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报道  中部财经  中部招商  中部数据  领导话中部   专家视点  关注中部  专题活动  中部崛起论坛 
       

     中部创新工程
     ………………………………
        背景 为什么要实施 
        总体思路 战略思路
        战略重点 对策建议 
        联动机制 重点布局

 

 回顾历史
………………………………
[1889]

   张之洞赴任督湖广
   新政施中部鄂振兴
[1890]
   中部崛起工业先行
   钢铁枪炮纺织俱兴
[……]
[2002]

   中部发展话前景
[2003]
   东部大发展
   西部大开发
   中部怎么办?
[2004] 
 
   “崛起”二字动春雷 
[2005]
    ……

 
  字体:【  
首页>>中部崛起>>最新报道>>视频报道>>本页       
 
俞正声就“中部崛起”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文字实录


(2006-11-13 10:40:31)

长江,从唐古拉山的源头起,一泻万里,奔向浩瀚的东海。在与汉江的交汇处,是一个曾经以东方芝加哥享誉世界的城市——武汉。而以武汉为腹地,方圆18.59万平方公里的荆楚大地成就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省份——湖北。在农业上,湖北拥有广袤富足的江汉平原;在工业上,汉阳造、武汉造曾经让九头鸟们傲视全国。而九省通衢的省会武汉,更曾经让湖北牢牢占据着中国历史上“天元”的显赫位置。但随着长江黄金水道的衰落,湖北却逐渐淡出了中国经济舞台的中央。湖北的明天在哪里?武汉的未来何去何从?当中部崛起这四个字从口号逐渐变为现实的时候,湖北人正迫不及待地谋划着一个再现往日荣光的梦想。今天,小莉看世界完结篇,我们带您对话湖北书记俞正声,共同探讨湖北人的复兴之路。

 

俞正声,湖北省委书记。先后任职于第四机械工业部和电子工业部,此后历任烟台、青岛市市长、建设部部长,2001年调任湖北,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民众对俞正声过往政绩,着实抱以了厚望,在中国经济舞台上黯然神伤了许久的湖北人,太希望俞正声能带领着湖北在历史的“尘埃中开出花”来。但和民众对振兴的热切渴望相比,身为政治局委员的书记俞正声对湖北的现在未来,似乎都有着更冷静的思考。

 

小莉:湖北现在在中部六省中间排位还是比较靠前的,但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湖北是跟全中国在比的,它的农工业生产总值是全国排名第六位,但是到了2003年排名到了第十位,您觉得是什么样的情况造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

 

俞正声:要再往前讲,湖北排名还靠前。像清朝的末期,张之洞时代,湖北的排名还靠前。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有这个地区的工作问题,但是他有宏观的大势啊,决定了它这个地区的发展。沿海地区比中部地区发展得要快,因为我在沿海地区工作过,沿海地区两头在外,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工业加上面向出口的农业,它条件很好。开放的这种条件,又促成了干部在开放的条件下思索,所以思想解放的程度也是比中部要好的。那么是不是说沿海的干部比中部一定要强?不一定。但是这么一种条件,决定了沿海应该比中部,至少在目前的这个阶段,发展得快。沿海地区要比中部发展得慢,这是毫无道理的。我举个例子,比如说钢铁工业,我们国家的钢铁工业的原材料,主要是铁矿沙,绝大部分靠进口,钢铁工业的产品,主要销在沿海地区,那么中部地区的钢铁工业和沿海地区的钢铁工业比,原材料贵,距离主要的市场远,那它的优势就差,我们武钢跟宝钢比,一吨铁矿砂,在运输的成本,差一百块钱人民币以上,当然现在的大幅度提价,提价之后运价再提,恐怕还要超出一百块钱很多了。一千万吨钢,光铁矿砂一项的成本,就十几个亿,就比沿海地区要高出十几个亿,那么像武钢的冷轧板热轧板,硅钢片,大部分销在沿海地区,产品又有个运输成本,所以沿海地区跟中部比,从企业的竞争力来说,沿海地区是得天独厚的,所以武汉、湖北地区在国家经济工作中间的重要位置,它要排位往后,这个一个时期中间难以避免的一个现象。

 

小莉:我知道在1988年,湖北的省委政府就已经提出了湖北崛起于中原,这样的一个说法,十几年来,湖北在实现这个目标当中做得理想吗?

