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滨 习少颖

大厅效果图
雨中迈开新步伐
湖北省铁路规划示意图上,虚拟的铁路网线显示:2005年至2010年,以武汉为中心的14个新建和扩改建铁路项目,将完成900亿元投资;新建铁路里程达2512公里,为我省现有铁路总里程1024公里的2.45倍。
昨日,位于杨春湖畔的武汉火车站在雨中动工新建,它将把这些新建铁路网线连于一体,凸现出武汉在全国的交通优势地位。
近几年来,日趋饱和的客运与货运,将武汉这个中国铁路发祥地之一的内陆城市压得直不起腰。据统计,今年春运期间武汉发送旅客1550多万人次,相当于把全武汉800万居民来回搬运了两次。
京广铁路串连6个省会,相接陇海、湘黔、广九等20余条铁路,连通海运。2224公里长的京广铁路占全国铁路总里程的3.3%,但完成的客运量和货运量却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6.8%和9%。
显然,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不仅制约着湖北、武汉的发展,也牵动着中国经济的神经。新武汉站应势而生,树起武汉铁路建设的新里程碑。
设计理念服务至上
武汉火车站选址青山区杨春湖东侧,从东湖风景区边缘通过,毗邻三环线,左侧依武青四干道,右侧邻沙湖大道、中北路,地下6米处接通拟定中的武汉轨道交通4号、5号线;周围设置长途汽车、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客运服务设施。乘客下火车后,不用出站就可转乘地铁,也可换乘长途汽车或公交车。
站内设11座站台、4条正线和16条到发线。预计到2020年,旅客年发送量将达到1750万人次,日办理旅客列车162对。
车站从上至下,分高架层、站台层、地面层3个层面。
高架层高出地面18米,是客运专线旅客的入口层,设有进站厅、服务区、候车厅。站房内围绕30多米高的中央大厅,依次设置绿色通道、候车大厅和餐饮及商业服务空间。
站台层高出地面10.25米,位于地面层和高架层之间,其东西两侧设有售票厅、贵宾候车室,同时它又与两侧的广场用斜坡相连,巧妙地化解了两者的落差,旅客可轻松通过斜坡抵达站台层。
在站台层之下,是快速进站通道和贵宾专用通道层,地铁人流和地面人流可快速进站。旅客从此层面,通过扶梯到达专线车场的各个站台。
与广场齐平的是地面层,是旅客到达厅及去往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换乘区。地面层下方6米处是地铁站台,是铁路客流和地铁人流的换乘点。
环形枢纽缩短城际间距
根据我国《铁路中长期网规划》,到2020年,中部六省将新建铁路6500公里,其中以武汉为中心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项目就有17项。包括武汉至安康铁路二线工程,武广客运专线湖北段,武汉至合肥铁路湖北段,武汉至宜昌客运专线等。
这些工程,将使武汉衔接起北京、广州、上海、成都、九江、襄樊等呈“米”字形的6个线路方向,形成特大型环形铁路枢纽。届时,从武汉乘坐火车可直达全国27个省、市和自治区,到达北京、上海、重庆、成都、西安、广州、南京等城市不超过6小时,到达襄樊、十堰、宜昌、合肥、九江、郑州、长沙等城市不超过3小时。
根据规划,轨道4号线一期工程,起自武昌火车站,经晒湖、中南路、中北路、岳家嘴,折向武青四干道直行,终到武汉火车站。全部地下铺设,全长16公里,其间设14个车站。工程将于2011年建成,乘客从武昌火车站出发乘坐地铁,只需25分钟即可到达武汉火车站。
据规划资料,武汉火车站地区用地规划面积达15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可容纳人口18万人。按现有状况看,该火车站周边最大负荷约为20兆瓦,仅由一所变电所承担供电。现有电力设施远不能满足火车站建设和周边地区发展需要。
供电部门介绍,将对火车站后续工程用电提供“绿色通道”,快速受理施工。并按规划新建北洋桥、陈家嘴、杨春湖三所变电站,从青山电厂新建电缆牵引至各变电站,使该地区最大电力负荷比现在增长10倍。此外,还将对原架空电力线路实行杆线入地,预计入地电缆长达70公里,以美化视野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