,建设者小心翼翼,也费尽心思。

“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在沪蓉西高速榔坪特大桥工地,项目部副经理韩宏亮说,以往修路总是先破坏后保护,现在他们是边修边保护,尽量减少施工对绿地的破坏。

榔坪特大桥有一段桩基扎根山坡,原计划开辟一条3公里长的施工便道上山,可1公里便道要毁绿4000平方米。建设者们犹豫了。“能不修的就不修!”韩宏亮说。后来,他们硬是用吊车、用人工将所需设备、材料一点点吊上了山。目前,榔坪特大桥项目已投入100多万元用于环保,其中新植紫穗槐达5万多株。“工程做完后,我们计划把这片场子作为景区卖给地方政府呢。”沪蓉西四渡河大桥项目总工王嗣江对工程环保充满信心。

在沪蓉西高速龙潭河特大桥工地,建设者边挖桩,边在坡面设置锚杆、喷播植草。“宁绕十里路,不伤一棵树。”在宜万铁路五爪观隧道,醒目的标语竖在工地。

在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工地,建设者为防止污染水源,投资80万元修建了一个壁厚11米的混凝土弃渣场。

……“建设时青山绿水,建成后绿水青山。”踏访“两路”,谈及环保,我们听得最多的是这句话。苛刻的环保要求,更增工程建设的难度,可我们没有听到一句埋怨的话。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共和谐。这不仅仅是建设者的追求,也是所有关注“两路”人们的热切期待。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