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湖北>>要闻>>本页       
火箭抛索架彩虹 世界建桥“第一箭”成功发射(图)

(2006-10-10 06:41:56)


昨日上午,世界建桥“第一箭”在恩施成功发射。(记者杨平摄)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雷刚、陈剑文、翟志清、杨平、通讯员霍金柱)“五、四、三、二、一,发射!”“轰”地一声,发射架上的火箭腾空而起,喷射两股火焰,拉着高强导索在峡谷上空划出优美的抛物线,飞向对岸。

昨日上午,恩施四渡河河谷,群山耸峙,雾绕山梁。四渡河大桥西岸施工现场,彩旗飘扬,十里八乡的人们涌向这里,争睹火箭发射盛事。

8时28分、48分,两枚火箭在大桥西索塔下相继发射,7秒钟后,它们牵引着大桥施工导索准确地落在东岸索塔两侧预定区域。“两根导索全部挂岸!”沪蓉西高速公路四渡河特大悬索桥在世界建桥史上首次运用火箭技术抛送导索取得圆满成功。

火箭发射现场掌声雷动,一片沸腾。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所和全国桥梁建设界的200多位专家盛赞这一创新之举。交通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杨盛福激动地说,在桥梁建设中成功运用火箭技术抛送导索,为世界首创,中国建设者为世界建桥史增添了新的光彩。

四渡河特大悬索桥位于巴东县野三关镇,主跨900米,跨越四渡河深切峡谷,是全国目前在建难度最大的沪蓉西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索塔顶距谷底650米,桥面距谷底560米,建成后是世界第一高桥,比目前世界最高桥法国米约大桥分别高307米和290米。

抛送导索沟通两岸、牵引架设拽拉钢缆是悬索桥进入上部构造施工的关键环节。唯此,才能架设空中便桥,开辟主缆和桥面施工工作平台。此前,国内外悬索桥施工均采用人工拽拉、船舶运送、直升机牵引等办法输送导索,但四渡河两岸是刀劈斧削、深达500多米的悬崖绝壁,且峡谷中气流变幻无常,传统办法派不上用场。

据介绍,火箭抛送方案来自承担施工任务的路桥华南公司项目经理王崇旭的“奇思妙想”。他从大海捕鲸时叉子后面拽着绳子得到启发,琢磨能否借炮弹将导索打过去,并最终找到火箭发射单位。

火箭发射课题组组长、解放军理工大学博导顾文彬上校说,此次火箭飞行几秒钟就完成了,但课题组曾开展了长时间的科技攻关。此前,该型号火箭射程在500米以内,课题组2004年底接受任务后不断调整火箭发动机功率,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机仿真计算,还进行了3次实箭试射。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景全教授观看火箭发射后评价,运用火箭抛送导索,安全、快捷、经济,是桥梁建设的一个重大进步;同时,火箭抛索技术在电力建设、抢险救灾等领域也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惊世之举——世界建桥“第一箭”发射前后

文/图 记者雷刚 陈剑文 翟志清 杨平 通讯员霍金柱


准备


发射


落地


锁缆图


欢庆

天路诞生“第一箭”“火箭成功落在预定区域,工作索已被固定。报告完毕!”

昨日上午8时49分,随着第二枚火箭划过一道优美的抛物线后准确落入预定区域,四渡河大桥火箭抛送先导索圆满成功。

此次抛送,两枚火箭先后将两根1260米长的锦纶软索,由四渡河大桥西岸成功牵引到东岸。经过7秒钟的飞行,它们便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此刻,四渡河大桥两岸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来宾们击掌相庆。

交通部原总工程师、现交通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杨盛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四渡河大桥建设关键性技术难题得到解决,可喜可贺!它表明我国稳居世界现代桥梁建设先进水平行列。”

这位特意从北京赶到现场观摩的桥梁建设权威高度评价说,运用火箭抛送先导索的建桥方法,不仅国内首创,在世界上也无先例。它为将先进的军工技术运用于民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世界第一高桥四渡河大桥诞生建桥“第一箭”,再次创造了被国内建设界称为“天路”的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的一个奇迹!建桥史上罕见的技术难题沪蓉西高速公路,最难最险段在宜昌至恩施段。这里峡谷幽深,峭壁林立,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结构千变万化,这一段也因此被人们称为“集地质灾害之大成”。

