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7月>>本页       
【业务研讨】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的改进……………………………吴玉兰


(2006-08-07 10:26:29)

黄林中 徐汉雄(楚天都市报 武汉 430077)

  新闻竞争,硝烟弥漫,前所未有的白热化。

  市民化报纸的同质化,是新闻后期包装必须面对的严峻事实。在同一棵新闻事实的果树上,如何通过差异化的叙事,目光独到的视角,别出心裁的标题,结出更好的传播果实?

标题个性化是竞争之必需

  近十年来,随着都市报纸的兴起,同城新闻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报纸定位以及内容严重同质化的前提下,要想在同一个城市赢得更多的读者,寻求报道的差异化成了各媒体近年来努力追求的目标。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说:五四运动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以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以这种觉醒的思想为中心……现代的散文,就滋长起来了。

  借用郁达夫的话,市民化报纸的兴起,同样带动了报纸个性化的发展,党报“千人一面”的格局被打破,报道的内容与形式更加生动活泼,编辑记者的个人特色日益凸显。大量的个人专栏的出笼,记者和编辑的“挂牌经营”,就是市民化报纸寻求个性特色的体现。

  从各报竞争的角度来看,由于同一天发生在同一城市的新闻事实就那么些,各报的报道难免大同小异;从同一家报纸的视角来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的题材有增无减,换个时间地点人物,今天的事件往往就是重复昨天的故事。

  在此情形下,标题如何规避重复,让新闻以个性化的面孔示人,既是对编辑的考验,也是报纸应对竞争的需要。

1.个性化就是特色。

所谓标题的个性化,就是“独有的”,与众不同的,是排它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吸引读者注意的,是“本报讯”与“它报讯”不同处的第一表现,是本编辑与他编辑处理不同的地方。

  2006年4月12日,武汉几家媒体都在一版刊发了老武汉商场将实施爆破作业的消息。有两家报纸的标题分别是:《老武汉商场今晚爆破》;《老武商今晚爆破》。两者都明示了同样的新闻事实,中规中矩。楚天都市报头版的导读标题:《今晚11时起,离“武商”远一点 大楼爆破拆除,附近道路人车禁行1个半小时》, 从提醒行人安全的角度入口,既有人文关怀,又特别口语化。

2.个性化就是创意。

  新闻稿件的编辑、标题的制作是编辑的“二次创作”。个性化是“二次创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杆。个性化是一种创意,最能体现编辑对新闻事实的把握,体现其知识储备、新闻素养与政治素养的深度与广度。“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标题的个性化需要反复提炼与推敲,从意想不到的角度,以意想不到的用语,紧扣新闻事实,又不拘泥于新闻事实,让人耳目一新。

楚天都市报2005年11月5日一版的一则标题:

(引)书中惊见“举手望明月”。是思乡,还是要诗人投降?

  (主)低劣教辅书要“气死李白”

  (副)我省抽查表明:4成教辅书不合格,只顾捞钱,误人子弟

这条新闻所描述的新闻事实,如果编辑平铺直叙来处理,最不动脑筋的标题就是《抽查表明:我省4成教辅书不合格》。这样做题,事实清楚,也并不为过。但楚天都市报的编辑从抽查所发现的个例入手——一种质量低劣的教学辅导书,竟然将诗仙李白的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错成“举手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站在“受害者”李白的角度制作标题,既充分展示了不合格教辅书错误之低劣、误人子弟,又最大限度地吸引了读者目光,其中就体现了编辑的创意与再创作。

3.个性化就是“看点”。

从吸引读者阅读的需要来看,个性化就是“卖点”。零售是市民化报纸发行的一个主要渠道。在报摊上,报纸要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购买,除了一份报纸日积月累形成的品牌效应在起作用外,头版个性化的标题更是非常重要。

  头版的标题,是对当天报纸的吆喝,是酒馆悬在门外、迎风摇曳的幌子。因为“个性”,所以不同,才能在林林总总的报纸中为人所注意,脱颖而出。

  2005年9月中旬,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武汉)论坛在武汉召开。这是武汉对外交流的一件大事,武汉各媒体都作了显著报道。如何让广大市民读者对这一事件发生兴趣?9月12日,楚天都市报头版头条的消息《武汉昨开“超级记者招待会”(主题)市委书记苗圩向240家境外华文传媒推介武汉(副题)》,别出心裁,引人入胜——240家传媒的代表坐在一起,坐中除了武汉的与会官员外全部是记者,这不是一个超大型的记者招待会吗?编辑心机独运,如此制题,将一则会议消息描述得与众不同,不仅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也形成了当天头版很好的一个“卖点”和“看点”。

个性化之表现特征

  在同样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让标题显示出强烈的个性化,对编辑的综合素质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楚天都市报标题的个性化特征,概括来说,有以下几点:

