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11月>>本页       
[CIS]对新时期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的认识………………………吴希山


(2006-11-23 15:19:14)

吴希山

  要办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学校,培养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管理者,必须首先具备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

一、全体、全面、全程、和谐发展的质量观

  1.新时期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全体发展,而不能只求部分,以偏概全。

  要有人人平等的教育质量观:学生享受教育的机遇、资源、权利应该是平等的,社会、学校不能人为地制造教育的不平等。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是实施国家文化的规范教育,是国家法定的公民基础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教育,因此它应该使所有儿童在知识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打下良好的基础。而那种以提高一个地区、一个学校的升学率采取办重点校、重点班的做法则带有功利的因素,是不符合基础教育的质量观的。

  要有人人成功的教育质量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应有的成功发展。素质教育不求人人升学,但要个个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除了要做到人人合格(即思想纯洁、品德优良、行为规范、基础全面扎实、生理心理健康)之外,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开发每个孩子身上潜藏的智慧与才能,追求每个个体的提高和成功。这才是面向全体的成功教育。

  要有人人成才的教育质量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共性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获得各自有个性、有层次的发展。强调个性教育要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入手,充分认识学生的自主性、独特性、可变性、双重性、社会意思的倾向性及整体性等性质与特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与氛围,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或潜在的优势进行有意思的培养和训练,达到人人成才的目的。

  2.新时期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能追求片面,以点带面。

  教育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特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信念的重要内容。他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所理解的全面发展,首先包含有多方面发展的意思,就是要求必须使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忽视哪一方面都是不可以的。其次,它更体现着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即明确要求各个方面需要发展到何种程度或达到何种要求,而不是只要智育不要其他,或轻视、忽略其他。那种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好、升学比例高就是教育质量高的观点以及只管智力不管智慧、只管文化不管修养的做法,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教学要使学生的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各门学科都得到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都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课程的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各门功课,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全面打好基础,从而获得全面发展,而不应该是重大科、轻小科,重考试学科、轻考查学科,或者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等纯应试的做法。

  3.新时期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全程发展,而不是短期行为,误学生将来。

  对学生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要做到立足现在,着眼将来;立足课内,着眼课外;立足学校,着眼社会;立足有师帮教,着眼无师指导;立足理论学习,着眼实践创新。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自己身上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要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实质上是受教育者主体性培养的规律,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引导受教育者掌握人类的基本知识,经过领悟与运用、内化与外化,促进个体社会化、主体性的提高,成为社会发展的后继者,实现人类文明对个体的传递、发展和个体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与改造;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灵魂,锻炼其精神,优化其情感,“授人以渔”,给学生以终身受用的东西,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压宝”和应试的“诀窍”。

  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既要着眼于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也要考虑促使学校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考虑眼前的利益。学校要有质量是品牌、质量是生命的观念,要认真抓好教育质量、教学质量,包括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科,使之成为一个全面的优良的稳定的质量品牌。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源泉。那种靠抓优生生源、抓往届生、抓重点班、抓考试信息以及丢小科保大科等等做法,都属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投机行为,都是狭隘的或片面的质量观。

  4.新时期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而不能顾此失彼,甚至顾此损彼。

  苏霍姆林斯基理解的和谐发展,是在阐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和完成的,是对全面发展的补充、完善和提高。它要求把已经得到发展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统一体。他说:“在我们所教育的人身上,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体质的健全发展,应当合而为一。教育者的本领和艺术,在于他每时每刻都能够清醒地把握住这种和谐发展的实质。”要注意学生德、智、体间的和谐,语、数、外间的和谐,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间的和谐,现在与将来、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知识与能力等等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有特长的人才观

  1.人才以德馨为首要,以智能为核心,以体健为根本,以特长为重要。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就是为现代社会培养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会劳动、会生活的综合素质高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培养出来的人若无合格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社会生活中的“危险品”;若无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创造社会财富的才能和本领,则是社会生活中的“次品”;若无健康的身理和心理素质,则是社会生活中的“废品”。只有德、才、体兼备且在才能方面有突出之处,才是社会生活中的“优质品”,才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几十年的调查与思考,得出一个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长处,任何长处都没有的孩子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他尤其强调,学生因某一领域取得成绩而产生自尊、自信、自豪,这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动力,他能推动人在其它方面也达到理想的成就,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处,成为有特长的人才。

  2.人才是多方面的。

社会生活是一个非常丰富而复杂的系统,它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既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又要有军事、体育、卫生的,既要有工业、农业、商业的,又要有科技、教育、金融的,方方面面都要人才,方方面面都有人才,只要能出类拔萃都是人才。因此,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切不可以文化成绩、考试分数论英雄,进而分出优、差生,更不能在学生的人生道路才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将他打入另册,耽误其以后的发展。

  3.人才是多层次的。

现代社会既需要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又需要千千万万的掌握了一定专门技术的建设者,更需要方方面面的专家。21世纪的人才,是全新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具有以下一系列新的素质:新的视野、新的思想、新的知识结构、新的能力、新的思维、新的风貌。此外,新时期的人才特别还要有经济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开创意识、风险意识和进取意识。

  4.人才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

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一方面要看他是否有真才实学,另一方面,也要看他处在一个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什么环境里。一个高中生,相对于一群初中生来说,他是人才,但是相对于一群大学生而言,他就不是人才;同样的道理,一个高中生,在一个贫穷落后地区,在没有普及教育的“文革”时代,他是人才,但是在文化经济发达地区,在当今时代,他就不是人才了。所以有关人才的判断标准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我们不能用绝对的、静止的观点和方法来衡量人才。因此在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不能用一把尺子量人,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目标培养人,而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态度,尊重和相信每个学生,也许他今天还不是人才,但他明天却是,他这方面不是人才,但他那方面却是人才,他在这里不是人才,但他在别处却是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把每个学生都当人才看。

(作者为潜江市园林二中校长)#13#10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