 

俞正声:这个口号本身并不错,是正确地,中部嘛应该崛起,但实现这么一个崛起的过程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时间的,崛起这两个字嘛,从平地突然起来的,任何一个东西嘛,总是有个过程,所以这个口号是正确的,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小莉:您觉得还是在过程当中?

 

俞正声:对,而且这个过程还相当长。实际上看你用什么尺度来衡量中部崛起,中部崛起是一个艺术化的一个提法,它不是一个定量的一个提法。中部要超过东部?没有这个提法,只不过是个中部崛起,崛起滞后是不是还比东部有差距啊,这个提法里并没有说明这种含义。它表现人们的一种希望,表明了政治上的一种愿望和人民的一种呼声。要定量的提法,这就比较难了。对湖北我们提了一个口号,就是二零零三年的时候,2003年是我们发展比较慢的一个时期,我们叫“三年有显著变化”,因为2003年,我们的发展速度,财税的增长速度,再中部地区都比较靠后,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都有点差距。我们提出三年有显著变化,这是很么概念呢?三年之内我在中西部,在中部里,各个六个省里面,发展速度,应该跟大家相当,我们提出五到七年有显著变化,我们刚开始提是三年有显著变化,五到七年有大的变化,这个三年有显著变化呢就是我们湖北的发展速度要达到中部的一般水平,也就是今年,五到七年有大的变化呢就是我们的发展速度在中部各个省里头,至少要达到前两名吧。所谓五到七年就是20082009年了,本届政府搞完了,那2008年,2009年,湖北应该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面了。

 

小莉:在清末的时候,张之洞入鄂时期,武汉或者是湖北这边被称为是东方的芝加哥。在1949九年以后呢,毛主席的偏爱,对武汉的偏爱,也变成了赶英超美的一个很重要的政策的基地,这次中部的崛起,可不可能成为武汉或者湖北再次复兴的一个契机?

 

俞正声:现在的武汉人要摆脱张之洞时期的思维,不要想武汉又要回到张之洞时期的那种辉煌,这是不同的情况,就是武汉在全国的位置和全国的交通状况和经济状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摆正心态看待湖北的中部崛起,就是要有平常心态。中央的政策嘛,当然也重要,但立足点不能放在争取优惠政策上,立足点要根据自己本地的优势,选择好优势的产业,坚持不懈地奋斗,使优势的产业真正在全国的市场竞争中,能站住脚,这才有希望。单纯的去中央怎么不给我优势产业啊,呃,不给我优惠政策啊,中央怎么对我们不关心啊?这种看法是消极的,从全国看,这个政策总是要有先有后,沿海第一,为什么呢?在我们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

 

格局下它的条件最好,所以首先应该是沿海,西部大开发第二,因为它太困难了,我到过西部的一些省,到过那些农村,比我们湖北那要困难得多,所以中央应该在东部开放之后,紧接着抓西部开发,这是正确的,那么西部开发之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提上来,因为东北是国有企业更集中的地方,比武汉的,比湖北的国有企业的密集度要高得多,特别是制造业,那么中央确定把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摆在了更优先的位置,这是从全局做出的一个正确的决策,那么下一步该中部了,全国总要一盘棋嘛,那么紧接着中部的政策要出来,这是从中央考虑有步骤的这么一种安排,这种安排是正确的,中央的政策出来会进一步加快中部的崛起,但是中部的崛起更多是要靠自身的思想的解放,跟脚踏实地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否则的话再有好的政策,也没有用。

 

