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群山
湖北日报记者雷刚 陈剑文 周芳 翟志清 通讯员唐明益 谭也平

利川腾龙洞成为天然的文艺表演剧场。本报记者杨平摄
如果把湖北版图看作一只向东蹦跳的青蛙,恩施州就是青蛙的一条腿。
如今,“两路”工程上马,通向恩施的动脉正被打通,“这条腿”正在积蓄力量,奋起跳跃。
一
人人都说恩施远。
远在心理距离。其实,恩施与省城武汉之间直线距离只有400多公里,并不太远。但由于武陵群山隔阻,目前公路交通到武汉有600多公里,人们乘车要一天一夜才能抵达;更因为恩施地处我省西南一隅,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愈增其“远”。
踏访“两路”,恩施州委、州政府领导并不讳言“滞后”。他们说,总体来看,恩施州比全省平均发展水平落后15年左右。
恩施州发改委提供了如下数据:2004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4295元,只相当于全国10533元、全省10519元的40%左右;人均财政收入350元,只相当于全国2033元的17%;农民人均纯收入1593元,均不到全国2936元、全省2897元的55%;城乡居民人均存款余额2021元,只分别相当于全国9708元、全省6426元的20.8%和31.5%。
恩施的“滞后”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武陵并非荒蛮之地,这片灵山秀水曾经孕育了辉煌的文明。不要说距今120万年至250万年的“建始人”遗迹,不要说灿烂的巴楚文化、巴渝文化,甚至也不要说气势恢宏的大水井、唐崖土司城所代表的极富特色的建筑文化,只要看一看那掩映在青山中的吊脚楼,听一听流淌在绿水间的山歌,跳一跳那激动人心的摆手舞,土苗儿女勤劳智慧创造的绚丽民族文化就会让人沉醉。
这些,都是农业文明以前的辉煌。工业文明以后,由于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原因,这片土地渐渐淡出了发展的“中央舞台”。
恩施州发改委副主任李建春认为,在诸多原因中,投入少是恩施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他说,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没有在恩施州安排、布局大的建设项目和工业项目,投资少。1950年至1995年的46年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76亿多元,只相当于全省1985年投资总额103亿元的74%。1996年至“两路”开工前的2003年8年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62亿多元,虽已是前46年的3.4倍,仍只相当于全省同期投资总额的2.3%。此外,信贷投入少,工商企业投入少,财政投入更少。全州信贷总额只有省内平原地区一个中等县级市的规模,2004年,州人均贷款余额仅2380元,分别只有全省8909元、全国14506元的26.7%和16.4%。
资本短缺导致了发展滞后。
二
武陵并不偏远。恩施和全省一样,都处在祖国的“腹心”,并非边陲。它的四面三四百公里外,都有繁华的都市。
武陵并不贫瘠。踏访“两路”,我们走在一条富庶的走廊里。完全可以说,恩施的矿藏、水电、林果、旅游、文化等资源“富甲中部”。
那武陵何以成了全国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呢?
是连绵的大山阻碍了资本的流入,是连绵的大山屏蔽了人们的视野,是连绵的大山阻滞了山里人追逐幸福梦想的脚步。
由于没有通向山外的“通衢大道”,恩施发展长期受交通“瓶颈”制约。
李建春说,因为交通的原因,恩施州行政成本、商务成本全省最高。州里派一个人到省城开一天会或者汇报一个小时工作,来回就要三四天,如果坐飞机,得花几千元,如果自己带车,也要超过1000元。恩施盛产的柑橘和高山蔬菜,运出大山每公斤价格就要比宜昌等地同样产品贵出1元多。恩施煤炭丰富,生产成本并不高,但要通过汽车辗转运到武汉的话,光运费就比山西煤炭贵。恩施的铁矿资源,则只能长期“待字闺中”,因为不达到百万吨规模就产生不了效益,而生产百万吨矿石,没有铁路支撑就没有了前提。
多年以来,受制于交通,大山的珍宝少人问津,恩施州矿产、大宗农副产品基本出不了山,资源优势无法体现。
恩施州招商局副局长雷继优给我们讲过一个招商的故事:2003年,他们好不容易将浙江一客商说动了心,对方准备投资5000万元开发恩施州城房地产。那名客商兴致勃勃地开着奔驰车从浙江赶来考察,可刚到野三关,车就被顶坏了,不但考察未成,他还得请人将车拖到武汉修理。扫兴之时,他对州招商局的同志说:“你们什么时候把路修好了再说吧。”
恩施州商务局副局长刘远介绍,2003年前,全州招商引来的绝大多数都是投资规模不足50万元的小作坊、小服装、小店铺、小发廊、小商贩等“六小工商户”,投资领域也局限于街道小工业、乡村小加工、流通小贩运、服务小门面“四小领域”。
待在深闺无人识,守着富庶享贫穷。山里人只能望山兴叹。
三
一切正在变化。“两路”开工的隆隆炮声,唤醒了武陵群山,燃烧起恩施人追逐梦想的渴望。
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预算总投资近400亿元,其中一半以上投在恩施州境内。
虽然眼下“两路”尚在建设之中,还没有产生“通衢大道”效应,但恩施人抢抓“两路”建设的机遇,一个又一个数据在刷新。
去年,全州招商引资新签项目209个,投资额17.7亿元,较上年增长25%;利用国外资金实现零的突破,达到1033万美元。新增投资向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工业、农业、流通、房地产、旅游等广领域发展,全州累计已有超千万元项目过百户,过亿元项目30多户。
去年,全州外贸出口2400万美元,较上年增长60%。
今年,全州招商12亿元的目标已提前一个季度实现。
在采访中,我们不断听到振奋人心的消息:
一港资企业投资5000万元大手笔开发腾龙洞旅游风景区,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新添激光表演项目;
香港驰生集团旗下企业拟投资1.3亿元开发沐抚大峡谷,其规划方案10月底通过专家评审;
与港商合资的巴东金果坪铁矿注册资本一个亿,开采方案正在进行可行性论证;
中石化投资亿元在利川建南开挖8000米天然气深井已获批准;
武汉鹏凌集团一期30万吨铁矿石项目已选址恩施;
广东佛山多家客商巨资开发恩施高岭土建材的系列项目,已与恩施方面进入实质商谈阶段;
……冲着未来的“两路”,各路客商纷至沓来,恩施正日益成为投资的热土。
雷继优告诉我们,今年以来,州招商局已接待前来考察、咨询的客商1700多人次。
四
眼下,一场“两路通了拉什么”的大讨论正在恩施干部群众中展开。
恩施州委书记汤涛说,“两路”不会自然而然地拉着恩施往前跑,大讨论旨在打开干部群众被大山屏蔽已久的视野,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释放发展的激情,做好与“两路”对接的各项工作。恩施州委、州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随着“两路”贯通,恩施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着力建设五大基地: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全国知名的绿色产业基地、华中地区洁净能源基地、全省重要的矿产工业基地和最具成长性的旅游基地,实现年增国内生产总值60个亿的目标。
大山在觉醒。我们相信,如比翼巨龙崛起于群山间的“两路”必将成为恩施人民实现梦想的康庄大道!
我们期待,湖北版图上的“青蛙之腿”更加健壮、有力,支撑我省加速在中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