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浸柔情:记武汉新洲区邾城新区财政处邱应发(二)

(2006-08-15 04:55:39)

荆楚网(湖北日报)

记者易飞 通讯员严辉文 余明春 程书雄 实习生黄文

面对记者的提问,英雄邱应发不提当年。

73岁的母亲王桂梅在家门口对记者说:“尽管我们家里困难,儿子把钱资助更困难的人我能理解。”(本版图片均为记者郑元昌摄)

群众心目中的“雷锋”、“吴天祥”。

获得的一等功勋章及财政部先进工作者、省劳模奖章。

邱应发(左二)业务工作一丝不苟。

在战场上如猛虎下山的邱应发,面对有困难的战友、乡亲,乃至素不相识的群众,显得柔情似水。“我是沧海一滴水,人民才是深深的海洋。”邱应发说,“我所做的只是回报我的父老乡亲、回报祖国和人民,回报我那些牺牲的战友。”

“看到战友们受苦忍不住落泪”

看过《雷场上的相思树》这部影片的人,对主人公邱原英勇顽强、机智勇敢的形象一定还有印象,邱原的形象就是根据邱应发的事迹改编塑造的。

那一场战争使邱应发失去了很多战友,也有很多战友不同程度地受伤,成了残疾人。邱应发身上至今也还有4块没有取出的弹片,每逢天气突变时会感到轻微的疼痛。“我身体内的弹片都连着血管和神经系统,要是能取出在部队时就取出了。”

仔细观察,邱应发左手手背上有一圈暗黑色,那是没有取出的一块弹片残留下的。记者好奇去触摸,问他疼不疼,邱应发摇摇头。“比起那些牺牲和受伤致残的战友,我幸运多了!”邱应发说,“我能吃能喝能睡,行动自如,几块弹片并不影响我的日常生活。”

有一次,邱应发看电视,妻子吴素珍突然发现他热泪盈眶,原来电视里正在播放当年激烈战斗的场面。“他平常感情并不外露,可一看到这些,他就控制不住了。”

邱应发一位战友林金芳,在广州打工时突患胸腺瘤,生命垂危。第二次住院做手术时,家里已一贫如洗。邱应发立即召集在汉的80多名战友,希望大伙各尽所能,结果每人都捐出了50元至100元钱。邱应发则把存在银行的5000元“私房钱”取了出来,还“厚着脸皮”找妻子要了4000元,找同事再借1000元,总共筹齐1万元钱送给了林金芳,使战友顺利地做完了手术。“看到战友们受苦我忍不住落泪,只有让战友们过得更好我才能心安。”

记者问他:“在你的生活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无私地接济战友?”邱应发表情肃穆地说:“我能从战场上回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的战友,有的连命都没有了;有的手脚残疾才立了二等功;有的回家务农,一年的收入还没有我两个月的多。而我现在手脚健全,还在财政所工作,比起那些战友,我已经很满足了。”

“看到乡亲们受穷心里难受”

1986年,邱应发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新洲区金台镇。展现在他面前的是贫瘠的土地、低矮的瓦房、苦涩的井水。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是躺在功劳册上享受,还是保持英雄本色再写人生辉煌呢?邱应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经过血与火洗礼的邱应发,把当年战场上对父老乡亲对故乡的感念,以衔草结环,倾力回报。

复员20年来,邱应发先后为家乡捐款捐物10余万元,帮扶近千人。

邾城新区章林村王桂兰,丈夫在服刑,自己靠捡垃圾为生,两个女儿在读书,生活十分艰难。邱应发一直资助她的两个女儿,几年来资助金额达到3600元。

同村的叶望明早年在外打工,因工伤瘫痪至今已有14年,家里只有66岁的老伴照顾他。基本没有生活来源,日子过得很艰苦。邱应发每年都去他们家送钱送物,少则100元,多则500元。

