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北日报>>时政要闻>>本页       
促进中部崛起吾楚有责 湖北日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

(2006-05-08 04:24:58)

荆楚网(湖北日报)

龚信力

东方风来,中部逢春。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

胡锦涛同志提出:湖北应该加快发展,走在前列,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做出更大贡献,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对湖北战略地位的明确定位,也是对湖北发展的殷切期盼,更是湖北必须努力奋斗的目标。

促进崛起:湖北责无旁贷

中部地区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且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主产区和能源、原材料基地,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后移。2003年,整个中部地区GDP为2.63万亿元,仅相当于广东、江苏两省GDP之和(2.59万亿元)。加快发展,是中部地区内在、迫切的要求。

在任何区域中,经济增长都不可能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进而对整个区域经济产生影响。所以,经济中心是区域经济的核心要素。没有经济中心的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就无法形成和发展。

无论经济实力、现有基础,还是历史地位和地理区位,湖北都应该在中部地区有所作为。它是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现有经济综合竞争力居中部前列;处于我国腹心地带和长江中游的枢纽位置,“九省通衢”;是中部地区教育、科技最发达的省。一言以蔽之,湖北应该成为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或核心区域,在整个中部地区崛起的进程中发挥顶托作用,成为重要的战略支点。

优势产业:开拓湖北“崛起空间”

怎样构建战略支点呢?关键是要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培育湖北的产业竞争优势。

产业竞争优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优势的基本单位。没有优势产业,就没有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把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同湖北实际紧密结合,我省形成了一些好的发展思路和共识。

     这就是,把湖北建成中部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物流中心区。通过优势产业的培育和成长,开拓湖北的“崛起空间”。

产业竞争优势需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湖北是农业大省。中央提出,中部要把粮食稳定增产放在突出位置,这是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湖北的优势所在。随着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的形成,各地农业会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重新布局,分工与交换会扩大收益空间;东部由于经济发展,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会失去一些比较优势,让出部分农产品市场;同时,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会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提升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改变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生产方式、产业形态,从而重塑湖北农业产业优势,提高农业增效能力。

聚集是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比如,过去我们总是从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来认识汽车、钢铁产业的关联度,现在应该更多地反过来看它们对聚集环境的要求。当前,我省汽车零部件本土配套率约为20%,企业的外部采购成本较大。因此要积极创造环境,推动汽车、钢铁产业配套企业扎堆,细化分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着自身规律。创造适宜知识聚集、潜心研究、自由交流的人文自然环境,是重要前提。同时,资本扶持也十分关键。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高新技术企业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因素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起到了“催生婆”的作用。投资银行不仅源源不断地把资金输送到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手中,而且通过提供专业理财和管理顾问服务,迅速提升这些企业的竞争能力,造就出微软等一批世界级创新企业。所以,把鼓励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与金融改革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金融启动生产和经济运行的功能,是湖北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的重要途径。

需要强调的是,在整个培育优势产业的过程中,湖北都必须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旅游业、房地产业等收入需求弹性和关联性较大的产业,也涵盖了金融保险、产品研发、物流配送、营销咨询等深刻影响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的生产服务业,以及对国民经济影响深远的教育产业等。没有发达的服务业,就没有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它是湖北潜在的优势产业,是培育湖北经济整体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

首位责任:国际国内两大经济网络的战略枢纽

省委省政府指出: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要打武汉牌。

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市场容量和辐射能力巨大;科技教育发达,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三位;工业基础雄厚,是我国六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谷”与山水自然景观、城市现代景观交融。因此,作为首位城市,武汉有条件、有义务在湖北和整个中部地区崛起中肩负“首位责任”。

武汉近代辉煌,与它履行“首位责任”是分不开的。从内贸看,武汉当时有各类商业组织130多个,各省旅鄂商务团体200多个;从外贸看,1905年洋行达到114户,外国商号250家。在66年的开埠中,武汉出口额有42年仅次于上海,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商埠。今天,新的“武汉高度”正在出现:国家战略布局的调整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将紧密地把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渝蓉经济圈连接在一起。它们覆盖1/3多的国土面积,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因应新的时代要求,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源和火车头,成为新思想、新技术的孵化器,成为联通中部地区和国际市场两大经济网络的“战略枢纽”,成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性城市,是武汉应有的发展高度。

不言而喻,“武汉高度”是武汉的经济价值、商业价值之所在。所谓打武汉牌,就是要着眼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甚至中国经济发展全局,认识武汉的地位和作用,把武汉作为战略投资区来营销,从而彰显武汉的内在潜力和发展前景,增强对各类要素的吸引力,推动武汉扩大开放、谋求后来居上。现在的任务是,武汉要在着力培育优势产业的同时,经营“武汉共识”,赢得认同。“不是港口创造了贸易,而是贸易创造了港口。”没有交易便利的商务环境,一个城市不可能成为“好客的中心”、“世界性商场”和“工业的圣地”。武汉要充分认识现代市场经济已日益趋向区域分工与合作;只有走开放、经济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实践将证明,什么时候武汉成为中部地区最“自由”的“淘金市场”,武汉就会成为中部外资密集区,成为中部企业的“总部城市”,成为经济、金融、贸易、交通、信息、科技和教育中心。武汉发展达到新高度,履行“首位责任”就会达到新水平。

