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湖北>>独家>>本页       
武汉伢“下乡”读高中 生活不艰苦学习如“炼狱”

(2006-09-25 07:59:14)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记者 卢平川 李樵

核心提示

经省教育厅批准,咸宁市重点中学——鄂南高中从去年始在武汉市招生,使“下乡读书”公开化。

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市、县重点中学的生活环境已大为改观,但是“炼狱”般的学习方式,仍令一些武汉伢难以忍受。

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往“乡下”,期望值往往很高。能否最终如愿,关键要靠孩子自身的努力。

60多名武汉伢在咸宁读高中

“这简直像是一所大学啊!”

9月18日,当记者慕名来到位于咸宁温泉镇的鄂南高中时,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行政大楼高大巍峨,左边是圆拱顶的学术报告厅,右边是正方形的体育馆,背后是宽阔的彩塑操场。占地450多亩的鄂南高中像一颗璀灿的明珠,静静地镶嵌在鄂南岗地上。

作为咸宁市首屈一指的重点中学,该校每年均有10名左右学生考上清华和北大,高考升学率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

在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蓝图上,鄂南高中占有引人注目的位置。去年,为加强武汉市与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城市的教育合作,武汉市与这8个城市达成协议:相互敞开职业院校和重点高中大门。经省教育厅批准,鄂南高中从去年开始,在武汉市公开招收部分“三限(即限人数、分数、钱数)生”,成为全省第一所在汉具有招生权的异地省级示范中学。

此前,武汉市一直有家长将子女送往市外的省内重点中学读书。但由于存在政策上的障碍,这种“下乡受教育”多采取借读方式。鄂南高中公开向武汉生源打开大门,为武汉学生进入异地的重点中学,提供了“阳光通道”。

鄂南高中校长龚光松直言不讳地表示,面向武汉市招生,该校也有经济上的考虑。近两年,学校贷款1亿多元建设新校,还贷压力较大。而咸宁经济相对落后,学生家长支付择校费的能力有限,从武汉市招收一定数量的“三限生”,可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

该校对每名武汉籍“三限生”收取择校费2.4万元。尽管费用不菲,招生广告也刊登得比较晚,但应者不少。去年,该校在汉招生24名,今年秋季,在汉招生29名,加上前年前去借读的10多人,目前在鄂南高中就读的武汉伢有60多名。

“招生那几天,我的电话快被打爆了!”回忆招生时的情景,该校校长助理周斌仍十分兴奋。

生活不艰苦,学习如“炼狱”

在一些武汉人的印象中,在地市、县(市)重点中学读书,有两个“苦”字当头:其一是“伙食很差,生活艰苦”,其二是“学生朴实善良,学习刻苦”。

提及第一“苦”字,陈雪思摇着头说:“完全不是这样!宿舍比较宽敞,还有独立的卫生间,每天的菜肴也很丰富,比原先想象的好许多倍。”

陈雪思毕业于武汉市人民中学,现在是鄂南高中高二(14)班的学生。她的同班同学周佳丽也来自武汉。两个小姑娘都认为,鄂南高中的生活条件十分理想。

不过,对于第二个“苦”字,两个都表示认同。

“这里的管理非常严格,开始时几乎不能适应。”陈雪思说,从早晨6点10分起床,直到晚上10点30分熄灯,每天要上11节课。除了法定的节日,每周只有周六下午休息半天,其他时间,就在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上。

“每天早晨一醒,到晚上睡觉,同学们都在不停地学习。学习的时候,同学们几乎都到了忘我的程度。你如果在这里玩,肯定会不知所措。”周佳丽告诉记者,当她在电话中将周边的情形告诉武汉的老同学时,他们通常都发出一声尖叫:“这么疯狂!”

