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楚天都市报>>国内新闻>>本页
站内检索:

七旬农村老太一画惊人 “凡高奶奶”开博客受热捧
(2006-11-18 07:46:35)

据《河南商报》报道 离开家乡前,她不会画画,不会写字;三年前到广州儿子家后,时年70岁的她却拿起蜡笔,创作了百余幅画作,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凡高奶奶”。这个名叫常秀峰的老太太到底是何人?有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为何70岁才拿起画笔?11月14日,记者来到常秀峰家乡,寻访了有关她的故事。

天赋显现用蜡笔给孙女讲故事

常秀峰,现年73岁,是河南南阳方城县拐河镇江家村的一个普通老太太。她没有上过学,也不懂绘画。2003年元旦,在儿子的极力坚持下,她第一次离开老家来到了陌生的大都市广州。

刚到儿子家,老人便津津乐道地为小孙女讲起了家乡的故事。说到自家种植的山楂树时,常秀峰说,果子是红的,树叶是绿的,但任凭如何描述,长在城里的孙女依然弄不清它的模样。

于是,她顺手拿起了孙女剩下的蜡笔,把果子涂成红色,叶子涂成绿色,在白纸上画出了山楂树。一瞬间,小孙女全明白了。

以后的日子,老太太故事越讲越多,画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一次偶然的机会,做美术编辑的儿媳妇看见了这些蜡笔画震惊了,媳妇怎么也不敢相信,从没学过绘画的老人竟有这样的天赋。

后来,常秀峰的画还被广州《现代小学生报》看中,并赚得了120元的稿费。

传画上网老太太成媒体新宠

从今年1月9日起,儿子江先生开始在自己的博客上粘贴母亲的画,并写下了她的一系列故事。他说,妈妈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之后,仍然用鲜艳的颜色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这种热爱生活和自然,对生活充满敬爱的情绪,是多么可贵。

让江先生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画上了网络之后,竟然迅速走红。2月13日,《南方都市报》首先以两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常秀峰和她神奇的绘画经历。随后,《南方电视台》、《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凤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羊城晚报》等各大媒体也相继进行了报道。

6月23日,常老太太还被凤凰卫视请到《鲁豫有约》直播室。“要我说,凡高的那幅画(《星空》)我看不懂,可凡高画的向日葵没有我画的好。向日葵不能搁在花瓶里,没有水和土,它会死。”直爽、朴实的老太太,一开口就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就连著名传媒人王小峰,也在博客上推荐常秀峰的画。他说:“当你看完上面这5幅绘画之后,你能否想到,这是一个从来没画过画、在农村住了一辈子的70岁老太太画的,只能说,这位老妈妈是个绘画天才。”

网上开博万人追捧“凡高奶奶”

7月22日,常秀峰图片故事博客在奥一网开通。同年8月,新浪也为她开通了名为“凡高奶奶常秀峰”的博客。

因为不懂电脑、网络,老太太的博客一般由家人管理。开博不到一个月,点击率就超过8万,一时间,“凡高奶奶”的称号蹿红整个网络。

她的画不讲究技法、布局,真实朴拙,随性而为。在常秀峰的笔下,自己曾经居住并抚养5个孩子长大的江家老屋,红彤彤的山楂树、金灿灿的向日葵以及山里顽皮的野猫、小鸟等家乡的一切都显得分外美丽。

“在画画方面我是门外汉,第一次看到如此淳朴、自然的画,就像童年在外婆家看的风景一样,太美了!”许多不懂绘画的网友在看过常老太太的作品后都由衷赞赏。到目前为止,该博客的点击率已超过10万人次。

心灵手巧针线功夫是一绝

江家村的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从没见过常秀峰画画,字都不识几个,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不过,村里和她同辈的老太太杨前奉却告诉记者,在村里,常秀峰的针线功夫可是一绝,时常被人请去做衣服和小孩棉袄,年轻时候就心灵手巧。


       网友留言

昨天,在报纸上看见关于您的故事,就上网把画找来看,真的很感动。一种类似的印象派,一种农民画的风格,都融合在里面。一种自然的美,是别人无法学来的。———朝霞

太美了。用心灵和原生态的色彩、孩子般的拙笔画出深入骨髓的意境。向奶奶学习,你告诉我们什么是地球,什么是家园。———羊身上的BLOG

真的挺喜欢。想起了我奶奶,虽然她已经不在。但当时她做过好多布艺,都特别漂亮,上一代人真的挺棒。———猫儿Molly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