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媒体曾报道说,周庄是陈逸飞的家乡。这是想当然。之所以有此说法,是因为陈逸飞的这幅画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双桥》,一个叫《故乡的回忆》。所以,有些人顾名思义,认定陈逸飞在画自己的家乡,以至于以讹传讹。
陈逸飞这里所标的《故乡的回忆》,指的并非狭义的故乡。因为他的这幅画是在美国画的,因此,他的故乡就是广义的,整个中国都是他的故乡。
那么,身在美国的陈逸飞,又是怎样想到要画周庄画江南水乡的?这事与他的朋友杨明义密切相关。
陈逸飞离开了中国,老朋友杨明义还在苏州。有一次,杨明义在餐馆里吃饭,极其无意地看到一张旧照,那是一张黑白照片,完全不知道拍于何时何地。他看到那张照片时,立即被照片中的景致深深地吸引了。照片上的景物实在太特别,古色古色,同时有一种非常丰富的文化蕴含。杨明义以前也是上海那帮英雄主义画家中的一员,他和陈逸飞一样,也曾有过一次失落的过程。后来,他多少受了陈丹青自然主义画风的影响,开始转向画风景,他的足迹几乎踏遍苏州以及周边地区。发现这幅旧照片,他当时会如何激动,可想而知。
当时,他向主人要来了这幅照片,四处打听,可是,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他也不知问了多少人,后来遇到一个农民,那人随口说,这是周庄呀。
听到这个回答,杨明义大喜过望,立即问清前往周庄的路线,然后乘那种古老的渡船进入了周庄。看到眼前这个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杨明义简直发狂了。他拿出照相机,拍了一卷又一卷胶卷。他的足迹踏遍了周庄的每一个角落,并以画家特有的审美以及构图能力,将美丽而古朴的周庄留在了胶片上。
此时,陈逸飞身在美国,他又是怎样和周庄发生联系的?
杨明义介绍说,上个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到美国的中国人都是穷光蛋。陈逸飞在国内虽然功成名就,但到了美国,却是普通人一个,默默无闻。他要维持在美国的高开支,只有一个办法,卖画。可美国人并不喜欢中国人的画,陈逸飞的画根本卖不出价钱。为了能够维持开支,他只得努力去抓住美国人的审美目光,以极低的价格将画作源源不断地推向美国市场。
杨明义知道陈逸飞在美国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作为朋友,他非常关心陈逸飞的一切,也很希望能为他做点什么。当他发现周庄之后,便产生了一种想法,这么美的地方,如果让陈逸飞画成油画,在美国应该有一定市场,至少可以让陈逸飞赚点钱完成自己的学业。
他没有想过这些画日后能让陈逸飞出一番大名,仅仅只是想帮朋友一把。
杨明义写了一封信,并且将那些照片寄给了陈逸飞。
这些照片全都是黑白的。陈逸飞收到这些照片,也为周庄的美所震撼,于是他拿起画笔,以主观的想象为周庄着色。这就是《故乡的回忆》了。这组画展出后,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但是,对于陈逸飞画作的价格,影响并不是太大。
今天的周庄,已经闻名于世。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周庄这位出土美女,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有媒体因此说,是陈逸飞成就了周庄。
这个评价并不全面。成就周庄的是一群人,这里面既有杨明义,也有陈逸飞,当然更包括哈默。所有环节,缺一不可。
明日请看:名扬海外的中国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