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湖北>>独家>>本页       
长征路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

(2006-10-20 08:49:10)

 湖北日报编辑部、省档案局(馆)联合主办

题字:孔庆德(长征亲历者、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创意:江作苏 石山

策划:蔡华东 吴绪成 于斌

统筹:陈剑文 李云述 张晓峰 王平 姚岷

图片:省档案局(馆)提供

感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荆楚大地,见证了红四方面军发展壮大,出发踏上西征之路的起始时刻;也铭刻下长征途中,红18师转战鄂西,血战强敌,为掩护红二、六军团主力转移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鄂东北转移到河南的红25军,为红军长征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踏上征程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


1935年红二十五军北上过渭河。


1933年3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省展开扩大红军运动周纪念大会。

漫漫西征路

1932年10月10日,反抗蒋介石亲自指挥的第四次“围剿”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军依旧强大的包围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在红安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红军下一步行动方针问题。会议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决定留下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第七十五师与地方各独立师团,由鄂豫皖省委负责,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第十、十一、十二、七十三师和少共国际团,共2万人,跳出根据地,暂到平汉路以西活动,伺机打回根据地。12日深夜,红四方面军悄然在广水、卫家店车站之间越过平汉路西去。不料,行军途中遇到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果断放弃了打回根据地的预想,改道西进川陕,创建新的根据地,揭开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大规模战略转移的序幕。

红四方面军经过3000余里的艰苦西征,利用四川军阀混战频繁的有利条件,在川陕边党组织和王维舟等率领的川东游击队配合下创建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根据地最强盛时,管辖范围包括有20多个县政权,约600万人口。红四方面军扩大到5个军,约8万余人。中央红军长征后川陕根据地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红色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也成为实力最强的主力红军。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6月,在四川西部懋功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鄂西阻击战

1935年11月16日,诞生于湘鄂边境的红六军团主力红十八师接到军团指挥部命令,由桑植返回龙山,进入鄂西来凤、宣恩等地,掩护红二、六军团撤出根据地向西战略转移。红十八师在来凤兴隆坳、百福司、桑树坪等地与国民党军遭遇,十八师付出伤亡2000多人的代价后,从四川酉阳突围进入贵州。1936年1月9日到达江口县城,重新与红二、六军团主力会合。全师由出发时的3000人锐减至600人,缩编为一个团,编入红六军团建制。其中十八师参谋长兼五十二团团长刘枫不幸被反动武装杀害。红十八师在鄂西的激战,以巨大牺牲为红二、六军团顺利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也为红军长征全局作出了贡献。

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突破敌人重重封锁包围,退出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主力先后转战湖南、贵州、云南等广大地区,经历了近百次大小战斗,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终于在1936年6月到达西康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链接

红四方面军西征时的兵力(2万人)

第十师(三个团)师长王宏坤 政委周纯全 主任傅钟 参谋长吴展

第十一师(三个团)师长倪志亮 政委李先念 主任周光坦

第十二师(三个团)师长邝继勋 政委甘元景 代主任韩继祖 副师长何畏

第七十三师(三个团)师长王树声 政委张广才 参谋长李特 主任张琴秋

少共国际团团长陈友寿

川陕时期红四方面军兵力(8万人)

红四军军长王宏坤 政委周纯全

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 政委李先念

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 政委张广才

红九军军长何畏 政委詹才芳

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 政委杨克明


披荆斩棘


红二十五军出发宣言


红二十五军领导人与警卫员的合影(前排左起:吴焕先、郭述申、徐海东、戴季英)。


1935年9月5日,由鄂豫皖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在陕北永平镇会师,成立红十五军团。这是会师时的情景。

这是长征中人数最少的一支红军队伍,却走出了97名共和国的将军。在鄂豫皖根据地诞生的红25军,创造了奇迹般孤军完成长征,率先到达陕北的壮举。

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举行会议,根据苏区面临的实际困难和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决定率领红25军向平汉线以西实行战略转移,留部分武装再组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13日,红25军在河南罗山县殷家湾、何家冲一带进行整编。16日夜,省委率红25军2987人由何家冲出发,开始踏上西征北上的长征路。

红25军出发后,蒋介石调动30多个团的优势兵力堵截、追击。1934年11月17日,红25军在信阳越过平汉线,为掩护主力进入豫西伏牛山区,副军长徐海东率一部在枣阳作佯攻,主力则通过豫西平原向伏牛山挺进。在独树镇,红25军经激战突出重围进入伏牛山。后经分析形势,红25军决定迂回陕南开辟新的根据地。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机关和红25军在洛南庾家河“春永茂”药铺召开常委会,决定改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在鄂豫陕边区,包括陕西省东南部、湖北省郧阳地区和河南省西部的部分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1935年1月9日,红25军一举攻克镇安县城,进军山阳、郧西、旬阳交界处,通过发动群众,创建了鄂陕边第一块根据地。