自我发展:打造战略支点的第一动力

面对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全省上下摩拳擦掌,劲头十足,但也毋庸讳言,少数同志思想上有“疙瘩”,一些模糊认识必须澄清。

有人认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迟来的春天”,晚了。这种观点站不住脚。我们必须用动态和联系的眼光来看待改革。没有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就没有中部地区今天的进步。再说,一个地区能不能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改革的先后,而主要取决于改革的力度。改革先行的地区有落后的地方;改革时序靠后的内陆也有一些地方实现了快速发展。我省仙桃、潜江、宜都、汉川等地的成功实践,都深刻说明了这一点。

有人觉得,中央给中部地区的“干货”少,对湖北发展的作用不大。我们觉得,“重要战略支点”这个定位本身就是最大最好的政策,就是颇有含金量的“干货”。它揭示了湖北的战略地位,昭示了湖北未来的发展前景,鼓舞了全省人民的斗志。它形成一种导向,营造一种氛围,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使全国、全世界都关注湖北,推动各类资源向中部、向湖北流动,其实惠远远超过某些具体的优惠政策。况且,中央改善和加强中部地区交通、农业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支持中部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湖北受益并不少。因此,并不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没有“干货”,而是认识“干货”需要科学、全面的眼光。退一步讲,如果不真抓实干,“干货”再多也不能促发展。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事在人为。崛起本身是一个强调内在动力的概念。好政策当然也要争取,但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已发生根本转变,中央政策更多的是从全局考虑,不再可能有太多的“小灶”。体制改革越深入,市场经济越发展,对政策公平、市场公平的要求越高,指望太多的优惠政策并不现实。自助者得天助,自我发展才是打造战略支点的第一动力。湖北必须从“发展中部中央就要给优惠政策”的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从“等靠要”的计划经济惯性中解放出来,从“只讲客观原因,不谈主观问题”的狭隘思想中解放出来,始终把立足点放在谋求自身发展上。

实现目标:既是紧迫课题,又是长期战略任务

中部崛起的号角鼓舞人心;中部崛起的远景催人奋进。但前进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在新的征程中湖北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外部环境带来压力。比如,东部地区的先发优势。这不仅意味着市场化水平、非国有经济指数相对较高,而且意味着全球化进程领先。它在两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方面开辟出的路径,会推动它实现新的经济转型,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并对湖北产生压力。湖北发展是一个持续追赶的过程;又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意味着湖北未来发展不可能走传统旧路,发展的目标更高、要求更多、难度更大;再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机遇,但更是挑战。它会导致“中原逐鹿”更加激烈,在中部形成新的发展差距。

另一方面,湖北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我省已成为经济大省,实力显著增强;但同时,传统体制存量大的问题、“三农”问题、城市化进程缓慢的问题、所有制结构不优的问题等等,仍然影响着湖北发展。

因此,湖北打造战略支点,是一个在破解难题中不断创造发展条件的过程。省委、省政府始终强调“打基础、管长远”,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受得起艰苦,沉下心解决深层次问题;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不等,不靠,不浮躁”,切忌急于求成、盲目瞎干、搞“花架子”;就是要深刻认识到,走在中部地区前列,既是一个紧迫课题,又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必须坚持“湖北新政”,不断提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要坚持改革体制、改善环境、改进作风和培育市场主体。以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为重点,攻坚碰硬;把改善环境作为主要着力点,努力营造公开公正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积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把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改造成混合所有制企业,把一批国有骨干企业转制成民营企业,把一批民营企业培育成全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构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提高市场化水平。继续推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上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要增强利用外部资本的能力。突出湖北水电、科技、劳动力等要素优势和地理、市场优势,有针对性地招商。立足重工业比重大、国有资本存量大的省情,加大对美欧日等经济体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集团的推介力度。积极引导沿海资本向县域渗透。把招商手段由简单提供优惠政策转变到创造优质商务环境上来,把引进外资与培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使外资真正成为推动湖北发展的“创造性投资”。

任何部门、单位,都是“湖北发展团队”中的一员,团结、协作是基本要求。市场经济中的分工与合作,不仅发生在企业之间,也发生在政府与企业、社会之间。只有围绕发展这个大局和目标,各自都提供优质服务,实现社会成本最小化,才能留住项目、留住资金、留住企业,实现整个社会效率最大化。

“天机云锦照眼频,盛业新开世纪门。中夜闻鸡应起舞,神州春意正撩人。”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时代的号角,是新世纪的强音,是催人奋进的战鼓,是湖北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艰苦奋斗、敢为人先,是湖北的优良传统。让我们豪情满怀,只争朝夕,锐意进取,乘势而上,完成历史赋予的特殊使命,谱写湖北发展的历史新页,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应有贡献。

 致力促进中部崛起本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

加快发展,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中央对湖北的明确定位和殷切期望,是湖北上下必须努力奋斗的目标。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湖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大局,认清省情,振奋精神,埋头苦干,乘势而上。为此,湖北日报制定了将延续两个月的大型系列宣传报道计划,《中部崛起吾楚有责》为首篇。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