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楚天都市报>>楚天关注>>本页       
资教生范献龙落户神农架纪实(图)

(2006-10-21 08:02:32)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山腰上较高的几栋建筑为谷坪乡中心学校

范献龙在课堂上

记者蒋绶

核心提示:2004年,我省启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激励等措施,每年遴选一批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全省贫困乡镇学校任教,时间3年。当年有306人到岗;2005年,1029人;今年达到2300人。

起初,范献龙和许多资教生一样准备干3年便回城,但仅过了一个月,他便将户口从武汉迁到资教所在地,他决定扎根山区做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范献龙为什么去资教?又为什么选择留下?

选择资教回报社会

选择留下实现梦想

小镇上没有路灯,分外寂静,只有峡谷发出的流水声在山村浓密的夜色中流淌。

记者从武汉出发颠簸整整两天,于10月8日晚8时许,抵达神农架林区西南边陲的下谷坪土家族乡。这是神农架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距林区政府所在的松柏镇有165公里山路。翻过下谷坪中心学校的后山,一脚就跨进重庆市巫山县,南面紧邻恩施州巴东县的沿渡河镇。

中等个子、戴着眼镜、瘦弱,范献龙向采访车挥手。“这么晚了,还有小车进乡,我猜就是你们了。”他笑笑地说。

为什么选择来神农架资教?一坐下来,记者就抛出这个最迫切最大的问号。

范献龙的家在荆州农村,家里兄妹3个,在老师长年无偿的资助下,他才上了高中。2000年,就在他高考前一个月,外出打工的父亲突然受伤致残,家里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当范献龙来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到后,身上还剩了不到100元钱。

正在范献龙感到绝望的时候,国家资助高校贫困生的重大政策———国家助学贷款开始全面实施。他成了第一批领到贷款的学生。

2004年7月毕业之际,范献龙跟许许多多大学生一样,对生活有很多打算,他说:“当时连考研用的房子都租好了,荆州一家律师事务所也决定要我了,这时,省里正好启动资助行动计划,我就报了名。”

范献龙说:“我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离不开社会的关心。正是这些帮助,我才有今天,我一直想找机会报答国家和社会。在神农架,我有了这个机会,也找到了回报的方式。”

范献龙决定资教时,省教育厅提供了1.5万元的奖金,为他偿还大学期间的贷款。他觉得,要用一辈子来报答所有的帮助。当年9月30日,他把户口从武汉迁到了神农架。

范献龙说:“为什么我能有资教的毅力,因为我感到自己有改变一个孩子命运的能力。留下来,让大山的孩子多一丝走出去的可能。”

翻山越岭去家访

两年走了3000多公里

太阳渐渐升起。坐落在山腰的下谷坪乡中心学校,整个地沐浴在阳光中。这时,学生下了早自习,有的围在范献龙身边,说说笑笑,看上去,范献龙就像他们的大哥哥一样。

但范献龙刚来到学校时,不是这样。学生们见到他,鞠躬着喊:“老师好!”直到老师回礼后才起身。

“如此敬而远之,怎么教学相长呢?”范献龙说,他从这时开始了家访。

2004年10月初第一次家访时,神农架已经下雪,当他推开学生家漆黑的木门,学生和家长都惊呆了,家长用衣袖一遍一遍擦拭板凳,生怕自家凳子弄脏了老师的衣服。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她用那瘦得像枯树枝一样的手,颤巍巍地给范献龙递上一杯包谷酒,说:“老师啊,你来我们家,是我们家小伢几世修来的福啊……”范献龙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受到最高规格的礼遇。

此后两年,他把自己所教的130余名学生家全部走完了,徒步共计3000余公里。有一次到大九湖乡的东溪村家访,他凌晨4时出发,走到第二天凌晨2时才回到学校。一路上全是爬坡、下坎。走到后来,连脚都抬不起来了。

“就是山区本地的老师,都没有这样家访过。”该校教务主任岳宗胜说,在范献龙带动下,很多老师开始了家访。

范献龙还运用自己的电脑知识,第一个在学校主讲多媒体课件公开课;并指导和帮助同事制作多媒体课件。

校长胡昌荣说:范献龙等资教生来学校之前,该校本科学历的教师为零。

今年“教师节”,范献龙被评为神农架林区优秀教师,不久,又被破格提拔为该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

