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文据新华社电
继法国妇女伊莎贝尔之后,来自中国云南的傈僳族青年李国兴成为世界上第二位“换脸”人。近两年来,李国兴的生活因为一张“脸”的破损和修复而一波三折,他所感受到的爱心和他所经历的大悲大喜本身也在昭示着“换脸”手术可能带给人类的意义。

换脸手术成功后,院方在向外界介绍手术情况。


西京医院张旭东博士用笔尖测试已实施换脸术两周的兔眼的反应,兔眼能够正常眨动。

移植了新西兰大白兔半张脸的青紫蓝兔。
2005年12月23日,西安西京医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宣布日前他们成功地实施了一例兔颜面移植手术。
中国“换脸”人的悲喜人生
噩梦:面容毁于熊掌
现年30岁的李国兴居住在云南西北部老君山地区。2003年的一天,李国兴上山寻找自家养的羊时,遇到了黑熊。黑熊怒了对李国兴发动猛烈攻击,把他抓成重伤。幸好当地村民及时赶到,把李国兴送下山救治。
经过紧急抢救,李国兴保住了性命,但三分之二的面部遭到了严重毁损。
李国兴受伤后,镇上没有人再愿意雇他,这使原本家境贫寒的李国兴一家生活更加困苦。社会生活也与他渐行渐远,尽管妻子没有嫌弃他,可他受伤的面孔还是让很多人难以接受。陌生人不敢和他接触,更不敢和他聊天。村里小学甚至不允许他进入学校,因为教师担心他的样子会吓坏孩子。李国兴为此非常自卑而痛苦。为李国兴实施换脸手术的医生郭树忠回忆说:“我第一次在云南见到李国兴时,他总是顺着墙根走,紧紧把伤脸靠在墙的一侧,生怕被人看到。”
煎熬:踏上求医路
尽管李国兴一直希望恢复容貌,但是当地医疗条件和他本人的经济条件使他的愿望迟迟得不到实现。
不久,李国兴的命运出现转折。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丽江项目官员周德群告诉记者,他和他的组织与当地政府一起,为李国兴的命运做着努力,并最终促成了“换脸”手术。
当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医学界,“换脸”手术尚处在课题研究当中。大自然协会工作人员起初曾经联系国内几家医院,但是院方了解到李国兴的面部受损情况后,都因为手术难度太大而没有接受。
2005年12月,位于西安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成功地为一只兔子“换脸”。大自然保护协会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昆明医学院和西京医院取得了联系。当时,西京医院整形科已经具备了为人“换脸”的技术能力,整形科主任郭树忠专程到云南为李国兴会诊。经过对身体条件、受伤情况等多方面的检查诊断之后,西京医院决定为他实施手术。考虑到李国兴的家庭状况,西京医院还决定免去他的手术费用。
新生: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
4月14日早晨,经过14个小时的手术,西京医院成功地实施了中国首例“换脸”手术。从院方的术后观测看,李国兴情况良好。
简单地说,李国兴的手术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攻克三大难关。首先是获得适合的供体。这次手术前,医院方面在获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确定了一名脑死亡男性患者作为供体。郭树忠表示,供体和李国兴的配型非常好;其次是手术中的血管接合。人体面部许多血管只有火柴杆粗细,缝合线用肉眼几乎看不到。然而,即便细小血管上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手术失败。手术整整持续了14个小时,最终没有出现血肿和出血情况,血液运行通畅;最后是排斥考验。郭树忠说,“换脸”能否最终成功,还要看李国兴能否顺利度过接下来一两个月内的急性排斥考验。
据介绍,李国兴术后不久就恢复了意识。醒来后他第一件事就是要求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新面容。不过这一要求遭到院方婉拒,因为院方担心术后的小李情绪过于激动。他现在意识清醒,能够说话,也表现出强烈的食欲,小李喝了果汁、酸奶、肉汤等流质食物。同时,李国兴获得医院允许,第一次在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新容貌”,他对新面容表示满意。
风险高压力大脸部移植术有五大难点
时间要求严格:全脸移植术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必须保证移植手术在死者死亡4小时之内结束。此后,外科医生必须在接下来的10小时内将这张死者的脸移植到患者脸部。并在确认这张新脸与患者脸部大小合适之后,医生必须迅速将新脸的神经末梢和血管与患者重新连接。
新脸和旧脸的匹配:“换脸”术最关键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是移植后的神经组织能否成活,能否具备自如的面部功能,如果达不到这一目的,移植就是失败的。使血管形成和神经再生是技术上的主要挑战。而克服皮肤的排异反应也很重要,虽然抗排异药物已使这一点比较容易做到。
供源受限制:“换脸”手术的供体不同于肝、肾等器官来源。一是供体的年龄要与受脸者的年龄相仿,不可能把一张60岁人的脸移植给10岁受脸者。二是捐脸者不可能是活人,因此供源受限。
患者的精神治疗:患者每天一起床就会在浴室的镜子里看到一张非己非彼的脸,能否从心理上接受。以世界上第一个接受手部移植的人克林特·哈拉姆为例,他始终无法很好地处理移植带来的心理上的影响,最后发展到拒服抗排斥药物,自愿地让移植的手部腐烂,直至再做截肢手术。
伦理和道德困境:2002年提出脸部移植手术设想的英国医生巴特勒曾经做过一个微型调查,在被访的120个人中居然没有一个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脸。而捐赠者的亲人也往往缺乏足够承受力让刚死去的亲人再变得面目全非,一张区分彼此的面容毕竟不是肝脏和肾脏可以相提并论的。
世界首例换脸手术

2005年11月24日至25日,法国里昂大学医院移植手术部主任让·米歇尔·杜贝尔纳教授,与亚眠大学医院颌鼻甲骨手术部主任贝尔纳·德沃切尔教授合作,在亚眠市的一家医院为一名38岁的女病人实施了世界首例“换脸手术”,移植了新的嘴唇、下巴和鼻子,并于今年2月6日向世界亮相。目前,该病人情况良好,正处于康复期。
接受换脸手术的女患者因受到猎狗攻击,面部被严重咬伤,整个嘴唇和部分鼻子被咬烂。在手术之前,严重毁容的她很难开口说话,甚至不能咀嚼食物。此次她接受移植的脸,是来自一名里尔市的脑死亡患者的捐献。
此次换脸手术是外科手术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更为重要的是,世界首例换脸手术在法国完成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因为2002年,就有法国医生提出要为其患脸癌的病人做换脸手术,此事当时在法国引发了大讨论。
法国国家伦理咨询委员会在经过医学、法学、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长达两年的论证之后,于2004年3月正式宣布反对整脸移植,也就是将从捐献者遗体上取得的脸部大部分的皮肤、神经、肌肉及骨骼移植给脸部受到严重损伤的病人。
那么,此次换脸手术何以能顺利实行呢?法国亚眠大学医院院长菲利普·多米表示,至今,法国国家伦理咨询委员会仍对换脸术持保留态度,表示只有当病人不仅毁容而且无法吞咽、咀嚼或说话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此类手术。而此次病例正好属于这种情况,所以完全是一个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