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2006>>第五届网上看河南>>本网聚焦>>本页
站内检索:
[聚集两会]人大代表直击新农村建设误区

厕所贴瓷砖、门前建喷泉、贷款建洋房、扛着锄头进电梯……这些看似夸张的现象,却成为一些地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追逐的样板。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暴露出来的认识偏差和实践误区,进行深刻剖析和批评,催人警醒。

●发展生产是根本——

小康不小康,关键不是看住房

(事实)福建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西坑村号召农民建起了40多幢黄白相间的小别墅,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明星“小康村”,但西坑村却因此欠下130多万元贷款,成为当地百姓沉重的负担和挥之不去的心病。

(点评)钟世荣:不少地方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的说法,认为只要“门面阔了”就是小康。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误导着一些地方搞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惹得老百姓背后骂娘。

(中央精神)各地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攀比、急于求成,更不能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

●形象工程要不得——

“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

(事实)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政府在通往该镇的入口处兴建的“文明生态小康示范村”,集体供暖、自来水入户,物业、门卫、娱乐、文化设施等一应俱全。一些地方要求农家在厕所贴瓷砖,在门口建喷泉。

(点评)周建元:“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凭政府主观意愿盖新房、拿贷款建‘别墅’,绝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些地方不具备条件,就在公路边拆迁改建,扒旧房、盖新房,拆平房、建楼房。这是典型的‘形象工程’。”

(中央精神)要抓住重点、积极推进,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多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

●乱占耕地无法向子孙交代——

节约型新农村是方向

(事实)刚刚发布的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净减少耕地36.2万公顷,全国耕地面积仅剩约12200万公顷。

(点评)谭志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节约型新农村。要吸取不搞规划或不科学规划,造成轮番拆建、浪费惊人的教训。

(中央精神)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田;同时要求收足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税费,并保证将新增部分税费用于农村。

●扒房扒墙不可取——

“搬一次家搬掉半条命”

(事实)中部某县在搞小康样板村、文明村工程建设时,遭遇农民的不解和抵制。当地干部扒房子、扒墙推进工程建设,农民们气愤地称其为“两扒”工程。

(点评)叶昌保:搬一次家搬掉半条命,不能让大量的农民大搬家。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过程,一定要用示范、引导、自愿的方法进行,要坚决防止乱拆乱建,要坚决禁止对现有农民住宅强拆迁。

(中央精神)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大跃进”搞不成新农村——

要靠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

(事实)一些地方的“十一五”规划规定,20户以上的村都要通油路,都要盖新房子,都要按照新的统一的图纸建设。

(点评)孙开林: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达标工程”、“限时工程”和“指标工程”,只会拔苗助长,事与愿违。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要靠干部群众长期的艰苦奋斗,“大跃进”搞不成新农村。

(中央精神)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新华社北京4日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