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9月>>本页       
[摄影沙龙]《影像点评》:诠释经济生活新体裁………杨发维 姜 平


(2006-09-26 09:02:29)

杨发维 姜 平(湖北日报报业集团 430077)

今年,伴随湖北日报全新改版,经济版出现了一个新的栏目:《影像点评》,其表现形式为:新闻图片+图片说明+记者点评+网友跟帖(见封二),半年的实践表明:这一体裁是搞活经济报道的成功模式,其成功主要体现在通过三方面互动,使经济新闻图片深起来、活起来。

一、图文互动--深化图片的宏观意义

过去,摄影记者拍单幅照片,只需作简单的采访,写个百字左右的图片说明,就完成了。现在,按照《影像点评》的要求,除百字左右的图片说明外,还需要记者着眼宏观的点评。

这种点评,一要借图说话,二要宏观着眼。因此对摄影记者而言,不是简单地按按快门就了事,而要在图文互动上下功夫。要选择能体现图片意义和文字意义的共同点,点选得不准,评无从下手,既要看准新闻的正面,更重要的是看到新闻背后的值得议论的要素。

--点评使单纯的传递新闻信息变为信息和观点整体联动。

如:《“错位”的感觉真不错》报道了书店同时引进了美食和健身这一新闻事实后,点评道:“商战的激烈,书业也试探经营之变,让文化消费变得轻松时尚。”《博览会为何扎堆江城》,在列举了各种国字头的博览会云集江城的新闻事实后,点评:“高规格的博览会纷纷扎堆江城说明占据地理、人文及政策优势的中部城市武汉,正充分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点评使普通的新闻信息得以延伸,给人新的思考。

如《草莓村里草莓红》,就新闻本身而而言,新闻价值不大,反映的是来自浙江的农民在江夏租地种草莓发了财,当地农民张春梅跟着学这一新的技术也致富,后来一个村一起种,形成一个产业。但配了点评:“工业生产讲核心技术,种植业也是如此,当外来技术展示在门口时,我们是积极学习,认真消化,还是冷眼旁观,反映出对先进生产力的认知程度,技术就是本钱,张春梅和她的乡亲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技术带来的实惠。”意义大大深化。

--点评使经济新闻人情味更浓,更贴近市场。

经济题材是一个大的概念,有硬经济,也有软经济,有经济生活,还有经济现象,我们点评只有贴近生活,不断地拓展题材,在市场里寻找出路和深度。

2005年底,坛子气价一路攀升,我们观察市场,做了《坛子气涨价,蜂窝煤走俏》。及时将这一现象和形成的原因作了客观报道,点评时跳出现象,写道:市场虽无情,但政府可以有情关照弱势群体。过去单一新闻报道就不便说这些话。

眼下市场商品很多说明和简介都采用了洋文,消费者很难看懂,有的商家更是将一些不平等的条款暗藏在这些让人似懂非懂的文字里,我们报道《谁告诉消费者ABC》,随后在点评中引用消费者权益法的一些条款告诉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春节期间,发现很多企业尤其是服务型商家都没停业,这对城市节日是一个贡献,但大部分员工都没能休息应该得到经济补偿,而其中又以农民工为多,这些弱势群体真的拿到了他们该得到的节日报酬吗?我们采访得知,情况不容乐观。于是,做了一期《辛勤农民工,加班工资领到了吗?》的点评,为他农民工兄弟姐妹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帮助。

市场与人民生活最贴近,无情的市场透射出许多带着时代烙印的瞬间音符,欢乐与忧愁、成功与淘汰、无情与无奈。《果市,告别“崇洋媚外”时代》折射出人们生活习惯和理念的变化;《城里人、农民工,如何面对游戏规则》反映出市场大潮下,人们对人权平等、维护人格尊严的呼唤。百姓以食为天,一个地方的特色小吃已融入进厚重的文化内涵,大多反映着一个地域的人文和地理,汉味小吃也是如此,我们做了系列评说:《浴火未能重生:痛》;《三镇打转转:憾》;《如何做大:变》。则提示出市场不相信眼泪的真谛,只有不断变革,不断创新才是出路。

居者有其屋,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为困难群体兴建经济房,本是一件得民心的好事,但在具体操作中出现偏差,《经济房的尴尬》说道出其中原由:因价格高,户型也偏大,一些困难户不得不放弃。还有旧城改选中,《“抢种房”拆了又长》,既有对那些为了私利不惜走险人的叹惜,理工主要的是寻一些职能部门执法不严的抨击。

对市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我们都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新公司法出台后的亮点,一个人可注册公司,我们跟踪采访发现,《“一人公司”未见井喷》。《铁老大重现雄风》。《档次的提升,难跨的鸿沟》。以汉宜线上公路与铁路几个回合的竞争事实,点评出市场经济下,没有常胜将军。提出,《差异化竞争,公铁“双赢”之路》。短信在拉近了你我他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烦恼,于是有了《短信时代的喜与忧》, 三峡大坝蓄水后引发许多变化,于是也就有了《货车“坐船”效益来》。《天价书的身价之迷》、《自动售货机江城遇冷》都属市场中新问题。

