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9月>>本页       
[视听天地]音乐广播频率创新思考…………………………………高 梦


(2006-09-26 09:02:27)

高 梦(武汉市广播电视总台 430015)

前些时,索佛瑞数据调查公司针对武汉地区的广播受众收听广播节目的情况,作了收听率和占有率的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听众打开收音机是为了欣赏音乐……这说明,音乐节目已成为当今广播电台奉献给广大听众的主打产品。目前,不仅各个类型的音乐广播频率层出不穷,更因为互联网的出现,音乐广播节目之间的竞争有趋于白热化的迹象。

专业化是广播媒体的生存之路,这已成为业界共识。专业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找特定听众群体、找准特定频率定位的过程。是不是走专业化道路就肯定能够使广播媒体赢得这场竞争呢?作为一个音乐频率的主持人,我认为打好这场“媒体战争”,创新是关键。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扬弃的过程。节目是媒介的核心产品,节目生产与传播的终极目的是要千方百计让审美主体在节目中获得某种体验,也就是要提高受众价值,影响受众的注意力,增强受众的消费力。

一、频率运作理念的革新

有人曾经提出,就音乐广播频率来说,由于音乐类型多样,音乐风格繁多,所以理想的市场模式是,有多少种音乐类型,就有多少种广播频率定位。但实际上,我国的广播专业化程度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虽然国内听众的音乐欣赏习惯不同,我们同样可以在充分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推出适合国内听众口味的、具有个性化定位的音乐频率,从而避免异台同声地播放流行音乐、同质化混战的尴尬局面。

目前,我们传统的广播频率运作模式是:

A.先根据节目的“黄金时段”或者“非黄金时段”来划分节目播出内容,把节目总体内容确定下来之后再在不同的时间段引进广告。一般认为,深夜、早晨、中午午睡时间是“非黄金时段”,因而广告价位也低。而实际上经过此次调查显示,有的“非黄金时段”节目由于策划得当,内容贴近人们的生活而位于收听率榜首。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实际上对于音乐类广播频率来说,由于收音机越来越便于携带、能够伴随收听,而且由于驾车人群的增多,“黄金时段”与“非黄金时段”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特别是在一些“非黄金时段”睡不着的中老年人、不能睡的夜班人群、不想睡的年轻人在内的“不眠族”,还是有待开发的宝贵的深夜听众资源。因此,广播节目的设置要努力开发新的“黄金时段”,吸引潜在的收听群体。

B.在内容的设置上,往往把喜欢流行音乐的年轻一族作为重点受众对象,针对这个受众群体,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娱乐节目、流行音乐节目进行包装和策划,节目听起来热闹好玩,但往往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受众群体并非“主流”。所谓“主流”,我的理解是:作为广播受众,能够成为广告主体消费者的那部分群体,就是我们的主要服务对象,即主流受众。

在经营上,音乐频率应该“主动瞄准大广告商在不同阶段的销售目标和产品诉求定位,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来明确界定其目标消费者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恰当的音乐类型来为其聚合和培养起最感兴趣的这一人群,有的放矢地出售给广告商以获取利润。”这种运作方式表面上看好像使广播把眼光从听众转向了广告商,直接面对广告商办节目,根据广告商的需求开发潜在的听众群,而实际上是更加精确地在为特定的“主流”群体服务。这要求音乐频率总体节目定位要发生新的变化,不能一味地追求“年轻、时尚”,而是要根据消费主体,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能满足特定人群的节目。

二、音乐节目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

在当今资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是无限的,真正缺少的是有限的注意力。新,是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重要元素。为了使音乐广播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应该是音乐节目的永恒追求。音乐节目的创新,体现在内容、形式和手段三个方面。从内容上来讲,就是要挖掘新题材,选择新视角,揭示新涵义;从形式上来讲,要使用新的传播方式,用多种载体表现音乐的内涵;在手段上,要利用新的技术,使广播节目形式发生新变化,使受众更加方便地收听广播节目。

A. 音乐融入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纯音乐节目是需要的,但是我们更应该把音乐看成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怎样将音乐和人们的生活较好地结合起来,是我们思考的课题。一般的音乐节目,往往局限于一段介绍性的语言,一段示范式的音乐,或者干脆“语言不够音乐来凑”,这样的节目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不可能获得较好的收听率和占有率了。我认为,音乐节目要获得突破,就要在两个方面做文章:一是在跨文化联系上做文章,二是在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上做文章。比如辽宁电台主持人安其,就很善于从生活细节和人文角度着眼,主持了一系列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节目,在当地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她主持的《音乐时装秀》,围绕音乐和时装做文章;《喝咖啡,听音乐》,在音乐的温馨氛围中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咖啡的情感百态;《听几米在唱歌》,采用画外音的手法,使听者达到听漫画和看漫画的效果。这说明,音乐不仅仅是单纯的音符的组合,更应该成为传递丰富内涵的载体,使听者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现代生活中细枝末节的东西,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B.音乐节目形式上最大的创新还是主持人出现以后带来的,但我认为这还远远不够。打开收音机来听一下时下最流行的音乐节目,你会发现各个频率那些所谓最受青少年欢迎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基本上一个腔调,实际上和照本宣科的报幕员没有什么两样。主持人手上拿的都是清一色的音像公司邮寄过来的统一宣传资料,此台和彼台的节目听上去没有什么差别,除了帮音像公司作了免费宣传之外,毫无特点可言。我想,这也正是音乐节目主持人需要正视的问题:主持人节目形态要求主持人在音乐节目中是“支配主体”,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体现。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音乐节目的个性体现方式呢?因为只有有个性的节目,才能在众多克隆版的声音中脱颖而出。那么这种个性从那里来?需要主持人深厚的知识底蕴,浑然天成的语言风格。由于主持人的存在,音乐节目变成了思想活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结合体,它顺应了现代人们审美理念的变化,你能说这不是对传统广播的重大变革吗?

