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7月>>本页       
【新闻奖评析】与时代脉搏共振…………………………………………张 昆


(2006-08-07 10:26:46)

--评2005年度湖北新闻奖获奖通讯

张 昆(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430072)

一年一度的湖北新闻奖评审又决出了新的年度优胜者。我有幸参加了这一评审,并且是通讯组的评委。几天下来,满脑子塞满了这些优秀的作品。评委的角色,要求我跳出纯粹的受传者视野,而从一个专业新闻工作者的眼光,审视、甄别、比较,分出高低,决定等级,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可谓受益颇深,感慨良多。其中鲜活的人物、生动的场景、感人至深的事迹和启人心智的话语,深深地感动着我。现就2005年度湖北新闻奖参评通讯作品及其特点,作一个总的概述。

一、 参评作品总印象:基本格局的变化

2005年度全省各新闻单位提交的通讯作品,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无论在题材重要程度、时效性,还是在表现技法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但是,表现在不同的报社,其迈出的步伐却不尽相同,以至以往通讯作品获奖的总体格局悄然发生了位移,从而呈现出一种新的格局。过去评奖,获奖大户几乎都是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等几家大报,他们不仅获奖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当之无愧。而今年这次,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是地市报异军突起。今年地市报在送评通讯作品方面,令人刮目相看。孝感日报的《将军风范永在心中--家乡人眼中的导弹司令杨业功将军》、对空降部队回收神州六号的现场报道《“鹰”降大漠耀“神舟” --驻孝空降兵某部执行神六应急搜救写真》以及《谁惊扰了他们的美梦--关于我市中小学生睡眠问题的调查》,其题材选择和表现角度,显示出高度的技巧,令人佩服。荆门日报对禽流感的报道,记者深入疫区,观察细致,展现了不少感人的细节;随州日报的在“温馨家园”一文中,近距离接触,走进艾滋病人的生活;恩施日报对一个普通乡村医生的报道,生动感人,发人深省。这些地市报刊立足地方,致力于发掘独具特色的地方新闻资源,在较大的程度上实现了贴近性原则,展现了鲜明的地方性特色和难以替代的竞争优势。

二是楚天都市报渐显王者相。前几年,楚天都市报虽然在经营上十分成功,但是在省级以上新闻奖评选特别是通讯作品的评选上,成绩并不十分显著。这次湖北新闻奖评审,楚天都市报以咄咄逼人的姿态登上舞台,其提交的作品无论是涉及到改革深层次的重大题材,还是普通人物的喜怒哀乐,或者是平凡处见精神的事件片断,都表现出相当高的专业水准,如《愧对格里西》、《武汉最后的寻呼小姐》、《曾宪梓“打包”记》等,得到了专家的普遍好评。这或许表明,都市报在物质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的情况下,精神文明建设也大有长进。

三是高校校报的专业化。湖北省是高等教育大省,高校校报是省内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校报的专业化水平不高,过去评奖基本上是以安慰性的三等奖为主。今年的情况则不同。尤其是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提交的两篇通讯,其中《在电话的那一头》,借助于学生与父母的通话,反映了当今社会大学生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小见大,令人深思。

相对于地市报的异军突起,楚天都市报的一鸣惊人,以及高等院校校报的进步,传统的几家大的党委机关报,如湖北日报、长江日报参评作品的整体水准相对有所下降。也就是说,2005年,湖北省优秀通讯作品获奖的总体格局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传统大报的优势已不复存在,或者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是一个好的迹象,它意味着相对稳定的湖北报业被激活,而进入了新的战国时代。

二、 获奖通讯作品的主要特点

2005年,湖北省报界获奖通讯作品计59件。这些来自不同报纸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人物、事件,在总体上全面地反映了奋进中的湖北人民在创造自己历史过程中的新成绩、新风貌、新进展;展现了与客观进程相对应的拟态现实,为我们认识湖北、了解湖北,提供了一扇透明的视窗。

1. 与时俱进,记录时代,实现了与时代脉搏的共振。

纵观2005年,湖北省虽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巨变,但是因应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荆楚大地还是大事不断,新闻连连。新闻媒体通过一篇篇出色的消息、通讯,完全地记录了我们的生活,实现了与时代脉搏、与历史旋律的共振。

