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楚天都市报>>教育周刊>>本页       
建筑学老教授张良皋:为华夏文明解码(图)

(2006-08-22 17:44:14)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蒋绶

从古建筑到古人类学

建筑系教授转攻历史

前不久,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83岁的退休老教授张良皋,出版了一本新书,叫《巴史别观》,该书对华夏文明的起源和流变,提出一系列新观点,被历史学家称为“振聋发聩”、“石破天惊”———因为,就像张良皋自己说的那样:有可能要改写历史。

8月,记者两次来到张良皋教授的书房,就此进行采访。张良皋生于1923年,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原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教授,他怎么会转而研究古人类的历史呢?

张良皋介绍:早在读大学时,就对古代建筑与席居制度的关系很感兴趣。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到云南和鄂西恩施考察,在这里发现了美丽的吊脚楼———打桩架板式的干栏建筑,大吃一惊。原来,席居制度便是从干栏上的民族发展起来的。

通过研究,张良皋感觉到鄂湘川黔滇一带的山区,竟是一座神奇的“历史冰箱”,充满了梦幻般的奥秘。

华夏文明源自湖广盆地?

诸多观点堪称“石破天惊”

那么,在张良皋的新著《巴史别观》里,提出了哪些“石破天惊”的新观点呢?

1、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从湖广盆地西岸升起

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历史的摇篮在黄土高原。张良皋却提出了质疑:首先,地质学家考证,黄土高原形成的历史大概只有130万年,而人类却有200余万年的历史。

其次,生物学家断言:灵长类动物的发源地在南北纬30度左右,这是一条文明的止步线。因而,古猿人不可能诞生在寒冷的黄土高原。

再说,人类大脑进化离不开盐,只有产盐地带的古猿,才有机会进化为人类。且科研表明:沼泽因光合作用强大,能产生大量碳水化合物,吸引古人类生活在沼泽边缘。

湖广盆地西岸、四川盆地东岸的山地,正好符合上述全部条件,因为这些盆地远古全是淡水海洋演变而成的沼泽。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200多万年的建始人等大量考古发现,证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正是从这里升起。

2、庸国率先跨入文明,五行、八卦、甲骨文、青铜器均在这里首创

张良皋认为,华夏文化以汉文化为主体,汉文化以楚文化为前身,而楚文化又以巴文化为基础。湖广盆地以西、四川盆地以东,是巴域的最佳界定。

近年在巴域有大量考古重大发现,如古盐泉及卤管栈道、铜锡矿藏、盐罐和青铜器及其刻划在上面的符号等等,无不说明甲骨文、青铜器都是在这里首创。

而这里的地理形势,又正好与传统的五行、八卦相对应。如坎卦表示水,指的是北方的汉水;艮卦表示山,指的是东北方向的武当山;兑卦表示泽,指的是西面的四川盆地等等。

“庸国,我们眼皮底下的神秘王国,这里有开启中国古史宝藏的钥匙……”张良皋写道:庸国完全可能是领先进入文明的国家。

3、中华文化是“同源、异流、汇合”的文化,东极在美洲玛雅

根据多方考证,张良皋得出一个结论:元谋———巫山猿人最早所占地盘就是巴域,他们再次增加的人口自必南北分流。往北的人群到达温带边缘又得止步,庸国就是这样产生的。

随着生存能力的增强,他们又从中心地段的巴域出发,弥漫式地进入中原……

尤其是,这支文化,还与其它文化汇合,经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区,流向南美;另一支往北经白令海峡,流向北美;最后在中美洲汇合,产生灿烂的玛雅文化。

穿山越壑实地踏访,遇事便问“Why not?”

八旬“杂家”为历史解码

张良皋喜欢穿山越壑实地踏访,没有到过实地,不敢发言。而实地踏访,常常会有令他“大吃一惊”的发现,灵感的泉水奔涌而来。他在《巴史别观》里提到的新鲜说法,都用一个个足迹来印证。

即使已到80岁高龄,张良皋常年穿梭于世界各地,从来没有停下脚步。仅在今年,他就三赴鄂西北竹山县,考察庸国方城遗址等地。今年底,他还将再次赶赴中美洲,比较研究那里的玛雅文化。

张良皋还喜欢“反读历史”、“倒看地图”,遇事就问“Whynot?”(“为什么不?”),所以常能“突发奇想”。

有一次,鄂西北竹山、竹溪一带,考古发现一系列石凿、石斧等石器,与中原仰韶文化出土的是一样的。但因仰韶文化是先发现的,当张良皋问“这些石器是从哪里来?”时,众人回答:“应该是从仰韶传过来的。”张良皋说:“会不会是从这里传到仰韶的?”大家很吃惊:“那怎么可能?”张良皋反问:“为什么不可能?”……

正是“为什么不”的逆向思维方式,使他解开了许多历史密码。张良皋说:他是一个杂家,吸收了考古学、古人类学、沼泽研究等许多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若非如此,他也无法给历史解码。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