天路沿线,创世界纪录的建设项目随处可见。四渡河大桥便是其中之一。

这座主跨900米的钢桁架悬索桥,结构类型为国内首例,单向坡2.41%,居世界同类桥梁第一。

资料显示,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公路桥和铁路桥,是法国西南部横跨塔恩河的米约高架桥和我国的北盘江铁路大桥,前者桥面高270米,后者高290米。而四渡河大桥则同时刷新了这两项纪录,其桥面距谷底560米,桥塔顶部距谷底650米,比200层的楼房还高,建成后将成为新的“世界冠军”。

按常规,建悬索桥得首先修两条“空中便桥”,而修“空中便桥”又必须首先将两根先导索牵过峡谷。在江湖海湾上可以用船,在开阔地带可以用直升飞机。而对这个险峻的山谷来说,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为解决这一难题,专家们曾设想了多种办法,但最后均被一一否决:由于山高、坡陡、林密,传统的人工拖送办法,不仅费力、费时,且易造成人员伤亡;直升机或热气球拖送,造价昂贵不说,没有安全的升降平台,加上峡谷中气流变化不定,极易造成机毁人亡。

面对这一情况,有专家甚至提出训练一群猴子来冒险“运送”导索,但从地理环境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猴子搭上性命也无法完成这个艰难的使命。

世界第一高桥从设计开始,便遇到了一个世界建桥史上罕见的技术难题。病床上的“奇思妙想”2004年春节刚过,参与投标的路桥华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四渡河大桥项目经理王崇旭来到四渡河峡谷实地考察。罕见的先导索牵引难题,挡在这位已修了39座大桥的桥梁专家面前。

海拔1400多米的野三关,初春时节寒气逼人。从广东中山来到这里的王崇旭踏着积雪查看到了现场,不料因“水土不服”,这位年届花甲的老人回去后便因风寒住进了医院。

躺在病床上,这一难题仍反复在他脑海中萦绕。一天,他突然想到大海捕鲸的情形。捕鲸时,人们不是将梭镖投掷过去,然后拉着梭镖后面的绳子将鲸拉上海滩吗?能不能仿照这个办法,用大炮将先导索打过峡谷呢?

他立即打电话找到长沙炮兵学院的专家,但回答令人失望。因为他们的炮弹射程只有200米,而且后面不能带绳索。此时,他又想到反坦克导弹发射后拽有控制导线。于是他迅速找来《军事知识》查阅和研究。“能不能通过火箭弹后面拽引一根绳子发射到对岸?”的想法冒了出来。

王崇旭几经周折,找到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从事坡障研究的顾文彬教授,双方由此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对这一奇思妙想的技术的论证和研究。“桥王”的经典之作2005年10月15日,历经近一年的研究和试验,“湖北沪蓉西四渡河大桥先导索火箭抛送技术”现场实弹发射试验成功。

此次发射的火箭,原来射程最远只有500米,经改进后,射程达到1000多米,完全符合跨越四渡河峡谷要求。其后牵引的软索也定形为直径14毫米的锦纶高强索,1米软索重量只有105克,而其强度却很大,抗拉度达到两吨多。

试验现场,来自军方和桥梁建设领域的9名权威专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运用火箭发动机抛送软质高强工作绳方案构思巧妙、独特新颖,不仅成功解决了四渡河大跨度悬索桥先导索过深切峡谷的技术难题,而且在各类民用建设中具有很大的推广性。”

这次成功的预演,昨日正式搬上了四渡河大桥建设的舞台。有人算了一笔账:这一技术从试验室研究到正式实施应用,整个花费只有40多万元,远远低于直升飞机牵引先导索的成本,而且在峡谷中使用安全、高效。

负责这座桥梁施工的项目负责人王崇旭,有“桥王”之誉,是全国劳动模范。

有人粗略统计过,王崇旭从业40年来,主持或参与修建的大、中型桥梁已达39座。他提出了近80项技改方案,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三峡库区江段上,如今矗立着两座外形相似、规模也很接近的长江公路大桥——忠县长江大桥和万州长江二桥。因为她们太相似,一些业内人士称这两座桥为三峡库区“姊妹桥”。王崇旭主持了这两座大桥施工的全过程,开展了多项技术革新和科技攻关,项目部因此获“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而万州长江二桥是一座长1148米、主跨为580米的单跨悬索桥,桥面宽20米,锚碇为复合式隧道锚,此类型居世界第一。王崇旭带领队伍进行了15项科技攻关课题。

如今,在沪蓉西高速公路四渡河特大桥建设中,王崇旭负责的项目部已申报6项西部交通建设科技攻关项目,其中两项已顺利完成。

世界建桥“第一箭”成功发射,又成为“桥王”的经典之笔。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