和俞正声的冷静分析相比,湖北民众对未来有着更质朴现实的企盼。湖北省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现状非常相似。有人说过,如果说东北是中国计划经济的老大哥,那么湖北就是当仁不让的老二。当中央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口号的时候,湖北人分明看到了某些政策希望。但这一“等”却让湖北始终无缘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范畴。看着中央各种政策支持的出台,每每擦身而过的湖北人对中部崛起中可能得到的“利好”政策再次充满想象。

 

俞正声:政策总是要从全局考虑,我希望中央支持中部的崛起政策会早日出台,但是客观地讲,这种政策我个人的估计,不外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加上粮食主产区的一些政策,要想中部地区有更多的政策的优惠,恐怕不太可能。全国是一盘棋,这边翘起来了,那边怎么办?如果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政策,加上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就可能构成中部的政策。呢功能做到这样我就觉得很满意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看上去没有很多的含金量,增值税的转型,社会保障,大的政策好象就是这么两条,但是中央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这个口号本身就是政策。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使得全国人民都很关心东北,中央各部委都很关心东北。海内外的投资者很关注东北。恐怕这种东西的力度,要超过了某几个具体政策的力度。所以我想我们湖北应该更多地利用,中央提出中不崛起的这个契机,不等政策,要利用这个契机扩大我们开放的力度和深度,扩大我们改革的力度和深度。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我们湖北跟东部发展的差距日益加大的趋势。更多地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应该看到,只要我们认真地在改革开放上,一步一步扎实地推进,缩小这种差距是可能的。

 

小莉:您觉得任务艰不艰巨?

 

俞正声:湖北有个特点是个老工业基地,过去国有企业比较多,一百五十六项中间湖北不多,武汉大概只有三项,洛阳还有六项。湖北多的是什么时期,是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末期、后期,就是六十年代末,就是三县建设时期,准确地说是三县建设时期,湖北呢,有一批企业定在了湖北,这里有军工企业,也有民用企业,二汽就是这个时候定点实验的,还有很多地方企业,这些企业有相当一部分现在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像我们普一纺织厂,就在这个贤安这个地方,很大规模的纺织厂,从纺纱、织布、印染、制衣、针织甚至还有发电,在离城区几十公里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像这种企业,民用企业有很多,呃,不是民用企业,像这样的国有企业啊,三县期间建设的生产民用产品的国有企业有很多,怎么样帮他们转制,帮他们进行资产重组,帮他们获得活力,使包袱变成财富,这是我们一个重大课题,抓好了,就可以促进你的工业发展,……这几年下来,效果日渐显著,我们大部分省市所属的国有企业的重组工作已经完成了,当然省财政拿出了大概二十亿左右的代价,要安排好工人啊,你可以看我们这个办公区里没有多少新房子,这两年财力增加很多,一个解决农村问题,一个解决国有企业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为了后面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台阶。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串南北 ”从地理面积上说,位居世界前十,中国第一的大都市武汉,曾经是毛主席最喜爱的城市,也一直是全体湖北人最自豪的记忆。但从张之洞兴建的全亚洲第一家钢铁企业汉阳铁厂,到新中国建立后的武钢、武重、武锅等一批响当当的武字头企业;从晚清洋务重镇,到新中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汉正街;从张之洞创办新学堂,到首开全国引进外国人管理企业的先河,武汉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改革创新之下,却最终仅仅成就了今天在中国经济棋盘上的一个让人倍感失意的位子。大武汉在哪儿?在中部崛起的号角声中,这也许是最能撩拨湖北人心弦的提问。

 

俞正声:武汉的条件太好了,在全国,在我们湖北省条件最好,跟周围省份比呢,我就不好说了。可能人才条件,科技条件恐怕比周围几个省的省会条件还要好。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历史,始终有这么一个成功的做法,就是条件好的地方,要先让它发展起来,来带动条件差的地方如果条件好的地方你不让他发展,老是想大家一起走,这个发展的速度是不可能角的,从湖北的全局看,首先要支持武汉的加快发展。

 

小莉:我记得2003年的时候,武汉的市长曾经在两会上,温总理提出一句话就是,武汉在哪里?那在中部崛起当中,湖北把武汉又放在哪里?听得出来,您对武汉非常得重视,

 