目前,全国许多电台都开办了主持人节目,这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刻板、单一的模式,改善节目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使节目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增强传播效果。主持人在节目中应该根据节目的需要,说自己的见解,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习惯,讲自己的话,表现自己的风格。只有当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和节目内容、风格相统一时,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同样,因为受众的习惯性心理,对一个节目或者主持人的发展和创新也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当一个成功的节目存在一定时间后,就会形成一定的受众群,他们的收视习惯、收视品位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这对无论是节目的创新还是主持人的转型都造成很大的阻力,甚至可能一不小心就毁了这个节目及相应的节目主持人。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节目类型和主持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说节目类型和主持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成功的节目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主持人,而一个成功的主持人也离不开与之个性相适应的节目。

除了主持人的主持形态会给节目带来新的生命力外,还有几种节目样式我们也可以尝试,即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穿插使用,会为音乐节目增添缤纷的色彩,比如刚刚兴起的音乐故事节目,就是将音乐和文学结合在一起,通过故事的叙述,使受众了解音乐背景,从而更加生动地体味音乐的含义。

C.热线电话、网络技术、卫星传播等讯息技术给广播的节目形式也带来全新的变化。就拿点歌节目来说吧,现在我可以利用多种形式与听众交流:通过热线电话直接倾听听众的心声,通过网络平台转述听众发来的手机短信,通过互联网阅读听众发来的电子邮件。但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新手段,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加强节目和听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出现后,使得互动形式的再现意识形式得到了加强,人们对媒体存在的形态和播出方式的审美感在不断淡化,而这种淡化其实就是媒体互动意识加强而形成的。互动对于媒体产生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也是不能不介入其中的。没有了广播节目的互动,广播本身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就会减色,就不会使广播的魅力显现。广播媒体的互动和其它媒体的互动是不一样的,因为广播节目的互动是同时进行和发生的,它不像报纸和其它的媒体那样,可以通过事先的剪裁和润色而达到媒体要想达到的宣传目的,它是“正在进行”的播出形式,因此,要求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必须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三、广播载体的拓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收音机的样式也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公共汽车上还是在小轿车上,无论是商场还是公园,你都可以听到类型多样的广播节目。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又可以在互联网上在线收听世界各地的广播节目。我国最早的网上直播应该算是1998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春节期间面向全球直播的《网上广播,虎年贺岁》节目。这个节目依托网络,拓展了受众面,使全球海外华人参与到节目中。这是中国广播界新的创举。

网络是传统收音机以外新近出现的又一载体。除网络以外,广播还有一个可以依托但是还没有挖掘出来的新载体--手机。

在没有现在如此之多的手机短信之前,我们是把广播的热线直播节目作为最重要的互动形式,而现在,不管是在中央台还是在一些省市地方台,“短信”对于正在进行的广播节目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举个例子:当手机“滴溜溜”响时,不用说短信又来了,迫不及待打开手机看,却不一定是朋友发来的问候,有可能是某个商场的促销广告,或者是某个人才市场的招聘信息。这个经历相信每个用过手机的人都有过。报纸可以不读,电视可以不看,广播可以不听,而手机的短信是不会不看的。目前,随身携带拥有手机的人远远比随身携带报纸或者携带收音机的人多得多,精明的商家正是谙熟人们的这个生活习惯和心理,因此越来越重视手机广告的投放。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不能忽视手机在传递信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再举个例子:移动公司利用网络技术,已经大面积开展移动彩铃业务,即通过手机,用户不仅可以看到亲朋好友发送过来的短信内容,也可以听到发送过来的音乐。这与我们音乐广播中点歌类型的节目很相似,所不同的只是有无主持人的区别。

蓦然回首,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简直无处不在。它对其他信息传递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冲击并不可怕。既然互联网既加剧了媒体之间的竞争,又加快了广播事业的发展,手机同样可以使广播面临新的机遇。

我认为,广播应该继续拓展新的载体,扩大受众空间,利用资源优势将广播与手机有机地结合起来。怎么结合是技术上要解决的问题,至少在我们的脑海中要有这么一副画面:人们随身携带手机,既用它与外界沟通,更需要通过它掌握信息,闲暇时插上耳机聆听优美的音乐,屏幕上显示的是我正在主持音乐节目的画面。

广播所处的位置不得不让人产生忧思,而广播节目巨大的发展空间却又让我们对前景充满希望。创新很有挑战性,创新也带有一定的风险。无论是广播本身还是广播人,都面临着创新的思考。其实广播的发展远未终结,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通过艰苦探索实现对平庸的超越,突破目前广播事业的平淡。

(编辑:徐蟾桂)#13#10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