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
目前国内尿素市场出现异常,形势很不乐观。3月初尿素出厂价已从2005年底的1500元/吨左右涨到1700元/吨左右。其零售价随之攀升,涨势更加明显。我省夷陵区、大悟县的尿素零售价己超过1860元/吨。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春耕期间有可能出现局部范围的断档脱销和阶段性的价格上涨。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造成尿素市场趋紧价格反弹的因素
1、生产成本因素。化肥主要以煤、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国家发改委从资源价格的宏观考虑和去年下半年化肥价格已经明显回落的实际出发,今年在全国范围内提高了天然气价格,使气头尿素生产成本增加80-90元/吨。煤头、油头化肥生产成本压力也加大。在今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宣布取消对电煤价格的干预,使尿素生产成本又增加100元/吨左右。此外,由于国内铁路运价的上涨,化肥运输成本也相应有所提高。
2、调控政策因素。年初,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6年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调控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006]124号),大型氮肥企业尿素出厂价上浮幅度由原来的10%提高到15%,也就是说允许尿素出厂最高限价可以从1650元/吨上调高到1725元/吨。
3、季节市场因素。由于去年8月份进入淡季以后,尿素价格从上半年的高价位一路下跌,市场低迷,价格走势不甚明朗。为了规避风险,周边省不少大型化肥生产企业采取检修、技改等办法停产限产,从总体上减少了尿素市场的成交数量。各流通企业则普遍存在等待观望心理,冬储谨慎,库存不如往年。加上去冬省内厂家已将产品销往外省,导致总体社会储量跌至历史最低水平。目前我省尿素社会储量还不到春耕需要量的四分之一。
4、调度管理因素。按理说去年全国生产尿素4800万吨,除了工业等用肥外,农用才4000万吨,产销是平衡有余的。但由于化肥市场是放开的,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手段,到了春耕备肥时期,全国性范围内习惯性的出现货紧价涨的现象。在化肥的调度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生产、流通、销售三个环节协调配套衔接不够好;经销量较大的“中农”“中化”公司对农业大省化肥市场的责任不够明确;地方尿素企业外销的积极性明显大于内销;直接面向农民的经销企业多而杂,无序竞争造成化肥市场十分混乱。
二、基本稳定我省尿素市场的几点建议:
1、继续实施并进一步完善省级调度化肥政策。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今年继续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的精神,尽快启动2006年省级调度化肥政策,并继续委托省经委责成省供销社统一组织采购和网络供应,努力将春耕期间尿素的最终零售价格控制在1800元/吨以内。
2、继续保持对化肥企业在煤、电、油、气和运输、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各中小化肥生产企业也要开足马力多产优质肥,以保障我省化肥市场的需求和价格的基本稳定。枝江大化和“宜化”集团要与省政府出台的省级调度化肥政策紧密结合,确保省级春耕调度化肥的资源量。
3、强化农资连锁配送网络服务体系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为此,应将建立完善以化肥为主的农资连锁配送网络建设,明确列入全省“十一五”的前期规划,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经委、省物价局、省农业厅、省供销社等部门参与,并由省供销社具体组织实施。切实加大对农资商品仓储、配送设施、信息网络和配送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
4、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我省化肥生产和供应的支持力度。给予农业大省和粮棉油基地市(县)更多倾斜,增加我省区域化肥标的的份额,并尽快尽早的签署合同。争取“中化”、“中农”公司和分公司对我省化肥调配给予更多支持。
5、积极推行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测土施肥对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应该由省农业厅和省供销社密切配合,共同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建设工作,提高科学施肥施药的入户率、到田率。通过采取扎实有效措施,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省政府参事:沈福权 胡传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