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麟这家伙》(2)

(2006-04-18 04:44:30)

刘长乐说———

杨锦麟的勤奋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一则真实的笑话是:一天晚上,老杨入住一家高级酒店,不知是喝多了还是别的原因,稀里糊涂把卫生间的门锁死了。第二天早起,想方便一下,发现进不了门,急忙呼叫服务生。趁着服务生取钥匙的档儿,老杨打开电脑写文章,以此分散内急的注意力。等钥匙取来时,他已写了一千字。方便之后,老杨仰天长笑:我这一泡尿值一千块钱呀,哈哈哈!

认识杨锦麟是在电视屏幕上。那是邓小平去世当天,杨锦麟到香港中天电视做嘉宾。他面对镜头的沉着老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也应邀来凤凰客串过《时事开讲》等节目,我们成了朋友。

2003年,凤凰计划开办一档全新的读报节目,每天把海内外华文纸质媒体讯息精华以“评说”的方式介绍给观众,满足生活节奏快、没时间读报纸的电视观众对于报纸资讯全方位、多视角的信息需求。我为这个节目起了个名字:《有报天天读》。“天天读”带点“文革”色彩,“毛主席语录天天读”是我们这代人共有的名词记忆。

我以为,节目关键是“读报人”的水准。他应该有丰富的平面媒体经验,必须对两岸三地问题做过深入研究,要有出色的新闻解读能力和一流口才,还得懂电视、能上镜、长着一张“TVface”。我想到了杨锦麟。

用杨锦麟自己的话说,他这种“变音国语”、臃肿身材、长相平凡、年过半百的对象,在内地任何一家电视台,不仅没有机会上岗,即使哭着喊着争取在电视台当个保安门卫,也未必有机会,更遑论被毫不犹豫地推到前台。但是,我相信他、佩服他,我认为他一定能行!

果然,不到半年时间,《有报天天读》火了。内地各种“克隆”节目纷纷出台,但往往形似神缺,东施效颦。杨锦麟这只稀世老鸟哪那么容易找到第二只?

杨锦麟读报读的是什么?新闻?故事?笑料?忧国之心?都是,也都不是。老杨读报的“魂魄”,在于一个饱经忧患、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这50多年来在底层苦过、在上层混过、在内地呆过、在香港漂过的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这经历使他对自己的人生磨难记忆犹新,对民族国家的苦难理解深刻。大爱思过,大爱坦荡。所以,读报背后,是其集数十年功力于一身的真学问、真智慧、真见地。杨锦麟懂得中国,懂得人生。他以一己之心推论天下,与大多数国人同喜同悲,心灵相通。更可贵的是他跃然屏幕的率真个性,言人所不敢言,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忧心”的爱国情怀,如此,赢得电视观众的真喜爱、真钦佩也就不足为怪。

2005年10月,凤凰卫视的节目会上,杨锦麟是第一个上台领奖的人。他的获奖感言是六个字:“活着干,死了算。”这句话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有报天天读》开播之初,杨锦麟每天不到五点就起床上班,注意力高度集中,导致三个月没有过夫妻生活。后来,节目“火”了,杨锦麟得便宜卖乖,把这事当成个人奋斗的事例宣扬了出去。同事们开他的玩笑:你讲这事啥意思?是不是想让老板给你评个因公致残呀?玩笑归玩笑,但他那股奋力争先的精神让人感动———凤凰的名评论员、名主持人都是自己干出来的,不是媒体捧出来的。

杨锦麟这一生阴错阳差。别人毕业了,他去上学;别人立业了,他去闯世界;别人退休了,他突然成名了。他说,五十知天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人的一生把握自己的运程和机会非常重要,取得一点成功后,更应该惜福、感恩。明日请看:出生不由己


楚天都市报读者俱乐部

名作家见面会

主持人:池莉

主题:春天的文学

时间:4月20日(星期四)下午2:00-4:00地点:武汉大学人文科学馆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