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7月>>本页       
【品德与操守】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新闻职业道德…………………靳翠萍


(2006-08-07 10:26:42)

靳翠萍(武汉大学新闻学博士生 430010)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是关于新近事实变动信息的记录,首要任务是帮助人们消除对世界的不确定性。因此,新闻必须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事实,真实性是新闻的核心。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环境、条件、结果等基本事实,乃至有关人士的年龄等微小的细节,都应准确无误。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准确观察世界,向人们提供可靠的、可以查证的事实的能力。这就要求媒体工作者注重科学精神,加强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用求知、求真、求是的“科学之眼”来观察世界。一个好的记者和好的编辑应与科研工作者一样老老实实地对新闻事实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真实的结论,而绝不能不顾事实,哗众取宠。

具备“科学之眼”还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报道中尽量排除主观性的干扰 ,即使是人的能动性发挥也严格遵守公认的思维准则,对新闻事实不带任何偏见的如实记述。在我国,现行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要求新闻从业人员“采写和发表新闻要客观公正,不得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利用自己的舆论工具发泄私愤,或做不公正的报道”。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除对自然界的新闻报道外,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始终影响着新闻事实的如实报道。在记者、编辑将新闻事实加工为新闻报道的时候,无论他们如何标榜自己是毫无偏见的,但在实际上,他们不可能是被动地反映新闻事实的机器,他们的主观意识总是存在的,他们的私人情感、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念都将在对事实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如果能坚持用“科学之眼”看世界,把主体对认识过程的干扰视为大敌,竭力去排除一切主体作用从而还事物本来面貌,新闻报道的主观意识必然会大大降低。在科学的视野中,世界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这既是科学认识的结果,也是科学认识的前提。“排我”的方法论原则是科学观察的一个永恒主题,它应该成为新闻从业人员追求事实客观公正的一种理性诉求。

当前新闻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包括新闻失实问题,还包括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诽谤、新闻媚俗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依赖于科学精神的发扬,更亟待人文精神的提升——借助求善、求美的“人文之眼”,清除新闻职业道德中的痼疾。

当代人文精神,正是“以人的自身发展和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主旨的社会要求和价值取向,包括对理想、道德、情操、美等精神生活的追求,核心是社会道德信仰体系。”①“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美与丑’、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我们常说, 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的行为、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等。这便是人文精神的范畴。”②因此,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笔下有“财产万千”,有“人命关天”,有“是非曲直”,有“毁誉忠奸”,记者自身如果不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素养,不具备求善求美的道德良知,记者手中掌握的发稿权、播出权就可能成为不干净的工具。

有偿新闻现象也是如此。有偿新闻,就是新闻从业人员或明或暗地向被采访报道对象所取一定费用的活动。其实质就是把新闻报道同小团体或个人的私利直接联系起来,搞钱权交易,把新闻报道异化为一种谋取私利的手段。新闻报道依据的标准不再是新闻价值、社会价值和公众利益,而是小团体和个人的私利。这种现象不仅包括“有偿则闻”(给钱则上新闻),也包括“有偿不闻” 。“‘有偿不闻’,不是指那些‘没有职业道德’的‘记者’,收了人家的银子,居然不发稿子,不同‘东家’结账。‘有偿不闻’,是指你出了纰漏,出了乱子,本该‘舆论监督’的,但是如果你‘有偿’,而且‘到位’,他就可以‘不闻’,不报道,不曝光。”③这种行为不仅严重违背科学的求真、求是精神,说假话、说空话,而且更是一种缺乏人文精神,缺乏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人文精神的另一内涵还表现在新闻选择上。人文精神要求在选择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方法和指向研究目标时,应受到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制约。新闻选择也应如此。”新闻机构在选择新闻时,一般有三项标准:新闻价值、新闻法规、宣传价值,它们像一把筛子,一个个过滤器,用它们对事实进行一遍又一遍筛选、过滤,最后,才能把符合要求的事实变成新闻稿,传播出去。“④当前新闻媚俗,黄色、暴力新闻泛滥,就是由于新闻选择中缺乏人文精神,忽视宣传价值造成的。宣传教育是新闻的一个重要功能,引导正确的舆论,传播先进的文化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媒体选择新闻切忌置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民族习俗于不顾,一味追求收听收视率。

综上所述,面对日趋严重的新闻职业道德问题,不仅要重视求真、求实、求是的科学精神,而且要注意人文精神对人的善、美价值观的塑造。力争从新闻职业道德内部建设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问题,在全社会树立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

注释:

①转引陈爱华:当代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对家庭伦理文化建构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

②余谋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N],中国青年报,2001-06-10

③路人:从有偿新闻到“有偿不闻”[N].千龙网www.qianlong.com2003-12-01 

④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编辑:陈永和)#13#10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