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蒋明 楚静)在“中国南极考察地区基础测绘”项目开展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对南极板块运动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南极板块整体上在向南美洲方向移动。
南极板块运动监测是国际南极地学界多年来关注的大尺度、长周期研究计划,对研究南极的环境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昨日据武大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教授介绍,在1997年至2005年间,他们运用GPS卫星跟踪,对位于西南极的长城站和位于东南极的中山站进行了精确观测,揭示长城站年均运动量为1.85厘米,中山站年均运动量为0.87厘米。综合利用其他国家GPS观察站的观测资料得出,目前在南极洲上,年均运动量最大的是位于南极半岛地区的巴西费拉兹站,每年要“走”2.27厘米。
由此可以看出,南极洲上GPS观测站的运动情况与其所在地区大体一致。从地壳运动的幅度看,西南极大于东南极,南极半岛又大于南极大陆。
为什么在“走”向南美洲的过程中,各GPS站的速度有快有慢?从南极的地质构造来看,东南极是比较稳定的前寒武纪地质,而西南极地形复杂,有海底火山运动和裂谷运动;在南极半岛地区,地质活动更为激烈。
项目研究成果同时揭示了南极洲周边板块的运动规律;太平洋板块向西北运动,纳斯卡板块向东北运动,非洲板块向东北运动,澳大利亚板块与南极板块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