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长期以来,村级财务管理乱、制度松、债务大、信访多,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干群关系和谐。
村级组织是社会稳定、农村和谐的基石。村级事务,事事连着群众,事事群众关心。其中,村级财务事关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
农村税费改革后,黄冈市财政系统在农村推行村级资金和账务由村级组织委托服务中心代管(简称“双代管”),对村财进行规范化管理,那些“双代管”抓得早、落实好的村,出现了干群和谐的可喜局面。有关专家认为,村财“双代管”铺就了农村和谐的基石。
初冬时节,湖北日报记者深入黄冈市的多个县市区,探访村财“双代管”,采写了这组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浠水县全部村财实现“双代管”。(记者李先宏摄)
一 打开尘封的“包包账”
浠水县关口镇华嘴村的华金国,当了村里多年的会计,但从去年起,他有了新的身份———报账员。
他的职责,也由原来的做账,变成了每个月到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报账,并领回村里下个月的备用金。
与华金国一样,到今年6月底,该县所有的村会计都悄然转变了身份。
“这意味着存在了50多年的村会计,从此消亡。”县财政局副局长郭双喜说。
从会计员到报账员,村会计身份、职责变化的背后,是村级财务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促使村会计消亡的原因,是该县在农村实行的村财“双代管”的改革。
所谓“双代管”,就是以乡镇财政所为依托,统一建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按照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原则,在不改变村级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前提下,村级资金和账务由村级组织委托服务中心代管。“这是逼出来的改革。”郭双喜说,长期以来,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群众反映强烈,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一是开支随意性强,白条满天飞。二是监督缺位,不少村的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三是财务人员素质低,绝大多数村级财务人员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有的甚至是文盲。四是“包包账”横行。村级财务人员变动频繁,一任财务人员就带走一包账,形成大量的“包包账”。“书记换,会计变;一支笔,随便签;白条子,满天飞。”这句曾经在农村颇为流行的顺口溜,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混乱状况。
为解决这一痼疾,前几年我省个别县市对村级财务实行由经管站代管,但“村财站管”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村级财务混乱的状况。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村级财务从资金来源到核算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适应这种变化,浠水县从2004年起,开始探索村财“双代管”的改革。
分析以往的经验教训,该县认为,“村财站管”只是单管了村级账目,没有管住钱,村里过去的旧账也没有清理、理顺,造成事实上的“两头账”。
因此,村财“双代管”,把村里的账目和资金都委托给新设立的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代管,其管理人员由财政所的专业财会人员兼任。改革先在部分村进行试点,去年在全县铺开,但推行得异常艰难。特别是“包包账”清理的难度大、阻力多,成为村财“双代管”的障碍。
今年5月,浠水县抽调专业财会人员,组成1000多人的工作小组,进驻各乡镇重点村,进行财务清理、债权债务核定、钱账委托移交等工作。
经过40多天的集中攻坚,全县打开“包包账”1725个,包内呆滞死账全部得到清理,彻底解决了这一历史顽症,为村财“双代管”打下了基础。
该县14个乡镇目前全部挂牌成立了农村会计服务中心,648个村的财务账目和现金库全部移交到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委托代管。
“这为真正实现农村财务规范化的管理迈出了第一步。”郭双喜说。
(记者李先宏通讯员袁先友王伟)
二 消灭满天纷飞的白条
11月5日,记者走进武穴市梅川镇鲁全二村村部旁的小卖部,买了一包香烟,问店主有没有发票。
店主毫不犹豫地给记者撕了一张20元的发票。
“你到全镇所有村的小卖部买东西,都可以要到发票。”陪同采访的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主任董有国说。