1.事实的形象化,具体化。

  李敖2005年访问大陆,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我必须和大家说,虽然你们的国文很好,的确赶不上我。为什么赶不上我?因为你们缺少一个窍门。什么窍门?就是我有一个本领,把任何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楚天都市报是一份市民报,将专业的新闻事实形象化、具体化,让更多的市民读者更好地理解,是楚天都市报标题的常见特征。

2003年6月1日,楚天都市报在二版刊发了一篇“读者点题”文章: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船舶如何过坝?据介绍,三峡共有5级船闸,船从坝下往坝上行时,先进入五闸室,入口处的闸门关闭后,船闸自动充水,将停舶在闸室内的船舶往上抬升,待该闸室内的水位与四闸室平行时,打开闸门,船“上”到四闸室。如此反复,船像爬楼梯一般不断攀升,直至到达坝上水面,完成过闸过程。另外一种船舶过坝方式,是吨位较小的通过升船机完成,相当于人坐电梯,一次性提升过坝。鉴于此,这则新闻用的标题是《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十分形象生动地将两种过坝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出来,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此题后来获湖北新闻奖。

  标题的具象化,需要编辑对新闻事实有很好的理解,善于删繁就简,从表象、过程看到本质和结果,让新闻更可读、易读。

2.情感的煽动力、吸引力。

在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史上,无论是梁启超“时务”体的政论文章,还是后来邵飘萍、林白水等新闻先驱的作品,“笔锋常带感情”,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从标题上来讲,情感的煽动力、吸引力,是编辑感情、意愿、思想的综合体现。从理论上讲,新闻是客观地报道事实,最好冷静,最好白描,但在新闻事实确凿的前提下,题文注入浓烈的感情,可体现着编辑与报纸的态度,也最能感染人,打动人。如:

  (引)喝,喝,喝,各局各乡镇都得喝——

  (主)汉川市政府办公室下达“喝酒任务”

  (副)指标:200万元;目标:喝出“发展氛围”

 2006年4月6日头版的这则标题,同样感情丰富,“喝,喝,喝,各局各乡镇都得喝——”,以这种酒桌上的“口语化”切入,幽默诙谐中体现了“下达喝酒任务”的荒唐,表明了编辑对此现象的痛心与讽刺。

3.含蓄隽永,回味无穷。

不便直抒胸臆的,有时含蓄隽永,也是一种引导,也是一种力量。

  《电管贪局长 铁窗看夕阳》,这是楚天都市报2005年9月2日第2版的一则标题。“铁窗看夕阳”,一语双关。贪局长晚节不保,将在牢中度余生的尴尬、落寞跃然纸上,意味深长,催人警醒。

个性化处理之办法

  中国文字,丰富多彩,表现力强;文字所能表达出来的美,足令人心旌摇荡。一个负责任的新闻编辑,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每一个新闻标题做得更好,更准确,更吸引人。将标题做得富有个性化,方法多种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姑议论一二。

1.细节化处理。

有道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标题制作上,同样如此。有时,一则新闻含有多条信息,想将所有的信息点都提炼概括出来,并不现实。这时,不如专攻其最有特点的一个信息点,即抓住最能打动、吸引读者的地方,也就是细节化处理。

  关注细节不能以偏概全。事实上,对细节的定义也说明了这点。细节是最能表现事物、事件特点的东西,一个好的细节往往能串起一个事件,透过细节可以看到事件的全貌。

  (引)深夜,单身女家蹿进一劫匪

  (主)轻言慢语聊啊聊 聊得劫匪放下刀

  楚天都市报2005年11月18日头版的这则标题,就很好地抓住了整个事件的细节与特点: 聊得劫匪放下刀。这是新闻的传奇之处,将这个细节制入标题,新闻就有了“新奇”之处,也就有了必读性。

2.注入感情,设身处地。

  标题在情感上要有吸引力和煽动力,就需要编辑具有饱满的激情和热情,有较高的“情商”;在处理新闻稿件、面对新闻事实时,要注入感情,设身处地,揣摩情境,推己及人,然后予以表达。

  2005年11月末到12月初,楚天都市报浓墨重彩报道了癌症病人覃艳捐献眼角膜的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反响巨大。其中几则消息的标题可以说是“笔锋常带感情”,较具感染力。

  其一:

  (引)与癌魔搏斗十年,梦不曾灭;为爱心放声一歌,此情久远

  (主)圆梦演唱会:抬着覃艳上舞台

  其二:

  (引)一个热爱生命的灵魂恋恋而去,留46朵鲜花吐露爱的芳华

  (主)爱唱歌的覃艳,停止了歌唱

  两则标题,以歌写人。生命如歌,嘎然而绝而又余音绕梁,让人扼腕浩叹。其中第二则,抓住稿件中的一个细节着力渲染:“病房门口,摆放着46束鲜花。这些花儿,是覃艳的丈夫李振英从络绎不绝的看望者送来的花中特意挑出来的,他每天都要为它们浇水。”年仅46岁的覃艳不幸停止了生命的歌吟。在她病危期间,数不清的热心人士前去探望,她的丈夫从中精心挑选46束鲜花守望着渐行渐远的的妻子,希望有奇迹出现。这是何等感人至深的情感!又怎容忽视!