1935年1月15日,红25军进入郧西庙川地区,后又进入郧西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泗峡口一带,开始动员和发展地方武装,开辟鄂豫陕根据地。1935年4月9日,红25军在葛牌镇以南的九间房击溃杨虎城警备第三旅2个团,歼灭其1个团和一个营,俘虏敌军官兵1000余人,粉碎了国民党陕军的第一次“围剿”。

在葛牌镇战役后,红25军又在蓝田、商县、山阳、镇安、柞水五县边区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开辟了第二块根据地。不久,鄂豫陕省委在郧西张家大垸召开常委会议,作出了《为完全打破敌人进攻、争取春荒斗争胜利、创建新苏区的决议案》,成立中共鄂陕特委和鄂陕游击总司令部。

至1935年5月初,红25军发展到3700多人,建立了人口近50万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由于孤军独立作战,长征中,红25军曾长期与中央失去联系,但仍然利用有限的线索主动策应中央红军。1935年7月下旬,红25军得到中央交通员石健民的情报,并从《大公报》上获知红一、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北上的消息,经过慎重分析,决定将苏区鄂陕游击总司令部和豫陕游击师合编为红74师,继续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斗争。红25军主力2000余人从子午镇出发,主动西征甘陕,担当开路先锋,策应迎接中央红军北上。8月17日,红25军翻越六盘山,途中,与敌骑兵104旅和105旅相遇,在甘肃泾川县四坡村战斗中,政委吴焕先身先士卒冲锋,不幸壮烈牺牲。

1935年9月15日,红25军终于到达陕西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率领的红26、27军胜利会师。17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和中共西北工委召开联席会议,为统一红军领导,决定成立红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政治部主任高岗,副主任郭述申,下编75、78、81三个师和一个手枪团,全军团7000人。不久,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驻陕北,红十五军团发动劳山、榆林桥战役,消灭东北军1个师。

红25军这支弱小的孤军,在国民党统治的中枢地带纵横驰骋,越打越强。完成长征时,全军共3400多人,还在陕南留下了2000多人的地方武装。1936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对先期长征到达陕北的红25军给予了高度评价。(本版撰稿王平、龙华)


将星闪耀

湖北既是红军的摇篮,也是将星闪耀的热土。长征途中,湖北籍将士英勇善战,活跃在各战场上。红一方面军中,湖北籍团以上指挥员达97人,红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中,也有许多屡建奇功的湖北将领,堪称长征的中流砥柱。

“不下马的将军”李先念

1909年生于湖北黄安。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32年7月,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政委。10月随红四方面军西征。1935年3月,指挥所在部队强渡嘉陵江。5月,率部由岷江地区西进,策应红一方面军、迎接中共中央。6月,率部在懋功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向中央详细汇报了川西北的形势和红四方面军的情况,为党中央确定北上战略方针提供了依据。他被毛泽东誉为“不下马的将军”。

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

1905年出生于湖北麻城。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大队党代表、支队长、团长。1931年3月指挥第30团在双桥镇战斗中担任主攻,歼灭国民党军第34师,活捉师长岳维峻。1932年10月,率部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1933年7月任第31军军长。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1935年3月,参与指挥嘉陵江战役。1936年10月,中央军委命令第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1937年3月,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失败后,王树声率小部队转入祁连山打游击,苦战三个月,辗转到达陕北。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对中国革命有大功劳”徐海东

1900年6月17日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徐家窑(今属大悟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在窑工中建立中共支部。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后,他与留守的党和红军领导人一起,重建红25、28军。1934年11月,他与程子华、吴焕先率红25军进行战略转移。艰苦转战两个月,进入陕南,参与创建鄂豫陕游击根据地。1935年7月,得知中央红军到达川北松潘地区,立即率部西进甘肃,截断西兰公路,钳制了大量敌军。9月,红25军到陕北永坪镇,与红26、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出任军团长。毛泽东曾称赞徐海东和红25军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劳的”。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独臂将军”贺炳炎

1913年生于湖北松滋。1929年随父参加红四军。1932年9月,任红二十团团长,随红三军从洪湖突围行进七千里,与红六军团在木黄会师,开创湘鄂川黔根据地。参加指挥忠堡、板栗园、芭蕉坨等战役,身先士卒,被誉为“孤胆英雄”。长征途中任红五师师长,在云南瓦屋塘战斗中,贺炳炎右臂第六次负伤被截肢,故有“独臂将军”之称。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