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7月>>本页       
【业务研讨】 生活服务深度报道初探…………………………………张乐克


(2006-08-07 10:26:51)

张乐克(楚天都市报 武汉 430077)

提到“深度报道”,许多人脑海中的印象,都是那些“大特写、大扫描、大透视”,动辄几千字,甚至上万字。被誉为我国深度报道经典之作的《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三篇文章,每篇洋洋洒洒近万字,高屋建瓴,纵横捭阖,征服过千千万万读者。如此看来,深度报道似乎不是大主题、长文章,就有名不符实之嫌。难道说深度报道,除了宏观中观经济扫描透视、对政策决策阐释分析之外,抓社会热点难点聚焦特写,油盐酱醋、水电气等为老百姓经济生活服务的报道,就与深度报道无缘么?

何谓深度报道?20世纪40年代,美国《哈钦斯报告》解释:“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美国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在教程中提出“三层报道”概念:第一层报道是事实性的报道;第二层报道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报道则是在事实性和调查性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的报道。

既然深度报道是挖掘事实后面的“意义”,那么,深度报道就没有行业先后、事件大小、问题热冷、样式长短之分。只要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只要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关心操心的事,就不仅要告知他们所发生的事,还要告知他们事情的原委、变化、趋势、结果,让他们做到心中有底,为他们提供鉴别、比较、选择、参考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说,生活服务报道,除了事实性报道,还应该有大量的调查性报道、解释性和分析性的报道。生活服务同样需要大量的深度报道。

生活服务深度报道,怎样才能做到“由浅入深”呢?这是一名经济记者常常思考并时刻要解决的问题。

一、用独特的视角,拈出新鲜话题

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这涨价那涨价已司空见惯。但在经济记者眼中,却必须保持高度的灵敏。2005年5月,汽油柴油价格上涨。如果就事论事,一则消息就完事。油价上涨,关系国计民生,牵动千家万户,一定要深入采访,了解民情。我们分工协作,分头采访,写出了“油价上涨引发连锁反应:菜价上涨的士不开空调”。

这是一篇调查性的报道。我们觉得,写调查性的报道,要对市民生活怀着满腔的热忱,有贴近、贴近、再贴近的决心,才能深入、深入、再深入。有时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数据,都要核实了再核实。调查性的报道,因涉及面广,必须围绕一个主题,用多视觉、多角度来观察、审视新闻事实,精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才能写出有分量、有影响的报道。“油价上涨引发连锁反应”这篇文章既让读者了解汽油价格上涨的消息,又让他们明白汽油价格上涨对其它行业的影响,结果,被新华网等转载。

写调查性报道,需要多视角,从事物与事物纷繁复杂的关系中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它不是简单的拼奏,把材料剪剪贴贴,做个拼盘就完事。

写生活服务类分析性报道,贵在选择有突出意义的新闻事件。武汉市水务集团拥有日供水304万吨的生产能力,但2005年日均供水仅196万吨,闲置了10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这是一件新闻事实。同时,武汉市23年来累计节水19亿吨以上。这又是一件新闻事实。如何立意,如何确定主题?可以做“闲置”文章,也可以做“节约”文章。最后确定抓住“丰水”与“节水”这一矛盾展开叙述,剖析丰水城市为什么推行节水,让武汉人懂得:少用水,是减少污染最有效的办法,节水是在赚钱。

写生活服务类分析性报道,贵在眼光独特。江城瓶装液化气价自2005年7月份来,连续4次涨价,每瓶涨到84 元。若按常规写法,难以跳出“老生常谈”的窠臼。如何从涨价的背后写出一点新意?

经济记者本来就要练出一项基本功,即对市场经济理论的熟悉与直觉。经过反复比较与思考,我们决定从产业经济高度来观察“涨价”现象,结果发现:一是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一起涨价;二是同样的液化气,管道气与坛子气价格却不同等。于是,抓住产品价格出现的这种“怪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写出“坛子气涨价凸现三怪”,受到报社领导与同行的好评。

二、用缜密的逻辑,层层剖析表象

写好深度报道,必须聚焦一个观念,确定一个主题。现在的深度报道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不聚焦,观念一个接一个,似乎很“全面”,很“立体”,但总觉得长而空,浮而泛。

