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7月>>本页       
【视听天地】电视深度报道方式思考…………………………………康师武


(2006-08-07 10:26:36)

康师武(湖北电视台 430071)

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方式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经过新闻工作者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和宣传实践,基本摸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深度报道方式。

其一,追踪调查式。对某一新闻事件纵向延伸,在客观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采访当事人、知情者、专家、权威人士、提供背景材料及相关情况,向观众阐释事件的起因、发展进程、预测未来趋势,称为追踪调查式报道。如《惜哉文化》报道吉林博物馆失火一事,记者通过采访馆员、消防队、文化局以及与其相关的多家单位,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了解、调查失火的内部原因,在市政府封锁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得出结论:这起火灾是由于领导防火意识不强,存在严重官僚主义所造成的。

这个追根索源的办法是《焦点访谈》的主要报道方式。在这种报道中,采访很重要,它要求记者问题提得犀利、尖锐、准确、到位,能了解事实的真实情况,并且采访面要宽,正面、反面都要采访,让观众在双方的辩解中找到自己的答案。据了解,每天《焦点访谈》播出以后,观众总是打电话对片中人物、事件做一番独到的评说。“宁不够,不要过”,十分问题七分说,现代观众需要留给他们参与的空间。

其二,归纳评论式。在新闻报道中,国际问题报道是新闻工作者无法回避的一个领域。对《焦点访谈》来讲,热点问题,焦点问题自然而然地包括在国际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事件中。《焦点访谈》的记者们在注视国内问题报道的同时,也同样关注着国际上的新闻热点。

国际新闻报道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有人忽略新闻事件背后所隐藏着的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而忽略了这些事实,那么新闻报道就会成为片面肤浅的图解,这无疑是幼稚可笑的。《焦点访谈》在处理这类题材时,面对事件本身和事件背后所隐含着的一切,力图采用一种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报道与点评,对客观事件进行横向比较和归纳,去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和影响,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而这种结论并非由记者自己凭空断定,而是依据新闻素材得出的一系列合乎逻辑的结论。因此,背景材料在这里就显得十分必要。在“纪念诺曼底登陆六十周年”报道中,节目不仅仅对2004年在法国举行的纪念诺曼底登陆六十周年的纪念仪式进行报道,同时,编辑们还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六十年前的那场伟大战役,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镜头,并对诺曼底登陆的历史意义进行透彻的分析评价,让现实的新闻事件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进行纵向对比,不仅反映了六十年后这次庆典盛况,同时还表现了人类和平的良好愿望和消灭一切法西斯势力的决心。

其三,分析解释式。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焦点访谈》努力实践“三贴近”的原则,记者们除了要对那些动态新闻进行追踪报道和归纳评论以外,还要对那些具有一定新闻性的软新闻进行分析解释,因为许多软的东西虽然看上去不过是一些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但正因为如此,才更贴近群众,为群众所关心,人们要求媒介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解释,消除心中的疑虑和困惑,而报道在这些内容上做文章还可以起到解释社会现象、宣传政策方针、消除不良因素的作用。

1999年12月5日,《焦点访谈》播出的《广州零钞缘何缺》,针对广州市场上小面额零钞奇缺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从人民币发行现状自然破损、小贩囤积、人们的价值观等具体现象入手分析,最后得出广州零钞奇缺影响人民正常生活这一结论,并把这一现象的内在实质展示在屏幕上。

其四,两地结合式。《焦点访谈》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使报道有着落,评论有依据,述与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从结构看,《焦点访谈》大体分为“三部曲”:主持人引题——记者现场追踪采访——主持人总结。其中很显然,第二部分记者对当事人、相关人的现场采访是节目的重头戏。正是通过现场采访这一方式,把与问题相关的事实层层揭开,逐渐接近真相,从而深层次地揭示内幕和本质。在这种节目形态中,“说话”的主体不是记者也不是主持人,而是事件的当事人、被采访对象。《焦点访谈》常见的“人物述说”大致有三类:一是当事人述说。他(她)在节目中直接引用双方当事人的话语来解释新闻事实,以便让观众直接了解当事人的态度,从而直观地展现新闻事实,加上采用对比手法,有利于避免主观臆想,力求客观公正。二是目击者述说。如《贝港桥何以坍塌》这期节目就借用了两位目击者的话,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桥身坍塌时的可怕情形。采用立场较为中立的“目击者说”有助于提升新闻报道和评述的客观性。三是权威人士说。《焦点访谈》大量采用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话,大大增强了对新闻事件解释性和说服的权威性。媒体通过镜头把事件的前因后果先展现给观众,在“叙事”的过程中,记者一般不直接发表评论,观众在记者的深入调查过程中明白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自然有了自己的观点。结尾部分主持人的点评也是点到为止,留有余地。这种以“相关人物述说”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了“画面+解说”的老套路,使得报道更加客观真实,观众更容易接受。

二、进一步搞好深度报道的思考

尽管目前全国许多电视台都办了电视深度报道节目,但由于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相差很远。那么,如何搞好深度报道呢?

其一, 立意精当、策划精良、采制精美。决定深度报道节目成败的重要一环首先是立意要精彩恰当,好比是一场战争的战略意图策划。栏目立意要着眼于党的大政方针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着眼于长远目标和眼前的重大事件;着眼于敏感问题和社会细节。栏目的实施方案既有系统的粗线条,又要有具体的考虑周全的,一环套一环的细致布置。同时要有素质过硬的记者、编辑、技术人员的默契配合和辛勤劳作。可以说立意是前提,策划是根本,采制是保障。

其二,树立开放式的节目构架思路。在记者头脑里,总有一些说教意念,把自己的节目做成封闭结尾的片子,排斥了观众的参与性。电视节目要让更多的人参与。今天的观众远不满足于以“局外人”的角色去看电视,他们的思想极其活跃。事实上在《焦点访谈》的许多片子中,受众已转化为客体和主体。开放式节目的思路是深度报道所追求的方向。深度报道将以适应观众为第一前提,同时深度报道是一座刚开垦的富矿,足以给电视台长期开掘的时空。

我国电视深度报道是在借鉴国外和国内新闻界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风格。中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出现,带来了中国舆论强有力监督和强有力引导的阵阵清风,推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深得观众的青睐和赞誉,打下了牢固的民意基础,开辟了一条富有远景的中国电视深度报道的辉煌道路。过去的探索的确难得,但更可贵的是这种探索给新闻同仁思想上的冲击,它提醒并催促我们总结过去,面向未来,接受新观念,革除旧积弊,走出一条以“观众意识”采编播节目、符合电视自身发展规律的道路。

(编辑:陈永和)#13#10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