   3.巧用修辞,传神达意。

2227户梨农认为公路部门栽种桧柏,导致公路沿线梨子减产,将7家公路部门告上法院,索赔6000余万元,武汉中院院长周文轩亲自担任该案审判长。2005年3月18日法院作出了判决。这一新闻事实,很难用较简短的标题来统率。次日楚天都市报的见报标题是:

  (引)公路边的桧柏,导致梨树发病减产?两千多户梨农状告7部门

  (主)桧柏梨树打官司 法院院长来断案

  (副)一审判决:原告败诉,免交33万元诉讼费

  这则标题将梨农与7部门之争,巧妙地修辞为桧柏与梨树之争,既切合案由,又新颖独到,吸引读者目光。

   4.广开思路,避免重复。

思维决定角度。战线记者因长期与部门打交道,习惯于站在部门的角度写稿子,不少稿子工作性较强。这就需要编辑处理稿件时在考虑与部门关系的基础上,尽量按新闻规律办事,广开思路,“精骛八极,心游万韧”,运用发散性思维巧辟蹊径,避免视角的固定化。

  (引)杨幸福的热血洒在追贼路上

  (主)点点滴滴20多米长

  这则题见于2006年4月20日楚天都市报2版,它突破了警事新闻中“勇斗歹徒”的固有模式,以“点点滴滴20多米长”的血,来衬托见义勇为者的勇敢与顽强,更能打动人。这种对细节的提炼与升华,需要编辑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思路。

  广开思路,还反映在用词上,要避免重复,以新颖取胜。2006年4月12日,武汉遭遇罕见大风,气温暴跌。这通常可以用“倒春寒”、“打入冷宫”之类的说法来表述。这一次,楚天都市报头版用的主标题是《一日“长风”,吹得春天倒转》。持续一天的大风将春天拉转去了,这个说法形象而新鲜。

5.从全局把握,掌控报道基调。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导引,必然也统率着报道的基调。制作标题,仅从局部着眼,甚至过分沉溺于对细节的关注,往往会以偏概全,引发争端。

  2006年3月,武汉东湖在中部旅游胜地30佳评选中落选。楚天都市报出其不意推出《东湖之痛》系列报道。同月30日一天,共推出了3个版进行全方位报道。

  本来,东湖落选,相关部门痛在心里。以这么大的篇幅来评说分析,会不会有“落井下石”之嫌,造成相关人士的反感?

  编辑在制作头版标题时,着眼于此组报道“出谋划策”之主旋律,确定了如下标题:

  (引)1954年的春天,朱德老总杖履磨山,题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更比西湖强”的诗句;50多年后的今天,东湖仍境遇尴尬,读者昨纷纷致电本报热线——

  (主)爱东湖有多深,就希望她有多好

  (副)本报今推3个版专题报道《东湖之痛》传达读者心声

  三题组合,虽然文字较长,但考虑这一消息是对后面3个版的统筹,亦不为过。主题入情入理,阐明报道的出发点,让人无话可说,无刺可挑。

6.能雅能俗,从古诗词中汲取营养。

市民化报纸,该通俗的就通俗,能口语化的就要口语化;但遇有相称的题材,不妨讲一点雅致,以稍作平衡。所以楚天都市报的标题,既有《武汉昨“晃了两晃”》这样直白的比喻,也有《首场冬雪浅如梦》这样的小诗;既有《案破了!34万元劫案破了!》这样的奔走相告,也有《归去来兮!大军好儿郎》这样深情的呼唤,还有《弦歌暖冬夜,雅乐贺新年》这样的对仗。

  尤其是报纸的头版头条,要压得住阵脚,标题稍微“文气”一点,可起到弹压版面之作用。

  (主)百姓冷暖梦中萦 世事沧桑心事定

  (副)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纵论内政外交

  这则标题见于2004年3月15日楚天都市报头版头条。主题系改造自梁启超晚年的集句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本题将其拈来颠倒改造,前句述温总理论内政,后句述其论外交,以前人之雅,述当今之事,较为贴切。

标题制作,看易实难;常年制题,更有艰辛万状。“为制一幅题,挠断数根须”,说的是一时之急困窘迫;更多的时候,个性化的标题需要的是编辑平时文字知识的积累,判断提炼能力的强化,以及对社会的观察、对人世情感的体味。有道是,唯有源头活水,才见清渠潺潺……

(编辑:徐蟾桂)#13#10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