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9月>>本页       
[研究与交流]试论青少年媒介素养培养……………………张丽娜 张孺海


(2006-09-26 09:02:05)

张丽娜(新华社内蒙古分社 010020)

张孺海(湖北日报教科文部 430077)

(一)媒介素养的由来。

进入21世纪,人们面对的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越来越繁杂的信息,这便是信息时代的特征。

美国学者David Shenk曾说过:在历史的长河中,每当新的信息出现,人都有能力对此进行检测和思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信息量以每年翻番的速度急剧增长,而人的处理信息能力并没有变化,于是人就长期处在信息处理能力缺乏的状态中。①

1933年,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先导,英国学者欧奥尔特曼和马切默斯合作出版了《文化与环境》一书,提出了“文化素养”的概念。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领域,这一概念被引申为具有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种能力。②通过整理国外一些专家对媒介素养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媒介素养是一个全新的素质概念,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思辨能力、反应能力和利用能力。

(二)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背景。

信息时代,全民族都要提高媒介素养,从而让我们的大众都成为能积极地善用媒体、制作媒体产品、对无所不在的媒介信息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者张志安撰文强调,在现阶段,尤其要重视青少年媒体素养教育。③他分析说,由于青少年的认知能力、生理和心理成熟度都不高,媒介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和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由于刚刚步入青春期,青少年面临自我认同的困惑以及害怕被同龄人孤立的恐惧。他们不仅要完成性别认同,同时还要学会面对成年后的责任和挑战。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要帮助他们掌握基本、必要的媒体知识,从而知道怎样合理地获取、利用信息和传播信息,重点帮助他们直接辨识、评价媒体中关于他们的内容,抵制和驱除媒体带来的恐惧,建立必要的心理防范意识和抵制能力。

总体来看,媒体对青少年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六方面:不懂得自我约束,耗费过多时间接触媒体,影响学业;导致自我封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减弱;依赖图像信息,减少阅读兴趣,导致思维简单化、平面化;媒介传播的暴力和色情信息,青少年由于缺乏批判眼光,身心特别容易受到损害;影响青少年的消费观念,使其消费行为变得冲动而缺乏理智;媒体使用不正确,对未成年人生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青少年中普及了媒介素养教育。在一些大众传媒发达国家,学校的媒介教育开始形成规模。目前,我国真正的媒介素养教育还未正式开展起来,大多数人对“媒介素养”认知不够,重视程度不够。在电视、电影、电台、报刊、电脑、电话、手机、网站、BBS 、QQ等媒介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媒介素养已经成为青少年所必须学习和具备的一种能力。

归纳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媒介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认识大众传媒、使用大众传媒、对大众传媒的批判三个部分。

(一)对媒介性质、功能的认识。

在信息社会里,认识媒介将会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青少年作为将来社会文化精英的受众群体之一,能否较正确地认识大众媒介,能否完整和较客观地评价媒介的性质、功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如果想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首先要在对媒介认识的基础上,发现信息对自己或对社会的意义。

媒介具有信息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技术属性和商品属性。这五项属性之中,信息属性是媒介最根本、最重要的属性。没有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就不会有媒介的存在,更不会有社会、文化、商品、技术等其它的媒介属性了。④党报和非党报在这五项属性中各有侧重点。

“党报姓党。党报是报。”它负有一种特殊的政治与社会责任,社会属性相对明显。中国的党报与许多国家的政党报纸相比,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新闻媒介,因为它是一个大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党委机关报。党报这种独特属性就是执政资源属性。党报的执政资源属性决定了党报应着眼于发挥以下功能:充当稳定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构建和谐社会;充当发动机,推动中央政策精神的贯彻执行;充当磁铁石,宣传党的执政能力,争取群众对党的支持;充当指南针,推广执政经验,教育领导干部;充当报警器,监测环境,舆论监督;充当公告板,及时发布党令与政令;传播和建设先进文化;配合外交工作,维护国家统一;为推进依法治国鼓与呼,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直接为执政能力建设服务。⑤而都市报与党报相比,商品属性更明显一些。