聚焦一个观念,就是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用剥竹笋之法,一层深一层地剖析,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文章具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在“川气身形未至 武汉能源市场面临大变局”的报道中,由“川气入汉”表象说起,分析武汉能源市场变局的不可避免:电老大欲让出部分空调能源市场,油老二退避城市公交能源市场。把武汉能源市场激烈的竞争格局作了概括与预测。在“‘老百姓’药店的冲击波”报道中,围绕药品价格的竞争,从武汉医药零售“天昏地暗”、价格混战还将继续、医院“集体失语”、专家评说价格战四个方面,把武汉市药品价格的激烈竞争态势大泼墨地描写,并用专家评说,揭示价格战的实质。

聚焦一个观念,或确定一个主题后,就是在弄清新闻主要事实的各个层面以及事实涉及的各方面多动脑筋,多磨心眼,从多个角度切入。可以说,深度报道强调的“意义”,对新闻背景的重视和依赖已远远超过其它文体,尤其是趣味性的知识背景,具有强烈对比和尖锐冲突的事实背景,对深度报道起决定作用。在“坛子气涨价凸现三怪 油气市场价格机制面临新考验”报道中,记者大量运用了强烈对比、冲突性的事实背景:

怪象一:竞争对手,步调统一;

怪象二:液化气,竟与汽油一样贵;

怪象三:同是液化气,你涨我不涨。

由于运用强烈对比、冲突性的事实背景,设悬念,丢包袱,让文章一开始就能留住读者的目光。

三、短文亦能写出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不仅要有时效性、真实性,而且要有生动性、评论性。一篇好的深度报道尤其要讲究生动性,借鉴文学作品的叙述、描写、抒情手法,叙述事件过程时,有波澜,有曲折,有故事,引人入胜。同时,在叙述事件过程中,表明作者的观感、评价、倾向,紧扣事件的特点,画龙点睛,旁敲侧击,情理交融,使读者饶有兴味阅读。

短文写深度报道,要苦练生动的语言。

经济记者写深度报道,似乎离不开枯燥的数据和难懂的行业术语。实际上,数据也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来自长沙的医药零售大鳄--‘老百姓’大药房,于9月17日‘游入’江城。‘老百姓’宣称,将以0.7元/包的中联板蓝根、1.9元/盒中联强效等5种特价药,作为搏击武汉市场的‘见面礼’”。把降价的数据,作为“搏击武汉市场的‘见面礼’”一包装,枯燥的数据立马就变出一个鲜活的画面。

短文写深度报道,要倾情写好导语。

众所周知,《西班牙百年奇旱》的导语非常经典:“这不是泥土!这是尘土。身材矮小的农民福斯托·洛佩斯把他的骡子赶到一边,让它休息,然后从地上捧起一把褐色的干土。他看着手里捧着的干土从指缝间慢慢地漏下去。”这一特写镜头式的描写,将百年干旱的情景图像化,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经济活动,离不开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功利色彩十分浓厚。用散文写作手法来写生活服务深度报道的导语,的确有一定难度。一是角度难以找到,二是感觉难以出来。难,不能放弃。报道经济活动,不能只看商品不看人,更不能只看人的卖买活动而不看卖买者心理活动。抓住了卖买者心理活动,就可用散文笔调。

“秋天的脚步渐渐近了。消费者也好,经销商也好,在江城车市进进出出的人们,都在期待‘金九银十’的到来。去年车市的惨淡,似乎还未淡去,销量下滑与厂商杀价,成为难忘的痛楚。一年过后的今天,这出大戏又会如何上演?”在这篇导语中,我用散文笔调把车市的萧条与期待表现出来。

短文写深度报道,也可设置悬念。

美国学者罗伯特·赫利尔德认为:一个好的完整的新闻故事应该类似戏剧表演,“故事中要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和悬念”。篇幅短的深度报道,也可尝试相声的写作手法,丢包袱、抖包袱,在导语中设置悬念,对新闻事实中一些关键因素不直接点出,引而不发,吸引读者的眼球。短文写深度报道,因为短,要把握好叙事节奏,不能千篇一律按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尾过程来安排行文节拍,节奏要快,转换要快;既要挥笔泼墨,又要大胆留白。

(编辑:徐蟾桂)#13#10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