原来,在实行村财“双代管”后,董有国发现,村账中大量的白条都来自小卖部,这与这些小店没有发票直接相关。为此,服务中心与国税部门联手,号召没有达到起征点的小店,到税务部门购买发票。“小店有了发票后,村里的白条子大大减少。”董有国说,村级财务混乱,最突出的表现,是收入支出的随意性大,白条子满天飞。白条入账的至少要占到70%。
所以,“双代管”从规范收入、支出入手。村里的每笔开支,先由村财经负责人审核票据,再由村主任审批,然后报村理财小组审核,并加盖“理财小组审核专用章”。重大的开支,还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这些手续齐备后,再到服务中心报账。报账时,中心除审查村里的各项手续外,还要严格审查票据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如果审查出白条子,是万万不能让它入账的。”董有国说。
从去年10月实行“双代管”至今,梅川镇村财服务中心抵制白条320多张,总金额30多万元。
今年高考,鲁全二村考取了一个大学生,按惯例,村里奖励这名学生200元,因为是白条,结果未能入账,最终由村干部分摊了这笔费用。
这次自掏腰包的经历,让村支书鲁韶东印象深刻。他说,从此以后,村干部们知道白条子不管用了。工程建设支出是村级支出中,最容易出问题的项目。梅川镇村财服务中心规定,5000元以上的工程建设支出,必须有合同书、村“两委”会议记录、张榜公告和完税发票,方能报销入账。有了前三项,表明工程的真实性;有完税发票,就堵塞了偷税漏税的漏洞。
县里规定,村里的每一笔收入,必须开具统一监制的收据,并在7日内上缴村资金专户,逾期视同挪用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在开具收据后,直接划拨到村资金专户,防止收入不入账、坐收坐支、资金体外循环。
为保证让每一笔收入都进“笼子”,梅川镇村财服务中心严把收据关。由中心工作人员出具每一笔收入的收据,并将所收资金直接进入村资金专户,确保收支两条线。“双代管”如何管、管得好坏,直接影响村级财务的规范化程度。武穴市财政局副局长何祥明说,不管如何管,都必须牢牢把握“代管”和“监督”这两个核心要素。把握前一个要素,是说农村财务中心只是受托代管村级财务,因此,在管理中要把握度,不能改变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剥夺村级财务的决定权。
把握后一个要素,是说农村财务中心对村级财务负有监督之责,必须监督村级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财务票据的真实、有效性,防止乱收滥支。
何祥明说,实现村级财务的规范化管理,还必须真正发挥村民代表大会以及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民主监督作用,这是监督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
(记者李先宏通讯员袁先友王伟)
三 谱写干群和谐新乐章
“当村支书20年,这是我从未有过的感动。”浠水县关口镇华嘴村支书郭桂林向记者感叹。
今年,村里决定硬化连接村与罗兰公路的路面,除国家补助款外,尚有6万多元的缺口。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村里决定号召村民自愿捐款。
令郭桂林意想不到的是,村民反应积极。没几天的功夫,村民就你家50元、他家100元将6万多元凑齐。全村有120多户自愿捐了款,最多的捐了5000元。
村民华桂根道出了自愿捐款的缘由:“以前,各种摊派不晓得有几多,但我们从来都不知道钱搞了么事,现在村里的钱账由会计服务中心统管,村里的收入、支出明明白白,村里修路,老百姓愿意出钱。”
“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郭桂林说,村财务“双代管”后,干群关系和谐了,凝聚力增强了。
兰溪镇盐客树村支书李如意有着同样的感受。他说,村账“双代管”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以前,村里也搞财务公开,但顶多只是公布收支平衡表,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即使是公布收支的明细,老百姓也不相信。他们说,钱是你们收,账是你们做,你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谁还相信你们公布的账目。
而现在钱、账都由镇会计服务中心统管,村里花钱,事前有预算,事中有监督,事后有决算。老百姓说,即使不公开账目,也不怕你们搞鬼。
随着中央支农力度的加大,各级财政转移支付到村里的资金越来越多。过去这些资金大多用于了非生产性开支,如今这些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否则村里根本就没有办法开支。
从2004年实行“双代管”后,盐客树村用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建设了420亩板栗基地、改造了8口“当家塘”、打井43口。
