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北京反间谍大案纪实》(1)

(2006-10-18 07:14:00)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阅读提示]

这部《反间谍大案纪实》收录的21个案例,仅仅是建国初期北京反间谍斗争所破获案件的一部分。作者朱振才当年从部队转业到公安部,一开始就接触到我党从事隐蔽斗争(包括反间谍斗争)的生动材料。1970年2月,作者来到北京市公安局政治侦查处亲身参加北京反间谍斗争的实践。从1984年起又从事北京反间谍斗争史料的征集和研究工作,更全面地了解了建国初期北京反间谍斗争的全貌。楚天都市报今起连载其中的部分章节,以飨广大读者。

京都第一案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傅作义将军的部队到指定的位置接受改编,北平国民党政府向中共以叶剑英同志为主任的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移交,北平警察局亦被中共军事接管。根据长期侦查,党中央、市军管会认为,张荫梧组织的“华北敌后游击策动委员会”实际上是企图阴谋暴动的组织,应迅速予以歼灭。2月15日,北平市公安局侦讯处(政治侦查处前身)处长冯基平同志亲自组织、指挥,迅速巧妙地将张荫梧及其同伙逮捕归案,此案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后侦破的第一个大案。

张荫梧,字桐轩,河北博野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后投靠晋军阎锡山。曾任晋军山西教导团团长、师长。1928年奉军张作霖沿平汉线北撤,阎锡山出娘子关截击,打头阵的便是担任晋军师长的张荫梧。张作霖部队溃不成军,张荫梧乘胜追击,直至北平。阎锡山任命张荫梧为北平市长、北平警备司令。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时,张荫梧曾任第一陆军总指挥。冯、阎在中原大战失败后,阎退回山西。张荫梧与阎锡山脱离了关系,之后回到河北省,在博野、蠡县、安国、安平等县搞乡村自治。

1929年张荫梧在博野窃取了“四存小学”校长的职务。

“四存小学”是在1920年徐世昌担任大总统时建立的。当时为弘扬颜习斋的学术思想,在北平成立了一个“四存学会”,后改为“习斋学会”。第二年,又在北平府右街建立了一所“四存中学”,并在颜习斋的故里———河北省博野县杨村建立一所“四存小学”。张荫梧到博野后,便在“四存小学”的基础上,扩充了一所亦军亦农亦学的“四存中学”。所谓“四存”乃是以颜习斋四部书,即存性、存人、存学、存治而得名的。张荫梧非常崇拜封建思想家颜习斋、李恕谷的学说,并依此作为笼络人心的凭藉。以后他控制了北平的整个“习斋学会”,并在各地普设分会,广招会员,还成立了若干个组织,为自己的反革命“总战略”服务。

抗日战争后,张荫梧退到了河南和山西的交界处林县、陵川一带,以“四存中学”的教员和学生为核心建立了“河北民军”。蒋介石任命张荫梧为保定行营民训处处长及河北民军总指挥。抗战初期,张荫梧打着抗日的旗号,与八路军有一定的联系,他请来共产党员温健公任河北民军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但张荫梧是一个野心家、投机分子,1938年夏,张荫梧在武汉受到陈诚(张与陈诚是保定军校的同学)召见时,陈诚即任命他为河北省三青团总干事及民政厅长。从此,张荫梧开始公开反共反八路军,千方百计地进行反共活动。

明日请看:张荫梧的阴谋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