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11月>>本页       
[业务研讨]工程报道的情感命题……………………………周 芳 崔逾瑜


(2006-11-23 15:19:10)

周 芳 崔逾瑜(湖北日报特稿部 430077)

修路、筑桥、建坝、盖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在人们身边开工建设,工程报道尤其是重点工程报道日益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

由于工程建设的专业性,工程报道容易出现“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的尴尬。如何让工程报道“活”起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笔者认为,研究工程报道中的情感命题,赋予工程报道人文色彩是一个重要途径。

一、 工程是情感的载体

冰冷的钢筋水泥构筑了工程的躯体,工程本身或多或少显得呆板而凝重,但任何工程都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尤其是重点工程,更是凝聚着无数人的热切情感。如,三峡工程,历经50多年调查,是饱受洪涝之灾的长江中下游人们的梦想;宜万铁路,历经世纪沧桑,是隔绝在大山深处数百万武陵山区人们的百年期盼。

我们都期望用文字打动读者,但如何才能打动他们,是那些工程的数字还是工程的进度?抑或是曾经感动过我们并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普遍情感?

国学大师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中说:“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的权威,是把那霎时间便过去的情感,捉住他令他随时可以再现。”

艺术创作与新闻报道有相通之处。新闻学者喻国明指出:“造就一篇好新闻的,绝不仅仅是漂亮的文字、敏锐的嗅觉和机巧的处理,最重要的是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当这种境界、情怀和智慧面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基本问题单子时,一篇好文章就应运而生了。”

理解到这一点,再去看工程,看工程所处的时代经纬中的座标,关注、体会工程背后凝聚的情感,才会在新闻背后发现一些本质的东西,因为越接近本质就越能打动人,也越长久。

如何发掘蕴含在工程中的情感?关注工程背后的人,寻找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人,赋予工程报道人文色彩,使工程报道人文化,是表达情感、创新工程报道的突破点。

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人也是绝大部分新闻的主体。在当代,人文关怀的实质主要是确定人的主体性,从而赋予人生意义和人文价值。从这一点上讲,人文化是工程报道的必然趋势之一,工程报道的人文化就是在报道中体现对人的关注。

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发电、试通航,湖北日报推出的《顶天立地三峡人》、《三峡,我的大学》;去年11月,湖北日报推出的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两大重点工程系列报道《天路传奇》中,《马鹿箐的六朵金花》、《敬礼,齐岳山隧道建设者》、《轻点,别吵了回家的宝贝》、《感人的情怀》、《征服天路的人》等篇目便充满人文关怀的色彩,透过普通建设者、普通百姓对于工程的深切情感,来表现工程的宏伟与震撼。

二、 工程报道的情感表达方式

1. 讲故事

故事,人皆喜欢,一篇好的新闻作品有时就是一个好故事。 “人”是任何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故事,特别是普通人的感人故事,往往是受众最爱看的。

美联社著名撰稿人卡蓬指出:“一个报道得精彩故事,即使是用很平常的手法来写,也要比只讲究文法与用词的东西有趣得多。”

提倡讲故事的写作手法,切合读者的阅读心理。故事能让冰冷的工程“活”起来,故事中流淌的情感能拉近工程与读者的距离。

“白菜被调皮的猴子抢走,铁锅被捣蛋的猴子砸破……10月9日上午,沪蓉西高速支井河特大桥建设者讲述的与猴子‘过招’的故事,让我们瞪圆了眼睛。”

这是《天路传奇》系列报道之一《乡村小高速》的开头,文章要讲述位于巴东县野三关镇的支井河特大桥的修建难度,却没有一开始就直言工程如何之难,而是把一个有趣的建设者与猴子“过招”的故事娓娓道来。笑谈过后,读者和建设者心头都会泛起丝丝酸楚,哪里还有比这更偏僻的地方,哪里还有比这更艰苦的施工环境?

