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湖北>>独家>>本页       
报国有志足下启行——徐本禹的爱心轨迹(图)

(2006-08-13 06:12:33)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 张孺海 王晶

 7月份,徐本禹带着华中农大的大学生去贵州省大方县黄泥乡进行社会实践。

引子:因为爱,徐本禹感动了中国。

酷暑时节,徐本禹刚刚赴贵州向贫困生送去关爱后回到武汉,这是他今年第三次再返贵州了。他的信念在经历了大山区支教的磨砺后,显得格外朴实鲜明:“执著与坚守是我的誓言。”

执著,植根于他以热爱祖国和人民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荣辱观。

一次发言

7年过去了,徐本禹大学四年同寝室的李谷成,依然记得他这个山东同学在第一次班会上的发言:“我来自孔繁森的故乡,我热爱劳动。”

这个爱劳动的徐本禹来自山东聊城,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母亲在家务农,家里很穷。他上的初中是堂邑中学,那时,要从家里用自行车驮着小麦和玉米去学校,吃的是“大锅饭”,把小麦和玉米交到伙房里换成馒头和粥。全班一个大桶用来盛粥,一个大筐用来盛馒头,他就着家里带的老咸菜下咽。不忘甘苦,回报亲人和社会,这是他年轻的心里埋下的种子。

少年磨难,使他的骨子里埋下了吃苦的精神,就是因为这流淌在血液里的不屈之魂,使他在贵州那个连电都不通的山乡坚守了下来。

一次流泪

徐本禹也许不记得,自己在2000年寒假的那次流泪。他的好朋友冯黎却清楚地记得,那年寒假返校时,没有回家过年的徐本禹细数起学校为留校生操办的团年饭,给200元压岁钱,还准备了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的饺子时,他哭了,“学校为我做的一切,我一定要回报。”

2003年4月,当他以高分考取研究生后,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暂缓攻读研究生,去山区支教……电话那头,听到消息的父亲一言不发,默默地表示支持。

那一刻,他努力回味着祖国和人民给他带来的一切:4年前从山东来到武汉,冬天好冷啊,是一位同学的妈妈买了棉衣送到他手里……

还有后来国家发给的特困生补助、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要是没有祖国温暖的怀抱,我能念完大学、考上研究生吗?

他对记者说:“在我价值观和人生观趋于成熟的时候,有那么多的好心人来帮助我,影响我,这使我决心要做一个感恩的人,用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徐本禹毅然决定去贵州之际,他把2400元钱交给老师,请他每月给自己认下的许星星妹妹寄去100元,这些钱够资助她两年。蕴藏在心底的报国、报恩思想,使他在大学四年里,用勤工俭学挣来的微薄收入和拼命学习得到的奖学金,悄悄资助了5个比自己更困难的孩子。

一次出名

2004年7月11日,从贵州归来的华农宣传部长彭光芒把在大方县拍的照片选出100幅,配上简要文字,以《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为题发到了网上。

仅仅几个小时,存放照片的服务器就因为访问量过大而发生堵塞,跟帖的数量急剧增加,不少热心的网友更是将这篇帖子发到了国内外各大论坛。

徐本禹出名了。成千上万的网友因为他的故事而感动,因为感动而行动。华农贵州支教基金成立了,他支教过的两所小学搬进了新校舍,至去年8月已先后有170多名志愿者来到大水乡支教,有18人进行长期支教。

他不想出名,他更没有想到他的行动会感动中国,他自己也深深地被来自祖国各地人民群众的爱心感动了。他说:“我不想停步,我也不能停步!”回到学校读研究生后,今年他又三次再返贵州,送去图书、物资,带去一批又一批追随者。他的行动像雪山上的一滴水源,逐步汇成大河,形成一股浩浩荡荡的爱的春潮。

编辑点评:傅雷说: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去做,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徐本禹怀着对祖国的深情,以勇敢而执著的行动,证明着当今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他的行为证明,报国之途就在脚下,关键在于行动。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