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湖北>>独家>>本页
站内检索:

67名问题少年徒步大山深处体验特殊教育:磨炼
(2006-11-14 06:47:23)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文/记者 梅晓芸 摄影/郑联学

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过去有着共同的名字:问题少年。

他们在一座特殊的学校,流动的卡车是校舍,跋涉的征途是课堂。

11月5日,这所学校的67名学员,从宜昌市夷陵区出发,徒步235公里,一路风餐露宿,抵达五峰,经历一堂特殊的课程:磨炼。

威武雄姿

7天7夜长途跋涉,每天平均行走35公里,行走速度约每小时6公里,勇敢的行者曾经“问题少年”——

行者无疆,曾恍然在回首的岸边

11月11日下午5时许,海拔1800米的五峰三坪骏马希望小学。落日早早地沉入远山,金黄色余辉给校园蒙上一层油画般的浓彩,三三两两的孩子们在校园内欢快奔跑追逐。

与此同时,一群身着迷彩服,身背行军包的孩子,正追着落日,顶着渐渐袭来的寒气,疾步行走在崎岖山路之上。没有人想到,这样一群孩子,却曾经个个都是“劣迹斑斑”。

紧随其后的一辆绿色大篷卡车上,醒目的大字标注着他们的身份:中国淮安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行走学校三峡纵队。

徐向洋,我国“择差教育”第一人。2002年,他创办了“行走学校”,专门以“行走”训练教育那些家境好、毛病多的中小学生。三峡纵队是今年3月在宜昌成立的一个分支。

11月5日,这支来自10多个省市的67名孩子组成的队伍,从宜昌市夷陵区虾子沟出发,步行235公里,前往骏马希望小学,进行磨炼教育。

7天7夜的长途跋涉,每天平均行走35公里,行走速度约每小时6公里。这样的行走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常见的课程。

学校的所有家当装在绿篷卡车里,晚上孩子们和管带就钻进车内,铺上被褥睡觉。另一辆餐车负责队伍每日的饮食和洗漱,餐车内设有柴油锅炉,储备着蔬菜和饮水。吃饭时间,所有人必须站在露天,端着大碗吃。

11月11日晚,这支队伍终于披着满天星月,抵达目的地。11岁的桂子是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学员,脱下鞋子时,袜子的脚尖处已经渗出淡淡的血迹。14岁的“小蒙古”,脚跟打出了3个大水泡,走路已是一跛一拐。

等待他们的,将是为期5天的作为他们来说“另类”的体验。

帮农民背包谷

能让人震惊的不一定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体验中令富家子弟震惊的一幕是,山里的孩子竟不知巧克力为何物,而作为双方来说都是如此平常——

惩戒教育,希望小学里的特殊一课

“这里的教室修得还不错,看不出贫困的样子。”12日清早,跋涉了七天七夜的16岁的女生红莉站在小学操场上打量着这所陌生的学校,提出了第一个“质疑”。

而据三坪骏马希望小学副校长刘正宏介绍,因为该校校长、全国劳模、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宋芳蓉的效应,近年来,这所学校靠一些捐赠改善了硬件设施,但这里的大部分学生依旧家庭贫困,条件艰苦。

为了让“行走学校”的孩子们见识“贫困”,三峡纵队总指挥陈锋为孩子们安排了特殊的体验。

7岁的杜勇辉是三坪小学2年级学生,母亲去世,父亲在外打工,和爷爷相依为命。

训练休息间隙,红莉掏出一块巧克力,递给小勇辉,勇辉害怕得连连摆头不敢接下。“知道这是什么吗?”勇辉小声回答:“没有见过。”红莉和同伴们面面相觑。对于红莉这样的富家子弟来说,听到这样的回答,无疑令她们感到深深的震惊。

能让人震惊的不一定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体验中令富家子弟震惊的一幕是,山里的孩子竟不知巧克力为何物,而作为双方来说都是如此平常。

这样的震惊一直深深撞击着学员们,而这也在陈锋预料之中。陈锋介绍,这里的学员绝大部分都是“富家子弟”,“贫困”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字眼。

在杜勇辉的家,学员文滔看着这座家徒四壁的小阁楼,久久地说不话来。勇辉拿起锄

头走进田里,挖着红薯。文滔学着他的样子,腰板挺得直直,勇辉仰起头笑眯眯地对文滔说:“要把腰弯下。”

剥玉米、打猪草、砍柴火……更多的孩子看到这些农家生活还只是感到新奇,生活的艰辛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具象。休息时,学员们围着勇辉好奇地问这问那:“每天吃什么?”“离学校这么远,每天坐车上学吗?”勇辉一一小声回答着,“吃红薯”,“每天翻两座山上学,中午带干粮,晚上回家吃”……学员们眼圈红了。

