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报道  中部财经  中部招商  中部数据  领导话中部   专家视点  关注中部  专题活动  中部崛起论坛 
       

     中部创新工程
     ………………………………
        背景 为什么要实施 
        总体思路 战略思路
        战略重点 对策建议 
        联动机制 重点布局

 

 回顾历史
………………………………
[1889]

   张之洞赴任督湖广
   新政施中部鄂振兴
[1890]
   中部崛起工业先行
   钢铁枪炮纺织俱兴
[……]
[2002]

   中部发展话前景
[2003]
   东部大发展
   西部大开发
   中部怎么办?
[2004] 
 
   “崛起”二字动春雷 
[2005]
    ……

 
  字体:【  
首页>>中部崛起>>专家视点>>本页       
 
周绍森:深挖潜力促进中部崛起


(2006-10-23 10:28:40)

  中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积聚了特殊的资源,也蕴藏了巨大潜力。中部到底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这些潜力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期论坛中国中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绍森教授和胡德龙教授就此问题进行对话。

 

  周绍森:发挥独特优势促经济腾飞

 

 

 

 

  

 

 

 

  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日益增强,中部地区对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日益加深,这就是中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蕴藏的最大潜力

 

  能源资源丰富

 

  中部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尤为突出,矿产资源也是种类齐全、储量丰富,这些对传统工业的持续发展和支柱产业系列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部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它有最大的中、厚、薄板和特殊钢生产基地;有最大的中型货车生产基地、最大的重型机床和包装机械生产基地;有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汽车、机械、化工、卷烟,以及原材料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其中,煤炭采选、有色金属采掘和加工、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等四个产业占全国比重较大,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些产业集中了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中部一方面要用现代化技术改造这些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建立混合所有的股份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的公司制度和科学的治理结构,使传统产业尽快做大做强,焕发出活力。

 

  中部地区还必须抓住世界制造业第四次转移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经济几何中心、能源和矿产资源密集地的优势,发挥传统优势产业的潜力,以低工资、低水电、低地价、低运输成本等吸引海外和东部地区产业向中部顺利转移,与此同时,还要吸引海内外投资和高新技术,把中部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农业地位不可替代

 

  在全国的发展格局中,中部的农业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中部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与输出基地,具有巨大的进一步发展潜力。

 

  但长期以来中部农业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生产较为粗放,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特色农业不显著,经营规模小。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市场体系联接渠道和方式及科技体制衔接不紧密,抗御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

 

  中部粮食主产区应抓住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对农业扶持的大好机遇,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加大对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支持力度,加快开通、搞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积极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按市场需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来带动种植业发展,把粮食产业做大做强,把中部粮食产区巨大潜力焕发出来,真正成为中国主要农产品供应和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基地。

 

  目前中部地区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大力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出口创汇农业。

 

  要从全球眼光出发,实施以劳力换土地战略,即通过适当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如适当进口粮食、饲料,而大量出口花卉、水果、蔬菜、畜产品、药材等。瞄准国际市场,多培育在国内外能叫响的品种,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国际交换,发挥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弥补土地不足。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以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搞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调整品种结构,实行品种的多样化,培育优势产业链,发展创汇农业。同时,通过农业产业链的联动作用,带动农户发展种养和加工业,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发展高新产业条件具备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般市场条件主要有七个要素:充足的科技与智力资源、良好的创业环境、发达的创业投资、明晰的知识产权安排、政府管理的效率、产业的多样化和技术创新、产业的网络和集群化。中部完全有能力为高新产业发展提供上述基础条件。特别是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中部地区已经形成了若干个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一些城市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医药、精细化工、环保等六大高新技术的行业已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同时,中部的冶金、轻纺、建筑和建材、机械、化工、医药、食品等七大传统支柱产业,也正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依托水线(长江、黄河、汉江)、路线(陇海、京九、京广、京珠、沪蓉)的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富有特色的光电子、汽车、钢铁、水电,农产品深加工等中部产业集群正在不断壮大。

 