邱应发的家乡陶山村,地处丘陵,十年九旱,乡亲们要到村外几里远去挑水吃。邱应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和大伙商议:一定要打一口深井,让乡亲们喝上清洁的井水,并带头捐出2000元。在邱应发的资助下,村里终于成功地打了一口深水井,村民们在井沿上刻下了邱应发的名字。

后来,邱应发又捐出1万元,帮村里建起砖瓦厂和建材厂。邱应发经常下乡,无论他走到哪里,只要遇到需要帮助的群众,就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逢年过节,他买米买油送给困难户;客死异乡的外地人,他拿钱料理后事,并帮助其孤儿寡母返回故乡;急病发作的路人,他送到医院,比家属安排得还周到;村里的校舍成了危房,他取出家里全部存款5000元送去。1998年的一个雨夜,邱应发在举水堤上防汛,晚上10时换班时,发现一名5岁的小孩在堤上跑来跑去地哭着。他想孩子父母肯定很着急,一定会找来,就一直陪着小孩等到第二天凌晨3时,终于等到了孩子父母。对方对邱应发感激万分,再三请求留下姓名,以便日后报答,他婉言谢绝。当地贫困大学生也是邱应发重点资助对象。现就读于湖北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的邱海燕、邱夏利,一直得到邱应发鼎力资助,两人受资助金额已达1万余元。

10多年前,邱应发还将自己用生命换来的一枚一等功勋章以3.8万元的价格出售,其中2.8万元捐助给几名贫困老人和大学生。

“对待亲人我心生愧疚”

邱应发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上要养老,下要养小,每月交不了几个钱,妻子吴素珍当然有意见。“他把自己的私房钱捐了就算了,还老盯着我那点儿养命钱,我当然生气。以前经常和他吵。”

邱应发经常做“错事”,心生愧疚,却也摸出了一套对付老婆的方法。

邱应发有一招是默不作声。“他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一声不吭,弄得我一点儿脾气没有。”吴素珍说。

邱应发找妻子要钱,一般不说明钱的去向,这让妻子伤脑筋。吴素珍问起他给战友的4000元钱,邱应发这次例外如实相告,吴素珍又气又恼。“为了这件事,我3天没和他说话。”邱应发使用采取讨好老婆的另一招:主动做家务事。

吴素珍回忆,那几天他一改往日作风,每天自觉地洗衣服。

邱应发还有最厉害的一招,给老婆讲当年战场上的故事,讲牺牲的战友,每次他自己都热泪盈眶。吴素珍看着就心疼。“他还带我一家一家去走访贫困家庭,看到他们确实比我家差多了,都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我也就理解了老公的做法。”

吴素珍就这样慢慢被邱应发感化了。后来不仅不再责怪老公,还主动去接济孤寡老人。

邱应发的母亲王桂梅也很理解儿子的行为。“‘大货(邱应发的小名)’能平安从战场上回来,我已经很知足了。他特别懂事,做事总有他的道理。”

邱应发见困就扶,见难就帮,对待自己的亲属却有些不尽情理。他自己也承认:“对亲人我过于苛求,其实心里很过意不去。”

采访邱应发的舅舅王长发时,他对这个外甥一肚子意见。“他在财政系统工作,是盘钱的。我有时手头紧,就想找他帮忙通融一下,可他一次面子都没给,经常让我吃闭门羹。这个外甥六亲不认!”

邱应发的二姨在汉口贺家墩做新房子,还差几千元买料。二姨一时无法,只好找财政系统工作的外甥筹措,当天坐长途车再转中巴折腾五六个小时才赶到张店。邱应发分文没给她。“他还给我讲了一通‘财政纪律’,我只好空手而归。”

同事们反映,邱应发平常十分节俭,抽的香烟是白金龙、长城,价格每盒都在3元左右。吴素珍说:“他就是那几套制服,几年也添不了一件新衣。”“薄于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邱应发用自己的行为作了见证。

邱应发先进事迹专题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