她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插曲:

按照惯例,学生每天早晨6点10分起床,6点30分升旗。9月18日那天早晨,因为要将一本书放进教室,她6点20分左右来到教学楼。一进教室,发现已有两位同学坐在里面看书。她大声叫了一声:“天啊,你们这么早!”而这两位同学居然浑然不觉。

周佳丽说:“短短的几分钟,她们也如此吝惜、如此沉迷。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如痴如醉!什么叫全身心地投入!”

鄂南高中政教处主任姜建新坦承,虽然学生的生活条件比前几年改善了,由于仍是应试教育,在这里读书肯定比武汉市更苦、更难受。“这里的学习方式,对多数学生而言仍如同炼狱。”

适应严格管理,成绩多会提高

鄂南高中今秋招收新生812人,一大半来自农村。在众多的本地学生中,29名武汉新生显得比较刺眼。

一位老师介绍,9月1日开学第一天,学校几位年级主任都在忙一件事———让武汉男生将染黄的头发变成黑色,动员武汉女生更换着装。该校学生管理条例规定,男女生不能染发,女生不能穿露出肩膀的服装,不允许戴首饰。

“一般来说,武汉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与严格管理的要求有差距。”高二(14)班班主任张原平说,在这里,不希望学生之间交往太频繁,特别是女生。一位武汉女生因为结识的男同学太多,校领导一度找她谈话,请她注意男女生之间的界限。

在张老师看来,武汉学生既有缺点,也不乏优点。他们思想活跃,观念比较开放,组织交际能力强,这也是本地学生所缺乏的。武汉学生如果能适应严格管理,改变以往的行为和学习习惯,成绩多半会有所提高。

张老师介绍,自己班上有4名武汉学生,大多数逐步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目前有2人担任班干部,1人是校广播台的播音员。其中一人由入校时的50多名,上升到20多名。

不过,也有一名男生当了逃兵。为了改变这位男生的行为习惯,他的母亲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半年,班主任也经常找他谈话,但这位男生控制不了自己,一到周末就溜出去上网。最终,班主任建议他回武汉读普通高中,免得在这里承担压力。

据统计,鄂南高中去年从武汉招收的24名学生中,已有5人无法适应而返回武汉。

学校不承诺“点石成金”

“即使不能成材,也能成人。”汉口复兴村的徐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把孩子送到鄂南高中,就是想让他吃点苦,让他感受农村孩子求学的艰辛,学习他们勤劳、节俭的美德。即使高考失败,对孩子的一生来说,也是一种财富。

持这种心态的武汉家长,只是少数。鄂南高中负责人告诉记者,将孩子送往异地读书的家长,以中高级职员和生意人为主,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对孩子的期望值通常很高。

一位姓周的武汉女士说,她慕名将孩子送到鄂南高中,就是看中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以及严格的教学管理,特别是在高考中50%以上的“一本”率(即一半以上学生考上重点大学)。

家住汉口的周先生说:“将孩子送到鄂南高中,就是希望她考上一所好大学。”

但是,前去读书的武汉学生,中考成绩一般在省重点与市重点线之间。武汉市省级示范高中比较多,优质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中考成绩超过省级示范高中录取分数线(或位置值)的武汉学生,一般都会首选在汉就读。

学生基础成绩不算很高,家长的期望值较高。在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对此,鄂南高中有关负责人显得有些担忧。

该校政教处姜主任说:“我们欢迎武汉学生前来就读,但是,我们无法创造奇迹。一个中考成绩只有300分的学生,我们很难使他的高考成绩达到600分。”

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对此也深表赞同。

黄冈中学是全国有名的重点中学。今年高考该校共有16人考上清华和北大,近600名学生高考分数超过“一本”线。其中,3位初始成绩一般的武汉供读生,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华科大、西安交通大学。今年秋季开学,又有40多名武汉学生前去借读。

虽然“下乡”读书的效果往往不错,但陈鼎常说:“对所有学生,我们所能做的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找出适合他的学习方法,使他的成绩有所进步,而从来不承诺借读生都能考上好大学,我们没有点石成金的本领。”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