中午开饭了,学员和小学的孩子们安排了一样的伙食:白菜、魔芋、清汤。一个小女生说,这一样菜是2毛钱,她每天的饭钱是0.7元。

学员们唱完军歌后,一一排队打饭。“小蒙古”吃了两口魔芋就再也咽不下去,皱着眉头嘟囔着“不好吃”。勇辉这天没吃自带的红薯,也打来饭坐在“小蒙古”旁大口大口津津有味地吃着,“小蒙古”看了看,开始埋头吃了起来。这天晚上,文滔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这所小学的学生单纯可爱,他们几乎每个人的家庭都十分艰苦,却坚持每天爬山上学,想想我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安心坐在教室里上课?

 

清纯可人的红莉,是妈妈以出门旅游为由,被“骗”进行走学校的;文滔,则由父亲带的4个保安强行拖来——

“千里”跋涉,他们在磨砺中成长

风餐露宿、军事化训练、惩罚教育……11月12日,站在操场中央,陈锋看着正在练习站板凳训练注意力的孩子们,一一道来“行走学校”的择差教育理念,言辞中透露出近似残酷的苛刻。“说这是魔鬼式训练也好,体罚也好,但我们的初衷都是为了他们好,他们所受的挫折太少了。”

进校4天的恒恒皮肤白皙,同伴们夸他长得像古天乐。进校之前,他刚刚在网吧玩了3天3夜。“我原来成绩挺好的,后来经常上网吧,妈妈在外地,爸爸又忙工作经常顾不上我,成绩就越来越差。我最长在网吧里待过7天7夜,玩累了就睡,醒了又继续玩。”

着超女发型的红莉,清纯可人,家境优越宽松,养成了贪玩、乱交朋友的习性。“妈妈说带我出门旅游,结果我却被送到了这里。”“在进入学校前,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你想象不到的坏毛病。”陈锋说,通过严格的行走训练,让他们在毅力、体力、认知上都得到改变,磨掉他们身上的浮躁,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

刚开始,红莉吃不下学校的饭菜就闹情绪,管带就罚她一天不准吃饭。饿得没办法了,红莉不再挑剔,现在每顿要吃两大碗饭。

文滔的父亲是长沙一大型企业老总,送到学校来时是被父亲带的4个保安拖来的。“原来我每个月买衣服要花三四百元钱。”现在,他每顿的饭菜都吃得干干净净,还学会了自己洗衣服。

在这里,他们和家里唯一的联系方式是写信。17岁的女生东东,在信中这样写到: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回家后我还会不会和原来一样,我不敢肯定,但我可以肯定,我一定不会再逃课,我想上学。

 

佛教中禅宗的“棒喝”,中医中所称的“猛药”,能让昔日的浪子们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吗?——

67名问题少年背后的思考

“每个孩子都是很优秀的,就看你怎么去教育、引导他们。”陈锋说,这些所谓的“差生”,并非智商缺陷,而是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让他们失去自信、兴趣和目标。转变他们身上的坏习惯,是转“差”为优的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67名孩子基本都有如下“恶习”:上网成瘾、乱交朋友、骄纵奢侈、调皮捣蛋。但在短短2个月的训练之后,记者感受到,大部分“问题”少年都变得懂事。

当看到三坪小学的很多孩子都生活贫困时,文滔找到管教说,回家后希望能用零花钱资助一名孩子。懂得生活,懂得爱,是“行走学校”的办学初衷。

对于这种特殊的“吃苦”,陈锋认为,“没有吃苦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被送到这儿的“差生”,就像一匹脱缰之马,只有用类似于佛教中禅宗的“棒喝”,类似于中医的“猛药”,才能让他们悬崖勒马、恍然大悟。这也是众多父母看到孩子日渐消沉,不惜花高至万元的学费,花钱买罪受,仍心急如焚地找到学校要求入学的原因。“‘行走学校’给家长和学校提了个醒,教育应该是完整的。”三坪小学副校长刘正宏如是说,“行走学校”至少给了家长和学校启示,对于家庭来讲,孩子的缺点和坏习惯,并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而是不正确家庭教育造成的后果,家长的教育不应当是偏颇的爱和简单的重复要求。

在学校教育上,陈锋认为,教育的方法要丰富多彩。“青少年喜动、喜异,学校就不能太静止,要动起来,还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风格,包容他们在适合自己的方法下学习。”(文中孩子均为化名)

发表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