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灯下,我流下了自立路上的第一滴泪,但也是最后一次。正在楼上的父母并不知道这一幕,痛苦、委屈都被我咽下了。
稍微平静之后,我又想了很多:第一,绝不能自认为是最强的,永远有别人比你强,而且可能是在你意识不到的方面。比如这个同学,在学校里的成绩也很一般,甚至还不如我,但事实却证明他求职比我有优势。第二,社会上的评价,不像小时候大人摸着脑袋议论时那样不痛不痒,它是很现实、也很残酷的,你有什么优点、什么缺点,都掩饰不了,而且可能成为决定你命运的砝码。
我从小并不是一个心气很高、不服输的人,但最初的求职失败,却激起了我的斗志,或许,这还是我性格当中积淀的遗传因素在起作用:父亲从当兵到当学者,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闯出来的。我也有手有脚,就不信找不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
于是,我开始仔细研究父亲拿来的那些招聘信息,排除那些要求高的,专找跟自己条件比较接近的。又经过一番琢磨,我才发现,原来企业招人不单是登报招聘,还有开招聘会的。
在天津火车站附近,台儿庄路有一个大型的人才市场,我骑车到市场门口一看,天啊,人山人海,暗自吓了一跳:这么多找工作的!花两块钱买了一张票,可到了门口,我却鼓不起勇气进门,竟然就此打退堂鼓,揣着票回家了。
在骑车回家的路上,我就开始生自己的气,恨自己的胆怯畏缩,于是,我又去了第二次,容不得自己再退缩,就赶紧进去了。市场里招聘的摊位非常多,但仔细看看,个个摊位的要求都很高:学历、经验、外语水平……跟我的差距确实太大了。徘徊在那些摊位之间,我连上前张口问问的勇气都没有,于是,我还是白跑一趟。
着急,恼恨……再一次淹没了我。家里指望不上,自己的能力有限,偏偏还生了这样懦弱的性格……那段时间,我经常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从房间的窗台上呆呆地望着外面,心中对前途一片茫然。
然而,在人生走到最低谷的时候,也就是转机的开始。冷静下来之后,我开始琢磨自己到底有哪些缺点,最明显的就是口才太差,不善交流。在家里没有复杂交流的必要,在学校里只背书,也没有锻炼的机会,所以,我的思维逻辑性不强,语言也不丰富流畅,所以求职时跟陌生人对答,甚至简单地介绍自己都有困难。
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对着镜子,设想应聘的场景,组织语言,一遍遍地做模拟练习。为了更完美,还把觉得该说的先写下来,让自己从背诵开始体会。每当去应聘的前一天,我都会像排电影一样,独自做一番这样的场景预习。
一次次地碰壁,脸皮也越来越厚。有时拿着自己的简历去应聘,对方瞄上一眼,就打开自己的抽屉,拿出一摞厚厚的简历来给我看:“我们这里比你条件好的有这么多哪!”最初遇到这种难堪,我只能把脑袋一低,赶紧走开,但一次次的磨练让我迅速地改变了。我开始尝试用自己越来越流利的表达,吸引别人听上几分钟,我对自己说,这宝贵的几分钟就是自己的成功,自己的机会,而对方偶然投过来的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我心里暖乎乎的,信心更强。
当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自我推销、自我包装,但我做的其实就是这样的事。曾几何时,还幻想着自己能毫不费劲地找个舒服工作,到这时候,我的想法从不切实际彻底回归到了现实中:不管什么工作,哪怕卖报纸,只要有个工作就行。明日请看:男打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