俞正声:武汉的财政增长,国税地税的收入占我们省百分之四十以上,你就可以知道它什么地位了。它要保持了百分之三十左右的速度,我全省平均低不下二十来。就这么个地位。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过武汉:如果把全中国比作一个围棋的棋盘,那么武汉就是这个棋盘的“天元”。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蜿蜒的蛇,那么武汉就是这条巨蛇的七寸。武汉,作为距离世界最大水利发电枢纽三峡大坝最近的大都市,其能源成本是上海的三分之一;而作为国家的地理中心,其交通成本是上海的四分之一。就人才储备而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三十五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三千五百多家科研设计单位和十所国家实验室,使得武汉紧随在北京、上海之后位居全国第三。面对如此优越的经济潜能,湖北人相信,武汉可以,也应当有一个比眼下更显赫的位子。于是以武汉为圆心,湖北省委为武汉画了一个半径一百公里的圆。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围成一圈。形成18的武汉城市圈。

 

小莉:在这样一个大的武汉经济圈,它的特色在哪里?比如说现在全国也都在发展一个经济圈,大经济圈这样一个概念,它和长三角或者是珠三角来相比的话,它有是什么样的一个特殊的地位?很多人说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城城相结合,但是武汉大经济圈呢,看起来是以城乡的结合,这样的差距,会使得武汉的经济圈能够跟长三角或者珠三角来媲美吗?

 

俞正声:不可能媲美。在可以看到的将来,五年、十年,武汉经济圈跟长三角珠三角会差得……达不到这种水平。我这个是比较保守谨慎地说法。长三角、珠三角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外资,很大程度上是靠两头在外,要讲两头在外,我们湖北是永远赶不上长三角珠三角这种优势的。什么原因呢,运输的问题最简单嘛,运输的成本问题。所以湖北的经济更多地是要靠国内的市场。因为武汉为中心划一个一千公里的半径,全国主要的城市都在这个里头。在武汉坐个飞机两个小时之内,大部分城市都可以到达。所以如果是面向内地的,国内市场的,内需性的这种产品,这个地方是有运输优势的。我们的空调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基地,海尔、TCL和美的,海尔是四百万吧,美的是准备搞到300万,TCL也是三百万,加起来一千万台的生产能力,今后两三年要逐步形成。为什么要放在这儿呢?运输半径小,运输距离短啊,所以武汉跟珠三角长三角是不同的。它的增长模式也不一定类似于长三角珠三角。恐怕更多地是面向国内需求的市场。我问过张锐敏,我说你在武汉投资,你是怎么考虑的?他说我在青岛有点,广东有点,还有哪儿还有个点。这三个点都是面向出口的。武汉就是面向中国内地市场的。他很清楚。我个人考虑我们更多的恐怕湖北的工业,武汉的工业更多地是面向国内的市场,形成它的竞争的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李善同曾经说过:“中部要突破,必须尽快地建立一个类似东部的地区中心”,这句话,毫无疑问地为武汉城市圈描绘了一个诱人的前景。但要将18的城市圈概念变为现实,要把武汉推向中部的制高点,湖北仍面临一连串的问题。

 

俞正声:湖北要发展,必须武汉要走在前头起带动的作用,要解决武汉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省市之间共同支持武汉发展的壁垒消除掉。什么壁垒呢?就是财税的壁垒。就是武汉过去财政跟省没有关系,虽然归湖北管,这样呢,在整个城市中间,税收由省国税的武汉分局,也有市的武汉国税局,按企业的隶属关系收税,这是很不合理的一件事情,这就妨碍了武汉和省一心一意地做强武汉的企业,因为省的税收,只来源于省属企业,在武汉的省属企业,武汉的税收来源于在武汉的武汉企业,这样省里就很容易产生一个,我的税源放在武汉不太放心。所以要加快武汉的发展必须要把这个壁垒消除掉,我们从2002年开始,对武汉的税收增量实行省市共享。武汉的税收不管是省属企业、中央企业和武汉市属企业,统统由武汉征收,然后税源共享,这样使得省和省直各个部门都来支持武汉的发展。所以消除了武汉发展的一个壁垒。

