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6000余农民他乡种田致富
近几年,竹溪县针对人多耕地少的现状,运用农民文化技校、林茶果药场、绿色产业基地等阵地,开展农特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农民3.6万多人,使不少农民带艺出门,到“有田无人种”的江汉平原和江苏等地承包、租赁抛荒田耕种,赢得了不错的经济收益。兵营乡金鸡沟村女青年肖芳和丈夫杨正清,2004年到江苏高邮市,在郭集镇邵庄村租种当地50多亩良田办农庄,去年纯收入6万多元,添置了农机具和摩托车,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彰。去年,肖芳在郭集镇买了房,定居江苏务农。据了解,目前像肖芳这样在外务农的竹溪种田能手有6000人以上。(特约记者 马献伦 通讯员 蔚烈 薛军)
小小兰花豆成大产业 汉川城隍中岭村靠特色走致富路
炒米、炒豌豆、油炸兰花豆是汉川市城隍镇中岭村的祖传手艺。改革开放后,部分村民在家里支起小油锅,加工生产兰花豆,小有收益。随着市场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竞争。
2001年,村委会牵头成立了中岭村炒业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按质监部门的要求,研制了标准配方,实行市场准入,由协会统一从西北省份及武汉等地购进豌豆、油料等原材料,统一印刷“汉川市中岭食品加工厂”包装袋,形成了分散加工、集中销售的抱团发展格局。
目前,中岭村兰花豆加工产业已辐射到周边两个村,共有大小加工户近百家,生产出麻辣、纯甜、怪味等7个品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常年从事生产、销售、运输的人员达1000人,年加工产品1.4万吨,创产值7000多万元。(通讯员 熊国春 刘辉 李志荣)
陶群琼:萝卜、白菜卖出百万
陶群琼,巴东县绿葱坡镇人。2001年,大学毕业后的她,毅然回到家乡,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
由于市场行情把握不准,第一次种植的15万多公斤萝卜、白菜,净亏3万余元。第二年,陶群琼主动调整种植计划,改变营销策略,此番出手,略有盈余。
接下来,陶群琼又趁热打铁,扩种150亩、投资9万余元种植球白菜和白玉春萝卜,产品远销南昌、广州等地,当年净赚7万余元。
2003年,她又吸纳几家农户入股,投资30多万元,合伙经营300多亩菜地,走上“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发展之路。如今在她的带动下,全镇7个村共发展示范基地1000亩、标准化种植4000亩,年生产、加工、销售蔬菜5000吨,直接为菜农增收500万元。当地菜农则亲切称她“女菜王”。(记者 陶忠辉 通讯员 沈妇宣)
(农村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