“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工程,老百姓从中真正得到了实惠。”李如意说。
黄州区东湖街办事处余家湾社区主任秦国章用“村财‘双代管’捆住了村干部乱收滥支的手脚”来形容“双代管”带来的变化。
他说,最直接的好处是,有效地扼制了非生产性开支。
余家湾社区是一个城郊型的社区,实行“双代管”以前,每年的招待费用不下7万元,而现在则不到2万元。
与余家湾社区相邻的长江社区总支书记张振新说,以前,每年都有居民举报干部的经济问题,上级每年要来查账不下10次,但“双代管”后,举报基本上没有了。
因为居民们知道,“双代管”后,社区每月的备用金只有3000元,大额的开支在居民代表大会的讨论同意后,还要经过层层审核,方可支出。“社区干部不能直接操控资金,从制度上扼制了干部‘想歪心事’的内心冲动。”张振新说。
被制度“捆住了手脚”的张振新一门心思想着社区的发展。社区投资200万元建设的灰砂砖厂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年底即可开工生产,与人合资的华精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在筹建之中。“争取在3年内社区投资性的经营收入突破100万元。”张振新雄心勃勃。
(记者李先宏通讯员袁先友王伟)
四 拉直人们心中的“?”
黄州区东湖街办事处长江社区总支书记张振新说,“双代管”从制度上解决了村财务收支的随意性问题,他一开始就举双手赞成。
但也有不少村干部对“双代管”心存疑虑。
区财政局局长高亚平分析说,一是担心报账不方便;二是担心资金被挪用。最大的疑虑是,担心“双代管”与村民自治相抵触。
他们认为,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村财“双代管”会不会剥夺了村级财务管理权力,影响村级收支的自主性。
高亚平说,这是正常的反应。其原因主要在于,村干部对“双代管”缺乏深入了解。
随着“双代管”的逐步推进,那些心存疑虑的村干部切实感受到了新制度的好处,心中的“?”被拉直成大大的“!”。
黄州区东湖街办事处余家湾社区主任秦国章说,实行“双代管”之初,他最担心的就是资金被挪用。
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从实行“双代管”至今,社区里的钱未被挪用过一分。因为,街办事处的“双代管”实施办法写得明白:社区资金、账目实行委托代管后,保证社区享有的资金所有权、支配权及审批权不受侵犯。“这是我的挡箭牌。以前,没有这个挡箭牌,领导要挪用,我还真抵挡不住。”秦国章实话实说。“‘双代管’与村民自治也不矛盾。”武穴市财政局副局长何祥明说,“双代管”实际上是委托代管。在“双代管”之前,各村都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委托代管的决议,并由村民委员会与服务中心签订“委托管理协议书”。“双代管”并不改变村级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资金如何使用,决定权仍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主理财小组,服务中心监管的只是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财务票据的真实、有效性。“这不但不违背村民自治法,反而是村民自治的有力保障。”何祥明说。
“双代管”有着严格的管理程序,确实给报账、入账带来一些麻烦,特别是对那些远离乡镇的偏远山村,带来的不方便可能更大。
对此,何祥明认为,这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这种严格的管理程序,是村财规范化管理所必须的。以前,村干部想收就收,想用就用,是极不正常的现象。
另一方面,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只要提供高效的服务,尽可能地减少“双代管”带来的不方便,对那些偏远山村只要能上门服务,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武穴市梅川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以他们的实际行动打消了村干部的疑虑。他们承诺,急事快办、特事特办,今日事不明日办。他们放弃节假日,主动上门服务,随叫随到,即使是最偏远的山村,也保证一个小时内赶到。
该镇鲁全二村支部书记鲁韶东说:“除了麻烦点外,没有什么不方便。倒是服务中心比我们更麻烦。”
鲁韶东的话道出了实情。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与乡镇财经所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受托承担“双代管”之责,给他们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但其承担这一工作的经费却没有来源。保证“双代管”工作健康的发展,为他们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迫在眉睫。
(记者李先宏通讯员袁先友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