 

但湖北要发展大武汉,要克服的壁垒显然还不只湖北省与武汉市之间的矛盾。如何让武汉聚集更多的经济能量?如何让湖北其他在经济上已经远远逊色于武汉的县市支持武汉的发展,同样考验着湖北省领导们的执政能力。

 

俞正声:武汉的加快发展会不会影响别人?这个要分析。有的问题上可能会影响,比如说我们烟草工业的调整,全省的卷烟厂基本上都关掉了,把烟的生产的资源集中到武汉,把武汉卷烟厂做强做大,这几年国家烟草局的领导跟我说,说武汉卷烟厂是一匹黑马。就是增长非常快,跟我们这种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力度是有关的。有些地方的烟厂关了怎么办,那就要从税收中返回给关厂的地方使那些地方的利益不要受到很多的影响。同样,武汉和省的财政在增量上共享以后,武汉发展得越快,省里得到的增量就越多,省里得到的增量就更多地去支持各个市县的发展。所以武汉的发展只会给湖北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财力,武汉的工业发展得多了,才会给兄弟城市之间带来围绕这些大工业形成的一些产业链。带来它的增长了发展的机会。有些影响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在财政问题上,税收问题处理好,那么武汉的发展给全省各个市州,当然首先是周围的八个市对他们辐射的影响,产业链带来的增长的机会是巨大的。

 

2005年,武汉的人均GDP预计将突破三千美元。而与这个数字相对应的,则是在湖北六十四个县市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均GDP没有达到一千美元的国家平均水平。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湖北,众所周知也是一个农业大省。当大武汉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高歌猛进的时候,湖北省的县域经济也同样是俞正声关注的焦点。

 

俞正声:县域经济因为湖北的农村是大量的要解决农村问题从长远来看必须把县域经济搞起来,也就是说农民能够在家门口务工,在家门口就务工了,农民大量地在家门口务工之后,土地的节约效应才能出来,由于农民从土地出来了,农民才能真正地解决一个农民,增加收入的长效机制,而且只有县域经济发展起来了,县里的各种社会事业、公益事业才有财力的支撑,单靠专一支付不行,必须要有自己的雄厚的财政的支持,所以怎么样把县域经济发展起来,就是一手抓武汉一手要抓县域经济。抓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放权、放活,放权就是审批权限下放,县域经济很多审批权限不要经过市也不要经过省,当然在省的权限范围内了,第二个就是放活,就是在县的财政增收部分,我们是一定三年吧,是零四年定的,零四、零五、零六,我看实际上得做到零七年,本届政府嘛,下届政府我们不能替人家做主啊,把本届政府,就是任期内,县里的财政增收部分,除了中央之外,全部留给县里,这样调动它的积极性,放权加放活,县域经济肯定会比较快速地发展,

 

湖北 ,把振兴崛起的期盼都押在了大武汉的身上,而武汉的振兴与崛起又该从哪儿开始呢?下节回来,带您看一看背负着老工业基地和老农业基地的沉疴,湖北人明天将如何腾飞。

 

摩根斯坦利亚洲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说过,一个城市的潜力与当下的统计数据无关,而是与它给予投资者的FEELING有关。上个世纪90年代,也许正是在这样的FEELING的驱使之下,众多港资涌入武汉,人们纷纷看到了把武汉打造成为中部香港的可能性。但十几年过去了,中部香港的说法已经无人再提,FEELING背后的统计数据却仍然让武汉一身尴尬。全国第一大都市的GDP排名已经被大连、青岛、宁波等中型城市超过,位居13位。眼下,如何在历史的辉煌与复兴的冲动之中找到现实的方向,也许是湖北人想得最多的问题。

 