中部崛起是2005年湖北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湖北日报发表的《中部的诉求》,从宏观的思维,比较的视角,理性地分析了湖北目前存在的差距及在崛起的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难题,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该报的另一篇通讯《三个“赤壁”的倾诉》,则聚焦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以武汉为中心的都市圈建设,给人以启发。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是全国性的议程安排,但在湖北省却有特别的意义。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普遍重视的话题。黄石日报的《环境预报:明日是蓝天--写在我市中心城区今年空气二级天数达到300天之际》,使人感受到湖北在这方面的切实进步;楚天都市报的《曾宪梓“打包”记》,将一个富有责任感、同情心的亿万富翁节俭的美德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感动不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贯穿2005年全年,长江日报的《大爱无痕--共产党员何红仿心路追寻(二)》,黄冈日报的《群星璀璨耀山乡--英山县党员“设岗创星”活动纪实》,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脚。随着神州六号的升天与安全落地,一个湖北人聂海胜成了享誉全国的新闻人物,湖北省内大小报纸都以大量的篇幅予以报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应该指出的是,省内报纸不仅关注以上大人物、大场景、大主题,对于那些承载历史进步的小人物,重要的历史细节,决定性的历史瞬间,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楚天都市报的《武汉最后的寻呼小姐》,现代健康报的《“屁股针”打出的“蛙脚病”告退》,以生动的笔触,给我们留下了鲜活的历史标本,实现了关键历史瞬间的定格。2005年也给湖北人民留下惨痛的记忆。禽流感的肆虐,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和生命财产的损失,荆门日报的《阻击禽流感--京山县干群防控禽流感的动人故事》,以及湖北日报、荆州日报的相关报道,描绘了湖北人民在灾难面前勇敢、坚毅、镇定的精神品质和顾全大局、放眼未来的达观个性。汉江分洪也是令人揪心的事情,楚天金报的《分水安民--杜家台分流探访》,展现了各级领导胸有成竹、以人为本、指挥若定,灾区居民镇定自若、处难不惊的形象,使读者感受到荆楚大地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2. 坚持专业精神,坚持贴近性,关注弱势群体,体现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报纸是社会的良心,是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是弱势群体利益的守护神。在社会主义中国,报纸的这一特质表现得尤其突出。2005年度的湖北新闻奖评审,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各级各类报纸对社会下层的关注,对弱者的关爱。长江日报发表的通讯《160平方米睡着54个人--民工度夏见闻》,配合着醒目的图片,一下抓住了读者的眼睛。每个民工不到三平方米的生存空间,像火炉的高温,作为普通人如何忍受,一种揪心的疼由然而生。随州日报的《温馨家园--走进曾都区均川镇艾滋病人的生活》,将目光投向爱滋病患者这类特殊群体,揭开笼罩在他们身上的迷雾,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楚天金报的《“湖北居民”遭遇交通事故索赔难》,将同是湖北居民的交通事故受害者在赔偿上的巨大差异,将客观存在的严重的不平等摆在读者面前,引发了读者的关注。还有鄂州日报的《爱心妈妈和22个弃儿》,将人性的光辉发挥到了极致。这些通讯中对孤立无助者、对弱势群体的声援,对不平的事发出的正义之声,表达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应该特别提出的是,孝感日报的《谁惊扰了他们的美梦--关于我市中小学生睡眠问题的调查》,在方法上另辟蹊径,以精确的调查数据,揭示了中小学生的生存现实。这是一个新的努力方向。过去我们过于注重典型,重视定性研究,而忽略了基本的数量关系。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任何事情都可能存在例外的情况,所有的观点都可以找到事实的证明。所以只有从事实的总体出发,从全局出发,从事物的数量关系着手,报纸的报道才有说服力。要打造具有公信力媒体,我们在报道方法、工作方式上,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3. 弘扬主旋律,改革宣传有深度。

在当前中国,报纸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反映时代风云,弘扬主旋律。2005年,省内主要报纸在深入报道改革、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进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楚天都市报的《愧对格里希》,理性地审视了改革过程中的企业文化、质量意识问题。在20年后的今天,回头看格里希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对于当前的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长江日报的《不能再走“先污染再治理”路子--探访“农家乐”环保问题》,针对目前农村田园旅游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醒人们要未雨绸缪,不要等到彻底污染后再来治理。农村新报的《争来项目惠民 怎奈集资伤农:洪湖南岭村“村村通”搁浅发人深思》,解析了发展经济与珍惜民力的内在矛盾,引发人们思考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具体策略,具有相当的针对性。湖北日报的《农村出现“超市热”--“富迪现象”解剖(上)》,襄樊日报的《站在新的起点上--谷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访》,还有恩施晚报的《父子同台竞选村官》等,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及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揭示了新闻事件本身蕴涵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4.描绘时代人物群像,展现了湖北人的精神风貌。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具有光荣传统的湖北人民在建设新湖北、实现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创造了娇人的业绩,省内报纸通过通讯这一重要的文体,真实地描绘了湖北时代人物群像,客观地展现了湖北人民的精神风貌。楚天都市报的《土家“愚公”覃遵凤凿山三年引甘泉》,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愚公覃遵凤自筹资金,凿山三年,为山乡人民引来甘泉,不要分文报酬。恩施日报的《“死亡之岩”上的奇迹》,展现了淳朴山民不畏艰险,在绝壁危岩凿路的形象。该报的另一篇作品《贴心医生王开学》,讲述了扎根山乡数十年的农村医生无怨无悔,服务山民,与时下医疗腐败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鄂州日报的《我是党的女儿--八旬老人樊清涟半个世纪的入党追求》,还有湖北日报、襄樊日报、荆门日报等描述抗击禽流感过程中的人物群像,十堰日报《向北,有一种真情叫奉献--十堰人民倾心呵护一库清水纪略》(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生动地再现了湖北人民舍小我就大我的奉献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不为灾难吓倒的达观人生。

总之,省内报纸在2005年的报道,尤其是通讯作品,以饱满的热情和执着的职业精神,比较完整、及时地报道了发生在荆楚大地上的重大事件,比较全面地描绘了湖北改革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展现了湖北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原生态,反映了湖北人民开放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较好地履行了新闻工作的社会职责。

三、 存在的问题

客观地说,今年提交评审的通讯作品,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少典型人物报道,篇幅过长,程式化,给人以某种程度的虚假感。类似的例子较多,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二是有些重大题材的报道,显得大而空,满足于对政策的图解,生硬呆板,缺乏实在的事实支点,因而公信力阙如。这些问题,值得业界关注,希望在2006年度优秀作品评审中能够得到根本的改观。

(编辑:徐蟾桂)#13#10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