(二)媒介接触使用情况。

传播学认为,文化水平的高低在选择何种媒介类型上有比较明显的作用,文化程度高的会较多选择印刷媒介。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在媒介选择上体现出一般的文化水准。在城乡青少年经常接触的媒介中,网络在青少年人群中正日益普及,手机短信的接触率超过了广播和录音带、影像(碟),“拇指族”在青少年中规模庞大。在媒体接触上青少年表现出自由、开放心态,他们对新兴媒体接受能力快但又并不抵制传统媒体,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立体式、多渠道地获取信息。

在各大媒介中,电视对青少年在学习上帮助最大。由此表现青少年接触媒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接触媒介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地利用媒介资源的状态。但是,要注意电视给他们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台湾一项调查显示,看电视和身体质量指数具有相关性,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越久越容易发胖。⑥但是,如果经过引导,充分利用电视传媒作为社会学习的手段,会有积极的影响。可是,目前十分匮乏有意识利用电视的社会功能。香港的调查同样显示,香港青少年最喜爱的传媒是电视,最主要的目的却是娱乐。⑦

(三)媒介批判能力。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大众传媒中经常存在着负面信息,即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信息。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是衡量媒介素养的重要指标。

传播学认为,媒介信息是建构出来的“真实”。媒体所承载的内容并不全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而是经过刻意选择,常是许多因素相互融汇、碰撞的结果。人们根据各种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建构了关于这个世界的图像。我们对世界的观察与经验往往是以媒介为“媒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媒介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态度与看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越来越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者和有识之士提出了“网络素养”的概念,由此发展了媒介素养的内容。由于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缺少规范,缺少成熟的道德约束,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讲,因其心理不成熟而易受网络高技术所迷,易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所惑,易受网络中不良分子所诱而染上“网络成瘾症”不能自拔。因此,在青少年中倡导网络素养成为必要。

根据初步总结和分析,我们认为,媒体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很大,在城市青少年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一)部分城市青少年耗费过多时间接触媒体,对身体和学业都有影响。

相对于报刊,电视和网络对未成年人最具吸引力,影响力也最大,而且他们主要为了娱乐和消遣,而非获得教育或信息。与农村青少年相比,城市青少年接触网络媒介已经有一定的目的性,因此,急切需要提高青少年媒介接触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

由于城市青少年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较农村青少年偏多,很多孩子甚至上网成瘾。不少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电视节目而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还产生厌学情绪。由于过多地沉迷于各种音像和网络游戏,导致自我封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减弱。

一些媒体由于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需要,或者采编过程中没有严格把关,在其传播的信息中夹杂着暴力、色情的内容。对此,青少年由于缺乏批判眼光,身心特别容易受到损害,甚至在生活中模仿恶意的、暴力的整人游戏以及成年人的恋爱游戏……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城市青少年中约三成的人不能抵御媒介暴力和媒介色情,而且由于一些媒体传播的信息中包含着消极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长期接触此类信息,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中国大陆的青少年对电视广告有一定程度的怀疑。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相信“广告所说的全都是真的”比例在降低,但是怀疑的程度仍不及美国和香港。⑧很多青少年过分重视名牌,无法辨别广告与新闻的区别,不懂得广告背后刺激消费的动机,把电视上播放的信息当作重要的消费参考。

怎样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中渗透必要的媒体知识?怎样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正确、合理地看待媒体、利用媒体的能力?这些问题已引起教育学者和新闻传播学者的关注。

(二)在城市中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

受众对媒体的态度,从过去的绝对信任转到今天相对质疑,从被动接受到今天的主动选择,这些都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某种契机。鉴于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特殊性,在中学教育中应首先导入媒介素养教育。由于城市中学具备师资力量和其他现实条件,理应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青少年更多地掌握媒介传播的技术,从而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服务,使青少年能真实全面地认识媒介特质。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帮助青少年形成对媒介性质和功能的正确认识,能够比较完整和客观地评价媒介的性质、功能和局限,正确认识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发展关于媒介的思想。