“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在历史的记忆里,武汉的“九省通衢”,为湖北人留下一片繁华与辉煌的图景。人们常用围棋棋盘上的“天元之位“来形容武汉在中国的中心位子。但一句围棋里的俗语:金边银角草肚子,却似乎更能道出湖北、武汉眼下地理区位的尴尬。面对对往日尊宠念念不忘的湖北民众,俞正声对现实有着更冷静的认识。

 

俞正声:湖北回到九省通衢这个位置是不可能的,因为全国的交通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一个京广线一个长江,十字路口,原来四川的东西出不来,必须靠长江航运,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说自己的全国交通枢纽,没有一个地方,但是湖北在交通上的重要性,依然是存在的,只不过比九省通衢那个重要性下降了一点。

 

湖北在全国的各个航空港里头算一个比较重要的枢纽港,因为他南北东西距离都不远,铁路有到,正在修的,到重庆的叫宜万铁路,宜昌到万州。这样修通之后,重庆到武汉,就有铁路了,原来有襄宜铁路,从襄樊到重庆,这是在三县建设时期建设的一条铁路,现在呢,把这个从襄樊到武汉这一段要实现电气化,要提高它的运速。从武汉到合肥的铁路,要建成二百几十公里的这种准高速铁路,从武汉到广州,要形成这种客运专线,这样你就可以想武汉的周围铁路从四面八方要交汇到武汉来。所以铁道部决定了要在武汉把铁路分局要变成了武汉铁路局,因为它的枢纽的位置很重要。我刚才讲了,武汉当然不可能回到九省通衢的位置,但是毕竟它是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所以发挥武汉这个交通枢纽的作用,使它能够形成面向国内市场的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就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种契机

 

尽管重现九省通衢的辉煌已经不再可能,但在俞正声眼里,恢复长江水道的往昔尊荣仍然不失为一个现实的考量。

 

俞正声:这是我们长江沿线的一件大势,对我们经济发展关系十分重大。大到什么程度啊,我们湖北阳新生产的水泥,运到上海,比上海的水泥价格还要低得多。为什么呢,长江水道内河航运的价格,远远低于公路运价和铁路运价。所以真正把长江航运搞好,对我们湖北关系十分重大。所以我不大赞成炒一些什么概念,中部的经济协作,或者我们划到哪一个经济圈啊,这不是我们关心的重点,我们关心的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在这些实际问题中,也许首当其冲的就是为武汉,为湖北寻求一个明晰的经济发展策略。

 

俞正声:作为全省来说,必须要分析自己的优势,抓住优势的产业,争取把它搞得更快一点,所谓更快一点就是在全国,你的产业必须有竞争力,这才叫优势产业。优势产业的培育呢,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原来的优势产业就像武钢,像汽车,武钢嘛,它的产品的加工深度,它的自我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应该说在全国的钢铁企业里头,恐怕是走在前头的,有一位领导同志跟我讲,在上海工作过的,他说,自主开发能力,武钢比宝钢强,武钢不强不行啊,它是被逼出来的,原材料要运进来,产品要运出去,只有自主开发能力强了,它加工深度才高,附加值才高,这是我们传统的优势,继续要做大做强。汽车要做大做强,原来东风在山沟里头,总部现在搬出来,跟日产的全面合资,跟法国的原来的合资,跟本田的合资。卡车的全面改造和轿车的升级换代,基本上能在今年下半年,东风的这种改造工作基本能完成,这是传统的支柱产业,还要争取把原来的一些支柱产业不是很强的要做大,要做强。比如说我们的石油化学工业,原来有基础,但是必须把它想办法做大做强,也有条件,什么条件呢?就是沿江的输油管线,从南京附近一条管线拉过来,这实际上我们石油化学工业的成本,就是原油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那么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在全国具有竞争力,而且在中西部,目前为止,大的石油化工企业,在我的印象里头,目前为止,还没有。这形成我们又一个新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那么武汉这个地方呢,它是一个人才特别密集的地方,但是好的高新企业有,不多,在全国占有优势的是光纤,所以我们武汉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叫做光谷就这个意思,光纤、光纤的预制棒,光电子器械,但这些东西加工深度不够。

