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农村新报) (记者 吴志远 通讯员 江绣屏) 27日,从全省蚕桑生产会议上传来消息,今年湖北省预计需要蚕种32万张,但目前能够提供的不到30万张。去年蚕茧价格冲到历史的最高位,新一轮发展机遇来了。
湖北省一直是丝绸大省,国际国内茧丝价持续高位运行,使这个传统产业再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日前省农业厅调查组对湖北省蚕桑主产区进行深入调研后认为,目前摆在我们面前机遇包括:国内和国际市场行情良好。随着我国丝绸对外贸易配额取消,国内丝绸消费不断扩大,出现了生丝出口价格、生丝内销价格和干鲜茧价格同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业内专家分析,今年蚕茧收购价格将持续在20元/公斤左右的高价位运行,并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十一五”期间茧丝绸产业行情将保持稳健状态,出口贸易有所扩大,国内消费明显增加。产业运行质效明显提高。2005年,黄冈市蚕茧总产量900万公斤,销售收入近1.5亿元,15万户蚕农户均增收1000元。1亩桑园纯收入900元左右,比粮油作物亩均收入高出380元左右。养蚕分布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一批规模大、集中度高、比较效益好、规模发展潜力大的蚕茧产业带(区)已经初步形成,即:鄂东产区,包括麻城、罗田、英山等县市;鄂北产区的南漳县、保康县;鄂西南产区,包括远安、点军等县区。三大产区每个县市桑园面积均在5万亩以上,蚕茧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省农业厅经作站站长李传友说,蚕种难求的原因,是目前市场上蚕茧价格猛涨。去年,蚕茧价格创历史新高,平均价格每50公斤卖到了830元,比上年的660元提高了25.7%,比最高的2001年还高出10.67%。蚕茧高价位运行,直接受益的是蚕农。黄义芳家的5亩桑园,去年产茧600多公斤,收入过万元。全省全年蚕茧产量10500吨,产值达到2.34亿元。目前,全省已形成了鄂东、鄂北、鄂西南三大产区,蚕茧产量都在150万公斤以上,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今年,省政府明确表示,将蚕桑产业纳入湖北省农业特色板块扶持范围。全年计划生产蚕茧1.3万吨,实现蚕茧收入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