不同国家、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专家对教育内容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有许多相通之处。结合我国国情,一些传播学者建议,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应多渠道着手。一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具有对象广泛、教学规范、效果良好的特点,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轨道是媒介素养教育开始普及的标志,也是媒介素养教育收到理想效果的保证。欧美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许多国家都在学校开设媒介素养教育正规课程,其中又有单独设立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纳入其它课程进行教学等多种形式。我国可以借鉴西方经验,在高校开设选修课,在中小学开设必修课,或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结合其它课程进行教学。二是通过媒介实施教育。利用媒介开展教育应是媒介素养教育题中之义,也可收到理想的效果。一方面通过媒介产品的传播普及媒介素养教育知识、讨论分析媒介信息、提醒注意媒介传播的负面影响等,使受众在接触媒介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教育;另一方面也可组织受众特别是青少年受众直接参与媒介节目的制作并播放,消除他们对媒介的神秘感,认识真实的媒介。三是家庭教育。调查显示,家庭是青少年接触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互联网、电视的主要场所,父母的言传身教将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青少年利用媒介的技能尤其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往往优于家长,这对父母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挑战。四是社会教育。许多国家包括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通过社会上的媒介素养教育团体招募义工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活动。我国也可通过社区学校、家长学校等社会教育渠道和阵地,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活动。

(三)在农村中学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

很多传播学者认为,相对于其他能力而言,提高农村学生的媒介素养是有利于其终生发展的能力培养,具备一定媒介素养的农村青少年,在其未来的生活学习中将会终生受益。通过大众媒介,尤其是网络新媒介,可以获取大量对自身发展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因此,在中小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对农村受众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种具有长期效益的投资,对于发展和培养农村受众的自助能力也是一种捷径。

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大众传媒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作用:推广农业新技术、普及卫生知识、扫除文盲、实施正规教育。具体而言,可以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增加有关媒介使用方面的相关内容,尤其是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内容。我们要组织力量对农村青少年进行新媒介使用方面的培训。首先要从心理上消除媒介神秘感以及媒介崇拜思想,把新媒介作为一种有效获取和发布信息的工具。其次,从对新媒介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上,在以培训青少年为重点的基础上,带动其父母以及其他农村受众。在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讲授大众传媒方面的课程,重视对学生媒介使用能力的培养。可以邀请媒体进行培训。媒体要主动接近农村青少年,积极创造相应条件,鼓励农村青少年接近媒介。媒体可以举办特定的栏目或讲座,向农民传授媒介知识。各类媒体还可以通过制作相应的媒介知识节目,在自己的媒体上进行普及性宣传。此外,在农村中小学开设基本的媒介教育课程,培养学生使用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学校可以聘请新闻院校的老师或者媒体机构的编辑记者为学生开办讲座,作相关报告等。从长远来看,学校教育是提高农村受众整体媒介素养的关键和重点。

注释:

①James Potter: Media Literacy Sage Publication

②《浅论媒介素养教育》,尔特曼和马切默斯,[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③《加拿大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初探》,张志安,《新闻记者》,2005年3月

④《论媒介的本质属性及其产业化发展》,冉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第7期

⑤《党报在执政时期的10大功能》,王卫明,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⑥《喜欢看电视 孩子易发胖》,《联合晚报》,2003-11-05

⑦《青少年的传媒使用习惯》,钥机,香港《传媒透视》

⑧《中国儿童喜欢和相信电视广告吗? 》,陈家华、麦箴时、陈芳怡,传媒观察http://www.chuanmei.net

(编辑:徐蟾桂)

甘肃向境外记者开方便之门

据《兰州晨报》近日报道: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新闻发布内容不得违反事实、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今后要扩大新闻发布会参加人员范围,经批准临时来访的境外新闻机构记者可参加该省各级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通知》指出,除特殊情况外,政府新闻发布会应向所有具备采访资格的中外记者开放,包括持有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有效记者证、具备采访资格的港澳台地区新闻机构记者以及经有关部门批准临时来访的境外新闻机构记者。#13#10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