车站送别妻女,与老专家大碗喝酒,给远方的爱人唱首歌,在冰冷的暗河水里抢险……《天路传奇》系列报道之一《感人的情怀》里,讲述了多个发生在建设者身上的小故事,串联的故事构成了报道全文。文章没有正面写工程,却在感人可读的故事中让读者理解了建设重点工程的艰辛与伟大。

2. 细节是金

新闻细节是指一切有形的东西,如动作、表情、眼神、话语、房屋、耕牛等等,细腻而文丰。卡蓬认为,记者应该把自己想像成为电视记录片的制作人,试想摄像镜头全景拍摄了异国情调的豪华住宅后又定格在一间茅草屋上,不需要任何文字,制作人通过镜头所展示的一切已经表达了许多,文字记者也可以通过对细节内容的灵巧运用来达到同样效果。

如何抓住细节呢?只有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多观察,多记录才能捕捉到经典细节。对于宏大的工程而言,细节的描写将更加衬托其壮观。

2003年6月,湖北日报刊发的消息《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它由8名记者采写的9段蓄水现场构成,现场中更有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例如:她5岁的女儿却不高兴,小蚂蚁跑得太慢,淹死了好多;老归州城边的鸭子潭已与长江完全融为一体,江边看水的彭树淼老人有些惋惜:“再也看不到人们成群结队到潭中舀桃花鱼的景象了。” 落日余辉下,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在拍摄夔门摩崖题刻,风箱峡段也有不少游客在参观、留影。

小蚂蚁、桃花鱼、摄影爱好者,这些小的细节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在这一历史性时刻,人们既有对伟大工程的欢悦又有对自然景物一丝留恋的复杂心情。

3.善于“翻译”  

工程报道因其专业性,稿件中难免会有一些工程术语,如果不加任何说明解释,故作高深状,或堆砌一串串数据,肯定会让人眼晕生厌。

围堰、龙口、进占、振捣、门机……如是初次做工程报道,听到这些专业术语时记者可能会一头雾水,硬生生塞给读者,读者也不愿读 。因此,做好工程报道,首先要学习弄懂工程建设中的专业术语,然后要掌握深入浅出的“翻译”功夫。这种“翻译”有一定难度,在准确的基础上,还要做到生动、透彻、通俗易懂,通常的手法是比喻,借用形象的比喻化解术语的生硬。如报道三峡大坝船只如何过闸门时,记者用“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的比喻,生动说明了船只的过闸方式,可谓情感与情景交融。

三峡大坝三期工程混凝土浇筑创造了无裂缝的世界奇迹,《浇筑惊世传奇》报道了这一奇迹诞生的前前后后。由于混凝土浇筑太专业,直白表述会让普通读者感觉枯燥。记者用给大坝“穿衣”、“盖被”的比喻,形象展示了建设者们的防裂方式。

三、 跳出工程写工程

工程是情感的载体,单就工程写工程难以有所超越和突破,如果能跳出工程写工程,立足于围绕人、表现人来展开报道,报道才会有血有肉。

工程报道中呈现人文化趋势,其明显特征是:在价值取向上,体现为工程与人文并重;在报道主题上,要尽量将工程与人联系起来,报道主题是新闻的灵魂和中心,如果由于报道思维的局限,其报道主题仅仅局限在工程本身,而很少与人联系起来,这样的工程报道会缺乏亲和力。在报道视野上,不但关注全面的工程,还关注全面的人;在报道角度上,从对人的理解和关注出发,由人而惠及工程。

同样的新闻题材,报道角度不同,报道效果就大不一样。任何新闻题材如果放在人类发展或人文的背景上来选择报道角度,这个角度往往会更深刻、更有感染力。新闻是易碎品,有情有深度有思想的稿件将超越易碎品的概念。如果能找准工程在这个变迁时代的定位,能流淌着触及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能有通俗且不失诗意的语言,能有优雅又蕴含意境的文采,这样的工程报道值得期待。

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发电、试通航前后,湖北日报推出的《跨越大三峡》、《拥抱新三峡》两组系列报道,就是跳出工程写工程的典范。记者站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观察库区人们生活的变迁、情感的变迁,从不同侧面展示三峡工程给三峡库区带来的亘古未有的变迁,展示了三峡工程的深远意义。时隔3年,重读系列报道依然能被报道中流淌的深沉情感所感染所打动,永恒的情感让工程报道超越一时一地的局限,获得恒久的生命力。

(编辑:陈永和)#13#10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