  中部要努力构建人才、研发、金融和服务四大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已有的科技研发优势,突破高新产品的研发瓶颈,努力开拓市场,实现技术改造、升级和产业化,走一条基础厚、积累高、创新强、发展快的新追赶式发展道路。力争在2020年以前,形成12个在全国乃至在世界竞争优势突出的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或产业群,使其成为中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物流业将成为新增长点

 

  中部处于我国腹地,这一特有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中心。它既是要素资源中心,又是加工中心和市场中心,交易成本较低,区位竞争力强,易于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集群化发展。

 

  实践证明,中部不活,“东西互动”难以实现。由于中部的投资环境大大好于西部,而区位、交通和市场辐射力又大大优于东三省,这就使得以占领国内市场为目的的外商和沿海资本,必然把中部作为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地,从而为中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战略空间。中部又是向西部辐射的最佳基地,只有把中部搞上去,西部才能搞活。

 

  从现有三大增长极的发展趋势看,中部地区直接关联着它们是否可持续发展。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日益增强,中部地区对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日益加深,这就是中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蕴藏的最大潜力。

 

  近几年,中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路网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及水运、航空都发展到历史最好水平,境内铁路纵横交错,公路星罗密布,水运网络相连,空运方便快捷,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交通网。

 

  中部地区可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先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从2004年全国货物周转量分布情况来看,中部六省只占14%,远低于东部地区。但中部六省货物周转量都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这就是中部地区发展物流市场、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潜力。

 

  中部地区应该走浙江发展的道路。浙江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个由办市场到办工业的路子。就农民来讲,就是由推销员到当老板。开始是全国到处跑,卖东西,形成专业市场,再由采购人家的产品转到销售自己制造的产品。现在浙江有4000多个大大小小的专业市场,把浙江企业土产的产品销到全国和全世界。

 

  中部地区必须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市场、信息、综合资源、特色产业等优势,加强中部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商贸流通和物流业,培育大型物流集团,以大武汉为中心把中部地区更多的中心城市组合起来,建设成为全国性、国际化的现代物流中心。

 

  从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战略角度看,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产业协调、环境配套”的发展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和提高社会综合服务质量为中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使物流业成为中部六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增长点。

 

  胡德龙:着力兴建区域创新体系

 

  1978-2003年,中部六省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为26.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4.2%;而物质资本的年平均贡献为44.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95%。这说明中部地区长期经济增长是以物质资本驱动为主,走的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道路。这种过度依赖于物质资产投资的经济增长,是以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挖掘人力和科技资源潜力

 

  充分发挥中部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潜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是促使中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唯一选择。

 

  从人力资源来看,中部拥有全国近1/3的人口总量,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源利用率只有76.14%,而且中部地区劳动力质量普遍低于东部地区。

 

  从科技资源来看,中部地区高等院校众多,科研机构林立,科技人力资源、科研物质条件、科技进步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评价等都相对较好,但知识创造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却大大弱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拥有比较丰富的人力资源与科技资源,但质量和使用率均不高。

 

  中部地区必须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的潜力,下大力气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科技进步,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使中部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真正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物质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保证中部经济的健康发展。

 

  建立特色区域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它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的长期竞争力。

 

  中部地区需要挖掘区域创新潜力,建立一个与地区资源优势密切关联、具有中部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中部地区新技术、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这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是要发挥中部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二是要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创新,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

 

  中部地区相对东部发达地区来说,高层次人才仍然不足,培养乏力。目前,北京、上海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都已超过50%,江苏等省也已达到40%,而中部地区各省皆低于20%。中部地区要优先发展教育科技事业,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要建立目标明确、综合激励的人才培养机制,特别要重点培养造就现代企业的管理人才、金融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

 

  中部地区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围绕如何发挥中部区域优势,推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个核心问题,下大力气建立中部区域创新体系。

 

一是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倡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同类资源共享、异类资源互补,以改进资源配置效率,带来经济效益增加和社会福利增长,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二是依托现有高新区的信息资源和信息网络,引导和促进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入区创办科技型企业或中试基地,支持它们与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联合和重组,建设创新研究平台;三是在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提高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构建新型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建设中部地区区域创新体系,使区域创新能力快速转化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依靠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全面超越原有产业,实现“跨代”的产业升级,促使中部经济跨越式发展。

 

来源:财经时报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中部论坛”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图片报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