新茶上市后,我们跟踪做了三期:《湖北跨入名优茶生产大省行列》、《加工滞后拱手让利》、《好茶为何无好价》,三期点评抓住了清明节前茶叶市场你争我抢的契机,冷静地分析我省作为产茶大省,但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现实,提出关键是缺少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六一”前,我们又探访玩具市场,比较中发现缺乏中国特色,于是做了两期点评,并结合武汉实际,提出,《武汉为何没有玩具厂家》。

紧扣市场,我们的思路得以拓展,镜头的视野更宽,思考也更具深度。前后有几期关于农民工进城闯市场与职业技能关系的点评,但各有侧重。2月20日,对农民工进城,我们做了不要盲目进城,通过罗田县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后,他们都有了一技之长,进城就容易找事做,待遇也高些的事实,侧重于劝说。实用技能对农民工如此,对城里人一样,技能的需求逼迫教育改革同步,5月21日,《职校生就业,爱你没商量》点评中直接提出教育的改革一定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市场需要应该成为教育开设课程的重要参考,职校生走俏说的就是这个理。5月26日,《阿婆、大学生同场竞技职业资格证》发了头条。我们立足于职业资格证在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对各层面的人而言,资格证前一视同仁,竞技场上不认你我他。

二、采编互动--增强专栏的品牌竞争力

《医疗费用难负担》报道的是汉口王女士因患牙病,用了近万元没看好。点评是从一个争议多年的老话题上去做文章,诘问医疗费用高昂,百姓难以承受。报道出来的当天,专家组贴出了评报,指出记者虽然报道了医疗费用难负担的问题,但是却放弃了看一颗牙齿需用万元这一大的新闻事实,使得点评失去了真正意义。真正的点评应该揭示:如果一颗牙齿都得上万元,那么一口牙齿呢?进而百姓一生的医疗保障又该如何呢?如此高昂的费用背后是什么?这些都是百姓真正关注的,但我们的思维没有深入到这一步。

问题出在哪里?回顾已经推出的100多期点评,尽管我们努力捕捉经济生活中敏感的话题,但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不是很多。

于是,摄影部记者、经济版主编一起共同探讨,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沟通中,大家逐渐认识到:

--从编辑角度看,栏目有时在版面中的语言不明晰,如“选题平平,图片不抢眼,点评简单停留在事件表层”的稿件不时见报,起到了发稿“导向”作用。

--从记者角度看,没有充分发挥视觉表现力,很多画面仍停留在简单的图解层面上,新闻瞬间把握不准。

大家达成共识:要把栏目作为品牌来打造,强调内容为王,质量第一,不发三类苗。要求记者加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增强新闻敏感性、观察力,不断提高点评的内涵。

三、纸网互动--扩大专栏的社会影响力

为了扩大专栏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便观点不一致也没关系,把各方面的意见客观地展示出来,更有利于人们对问题形成正确的选择。如何实现这一途径,靠传统手法难,我们想到了网络,通过网络可以广集各方观点。在荆楚网支持下,网站专门开辟一个摄影专题,取名“摄影观察”,将拟发的稿件先传上网,征集网民的观点,然后,选择有影响的观点,配在栏目内发表。如:

透视江城停车难(之二)专用车位之专的网友跟帖:专用停车位都是交了钱的,问题是谁收了这笔钱。(巴山月)墨守成规还是有意纵容?(辛巴达)

网民观点跟上来了,并且与编辑记者的观点不一样,有些问题提得更尖锐。

又如:《武汉打造“华中冷饮之都”》 网友跟帖:“还是有点怀念‘五丰’冰淇淋!武汉各行当的品牌为什么总是消失了?”(老冰棒) “保不保武汉牌,市场说了算。‘伊利’的年产比以往江城冷饮业一年总产量还多。坐地江城享受缤纷的外地冷饮,咱老百姓开心!”(潜水的鱼)

网民参与点评,一下子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过去单一的思维变得立体化,对一个现象、一个问题的看法也成纵横比较的态势。《影像点评》栏目更活多了。

(编辑:肖曜)

广东追究违反“禁播令”领导责任

据8月7日 《人民日报》报道:下半年,广东将全面清理虚假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重点指向主流新闻媒体、广告代理公司和广告虚假违法问题严重的药品、保健食品经营者及医疗机构。

从8月下旬至9月下旬,广东将组织各市开展对所属主流媒体和广告公司的广告集中检查;联合卫生行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本辖区内药品、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进行重点抽查;开展全省中秋和国庆节广告专项执法检查。

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广东将组织全省21个市,对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进行广告分片交叉互查。分别通过工商、新闻出版和卫生部门对严重违法的广告主和广告公司、新闻媒体和医疗机构进行处罚。对违反广告“禁播令”的媒体负责人追究党纪政纪责任,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山东省曝光十大违法广告

据 8月8 日《人民日报》报道:日前,山东省工商局曝光了10件涉嫌严重虚假违法广告,其中“艾康敏林”在青岛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发布的药品广告称“该药是全国糖尿病健康普及工程惟一指定用药”,并利用多名患者作证明,误导消费者。

仁合堂药业在日照电视台综合频道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的“九味参蓉胶囊”药品广告,邀请相声演员、医学博士和多名患者对该药进行夸大宣传。“中央活脑肽”在莱芜电视台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的药品广告,用“一场惊世发现,10大权威机构疗效验证,无数康复者共同见证”等表示功效的保证,欺骗消费者。

还有“玄七通痹胶囊”、“骨神胶囊”、“众神消银棒”等药品广告,也被曝光。#13#10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