 

怎样把这种人才的优势、技术的优势变成市场的优势,使它成为湖北的一个支柱产业,是我们的一个大课题,这四个行业抓好了,钢铁、汽车、石油化工、高新技术产业,这个抓好了,可以带动一大批工业,特别是汽车、石油化工、高新技术,它产业链比较长,可以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战略构思,而且这种构思是付诸行动的,那么再加上我们其他的一些,像纺织工业、像医药啊、像我们的烟草工业啊,像我们一般的机械加工工业啊,它也有一定优势,但是要在全国占有领先优势,恐怕是这四个行业,因为我说五到七年我们不管总量还是发展速度,在中西部,也就是零八年零九年左右,要讲五年,那就是零八年了,要讲七年,那就是2010年了,从2008年到一零年之间,我们的发展速度在中西部,一定要保持在前两位。我这是第一次,跟你泄露我心里的想法,我大块的也没讲,这三年左右明显的变化,五到七年大的变化,既讲总量又讲发展速度,但是我心里的想法是有具体的指标的。

 

20017月,中国批准在武汉建立国家级的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有人说,在武汉经济发展历史上,有两件事曾引起市民空前热烈的反响。一件是当年中央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一件就是建设“武汉·中国光谷”。湖北省政府在决定建设光谷的决策之初就确定了“一定要建成让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中国光谷”。的目标

 

小莉:武汉要成为中国的光谷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您觉得目前为止它的成绩如何?

 

俞正声:应该说在光纤、光电子器件方面依然走在全国的前列。当然现在的光纤概念跟45年以前不一样,45年前光纤很贵,现在价格是一落千丈。更多地是靠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来取得时常竞争优势。光纤是恶性竞争的

 

小莉:那我们也知道,事实上在深圳也有光电基地的生产,而且光是华为一家它的年生产值已经达到了上百亿,在这样的情况下,湖北跟深圳,或者是武汉跟深圳之间在光电事业的生产方面它的距离到底是多少?或者说未来应该怎么样发展?

 

俞正声:我们这里讲的光谷讲得是光电子,光纤,拉光纤的“预制棒”,拉光纤的关键在预制棒,做这个预制棒是比较难的。光纤出来,和光通讯所匹配的一些光电子的器件,包括一些模块,在这些方面,深圳不强,比武汉要弱。华为不是搞这个的,它是搞交换机,搞其他的设备,它是利用这些产品。作为光电子产业,深圳,深圳也有一点,但是整个中国,力量最强的是在武汉。光搞这个产业有个弱点,它产业链很短,附加值不够,所以还是要往终端产品,往附加植高的方向发展。什么是终端产品,各种系统,网络路由器是终端产品,电脑终端也是终端产品,监视器也是终端产品,手机也是终端产品,光搞光纤是不够的,怎样把这个产业往后推进,是我们的一个大课题,也正在发展之中。比如说监视器,我们有两家,一家叫做冠杰,一家叫做维冠,在世界上的排名前五名的企业,把它的一部分生产从福建跟广东搬到了武汉,而且发展势头也很好,而且要争取这些企业都搬过来。

 

和高新科技不同,汽车产业可以说是湖北武汉的传统优势产业。对于一直梦想打造“中国底特律”的武汉来说,历史给了他们圆梦的先天优势。但由于后天发展的客观原因,制造重镇武汉,眼下正处在中国另外三大汽车产业带的环伺之下。

 

小莉:说到汽车工业,把武汉建成中国的底特律一直是很多湖北人的一个梦想,但是我们摊开地图来看,如果说武汉在这,上海、广州跟重庆这三大汽车产业链,刚好夹击着武汉,武汉要发展汽车产业,它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俞正声:武汉发展汽车产业第一个优势就是我们有很好的队伍,经过几十年艰苦努力,形成了一个热爱汽车工业,又熟悉汽车工业的一支队伍。第二有很好的合资的伙伴,第三有很大的一个工业基础/。不光是整车的制造,零部件也有很大的一个基础。第四就是我们地处中原,我不好说跟别的省比如何如何,讲我们自己,在这里搞汽车工业,地理优势是明显的。