4人凑钱设立助学奖学基金

让山里孩子记住社会的关爱

下谷坪中心学校的学生住家都较远,近的二三十公里,远的八九十公里,有的学生回一趟家或来一趟学校,必须从凌晨天蒙蒙亮走到深夜转钟,一路上全是爬坡、下坎、巴掌宽的小茅沟路,直走得双腿发肿。

绝大部分学生都住校,为方便学生回家返往,学校实行上10天课放4天假的制度。10天里,学生要自备大米和腌菜,这些全用塑料袋或小木桶装着,放在宿舍各自的壁柜里。

有时,到了下半周,部分学生连腌菜拌饭也难以为继了,只能用白开水泡饭。他们每天只有大约0.5元的生活费,其中,0.3元用来蒸饭,0.2元用来打开水。有的为了省水钱,干脆就吃白干饭。

“刚来时,看到眼前这一切,我感到十分难受。”范献龙说,他所教的班上有个叫蒋圆的女生,有一次看到她鞋子都打了补丁,特别地显眼。他主动找她谈话,她沉默了半天才说,范老师,我好想上学,但我家姊妹多,父母负担大得没办法。我家住在大九湖,由于离家很远,只好自己背着大米和腌菜来上学。没有钱坐车,只能自己步行,每次都要走上整整一天,好多次我都走哭了。范老师,我好自卑,希望您不要像其他同学一样看不起我。

当晚,范献龙与同校另3名资教生黄强、刘家富、刘小军讨论此事,他们认为,农村的孩子,因为贫穷,很多都似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渴望获得帮助而内心又敏感细腻,如果能对孩子们进行鼓励与资助,将是对他们学习和生活都有益处的事。也许,就有一个孩子从此变得自信,就有一个孩子从此避免辍学,就有一个孩子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4名资教生一合计,决定每人拿出200多元,共1000元,设立了“资教生助学奖学基金”。在以后两年里,他们以各种形式给学生发放了3000多元的奖品、奖学金和助学金。

他们4人相信,获得鼓励与资助的孩子们,将永远记得年少时省城一个资教老师给予的温暖,记得社会送给他们的关爱。

22名贫困孩子获全面资助

20名大学生去神农架资教

范献龙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去年4月,范献龙被抽调去做资教生代表巡讲,当他提着大箱子准备上车时,一群学生将他团团围住:“范老师要调走了吗?你不能走啊!”有的学生“哇”地哭了起来。

范献龙只好拿出自己的户口本对学生说:“你们看,我的户口早就从武汉迁到神农架了,我哪里会走啊?!”学生们还是不信,范献龙不得不解释好半天,并把大箱子换成小箱子,留下部分行李不带走,学生们才放心。

在巡回演讲中,范献龙讲得最多的是林区孩子艰苦的求学历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秋天到下谷坪乡中心学校资教的大学生肖勇说:“我就是听了范老师的巡讲报告后,选择来这里资教的,我感到这样活着,人生特别有意义。”肖勇说,他已考上华中师大的研究生,选择资教,顶住了非常大的压力。

华农大毕业生林小萍听到范献龙的资教故事时,泪水夺眶而出,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神农架林区新华乡中心学校的讲台。

如今,下谷坪乡中心学校已有6名本科毕业的资教生。尽管除范献龙外,其余资教生还未确定3年合同期满后的去留,但他们的行动,引起了社会对山区贫困学生的关注。

一名远在上海打工、名叫张琳的女孩,每月给该校贫困生寄来100元。她在信中说:她是从山区走出去的,深知山区孩子的苦,但现在她只是一个打工妹,收入非常有限,只能尽力节省着每月寄来100元……

这些资助者的名单还可以列得很长很长。每当范献龙把这些捐款递到学生或家长手里时,有的家长竟“扑通”一声跪到他面前,放声大哭。

目前下谷坪乡中心学校已经有22位贫困学生得到了全面资助,他们的中学直至大学,将一直生活在社会上热心人所给予的温暖里。

范献龙曾在巡回演讲中深情地说:因为被关注,我学会了关注;因为爱,我获得了爱。从我接受助学贷款,跨进大学校门开始,到成为资教生,来到神农架,走进课堂,从第一次家访,到帮助第一个孩子,到接收第一笔爱心汇款,我一直能够感觉到有一种力量贯彻其间,那就是我们共同的爱、共同的责任。我相信,这份爱心与责任,会通过“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传递开去,传递到每个乡村,每所学校,传递给山沟沟里的每一个孩子!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