 

钢铁、汽车、石油化工和高新科技是眼下湖北主抓的四个支柱产业。由于湖北武汉的中心地位,按照俞正声的说法,以武汉为圆心,湖北可以为众多的产业勾画出一个一千公里的产业半径。但地理位置并不是发展的全部。从武汉所确立的支柱产业来看,它们无一例外地是现在全中国各个省市所热衷发展的产业。于是有人开始发问,武汉对支柱产业的决策是否有“跟风”的嫌疑?湖北的发展是否能另僻蹊径?

 

俞正声:没有重复建设是不可能有竞争的,市场经济不可能没有重复建设,问题是重复建设的度要控制,我刚才讲的,这个要看你的竞争力。现在哪个产品市场上不是买方时常啊,哪个产品没有过剩啊,很少很少。煤炭没有过剩,电力没有过剩,谁知道两年之后呢,没准煤炭又过剩了。最根本的是要培植自己的竞争力。现在钢铁工业很紧张,没准过两年就要过剩。你要有竞争力,你在这种竞争中间就站得住脚,我刚才讲的这四个行业,不是说我们其他行业就没有竞争力了,我们有,比如说磷化工。这四个行业的竞争力,是在现在国内市场他们处于领先的地位,我说领先不是说第一啦,在第一集团,因为这四个行业已经是,或者有可能是成为第一集团,石油华工我们就争取进入第一集团,所以它就是我们省的支柱行业,是在竞争中间不能被打垮,也不能被打垮的产业。所以它作为我们省的支柱产业。而不是我们主观臆想的,我想培育什么东西。这四个产业中间呢,高新技术产业还不是很明朗,光纤光电子在国内是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但是它产业链很短,对经济拉动的作用有限。所以高新技术产业到底怎么发展,还要在实践当中摸索。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三年无明显政绩。大臣伍举含蓄地问楚庄王:“有只大鸟在楚周山待了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回答说:“这不是普通的鸟,它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随后 ,在公元前594年,楚庄王确立了他称雄中原的霸主地位。今天,在湖北这片创造过张扬而绚烂的古楚文化的土地上,楚庄王的后代们比谁都更懂得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道理。就像我身后的黄鹤楼,在历史上屡毁屡修,却到今天依旧气吞云梦。

 

小莉:您刚才一直提到,2007年之后,下一届政府之后,你不能为他们规划,但是您希望在离开这届政府之前,能够为武汉,为湖北留下的是什么?

 

俞正声:第一农村的一些重大的矛盾,或者解决或者缓解。你比如说税费改革,明年没有农业税了,但是还有一系列配套改革得到位啊。比如:规范化,像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撑体系,像乡村两极的政权保障的资金支撑,像农民小型公益性事业如何兴办。我希望本届政府和本届党委结束以前,把这些问题基本上能够走上轨道,这样使我们农村,这不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吗,为建立一个和谐的农村打一个基础。第二件希望就是若干有竞争力的行业,已经有竞争力的行业能够让它站稳脚跟,希望培育成竞争力的行业能够成长起来,像高新技术产业,这个方向得逐步明朗化,刚才我没有讲到的磷化工基本上能不能定型。全国的磷矿就是贵州云南和湖北最多。贵州云南运输距离太远,湖北把我们的磷化工搞好,把资源保护好、节约好,利用好,能不能本届政府把几个优势行业能够走上轨道看出眉目。第三个就是国有企业,省属大中型国有企业,基本上重组和改制结束。改制不一定是变成民营企业才叫改制,规范的一种企业管理机制也叫改制。重组和改制基本结束。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本届政府可以说为下届政府交一个好帐。

 

相关链接

俞正声就“中部崛起”接受凤凰卫视专访视频

俞正声接受央视《对话》访谈文字实录

俞正声央视《对话》关于“中部崛起”的访谈视频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中部论坛”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图片报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