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11月>>本页       
[业务研讨]笔挥左右 墨洒正反………………………………………黄家雄


(2006-11-23 15:18:59)

——析《大家谈》中的“对论”

黄家雄(湖北大学新闻与传播系 430060)

2006年1月1日,《湖北日报》在《大家谈》时评专栏中推出了一种新的评论形式——“对论”,它在如今日趋繁荣的评论世界里,显得颖异不群,既引人注目,又令人品味。领略其间所蕴藏的活脱脱的意境,感到篇篇精气充盈,情调清新,灵智飞扬,给人睿智的生活警策、立体的社会鉴照。专栏策划者破格创新,笔挥左右,墨洒正反,追求着主体思考与社会多杂思想的同频共振和撞击整合,竭力阐扬着更为深邃的人文话语。“对论”的推出,带来了报纸时评的显著变化,其传统评论品格在“对论”的求索与嬗变中,正在经历一次质的腾跃。

一、笔挥左右:“对论”的推出,给报纸时评注入新的评论精神

“对论”是论辩中的一种。

论辩是人际间一种独特的交际形式。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事物含蕴的道理作分析和阐述,二是对某种观点予以驳斥,这是辩,论辩是论和辩的有机结合,是不同观点形成冲撞、展开和交流的过程。论辩有多种类型,如口头论辩、书面论辩、自辩、他辩、雄辩、诡辩等等。《大家谈》时评专栏中的“对论”属于他辩,并采用了他辩中一对一的论辩形式,针对同一个辩题,把持对立观点的两位作者的文章放在一起,以准确认识问题为目的,进行真诚友好的辩论,使报纸时评具有三种新的评论精神。

(一)观点交释的对抗精神。

由于“对论”是持对立观点的两位作者就同一个论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双方各自运用证明,质疑,辩驳来表达自认为是正确的观点,因此两种观点是冲突的,在言语形式上表现为观点交释的对抗性。如某市出台“在城市购房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可以落户的规定”。廖祖笙撰文《“进城通道”值得期待》,肯定此举“给农民变市民”提供了一条通道。清金檀在《这个“通道”仍然是壁垒》一文中则提出相反的观点。再如对大学生当保姆的评论,对南航湖北公司拿出15张机票赠给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一事的评论,表现出鲜明的观点交释的对抗精神。

“对论”笔挥左右,把两种对立交锋的观点摆在一起,就打破了报纸传统时评的寂静状态。单篇时评文章,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均为一人独语,自拉自唱。而“对论”的使用则打破了脆弱的平衡,产生冲撞,陡生波澜,营构出思想对决的话语空间,在“对抗”中求得认识的提高与趋同。

(二)论题评论的辩证精神。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对论”形成的基础是辩证思维的运用。“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全集》38卷,人民出版社第278页)而运用“对论”手法对问题进行评论,就是《大家谈》时评专栏在研究了评论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后推出的求证方式。一如古希腊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总是设置问题,自己采取与学生对立的立场与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不断开掘问题中潜在的东西,使双方都提高对真理的认识。

“对论”式评论在同一时空内给予读者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不同观点的共存,读者获得的不是某一单调的观点,而是多色彩的思想。如广州市瓶装液化气价格突破百元后,引起市民不安,广东省物价局出台干预措施,液化气价格马上回落到每瓶95元。尹卫国撰写《政府干预是对民生诉求的积极回应》,对广东省此举予以肯定。如果《大家谈》只发这一篇评论,给予读者的只是一个平淡的结论。而策划者同时编发了胡柳波的评论《应该经受更多市场机制的锻炼》,则使时评充满着辩证思考,由外在进入内在,由单一走向全面,触及了市场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这是有益无害的。

(三)文本改造的创新精神。

传统报纸时评构成的要素是两个:论题、论者。“对论”则增加了新要素,是三维构成:辩题、立论者、辩驳者。辩题是设置的论辩的题目,让论辩有目的有准备地进行;立论者是从正面确立观点,从正面根据一定的需要对辩题作出辩护;辩驳者是从反面确立观点,并依据一定的理由来反驳对方的观点。“对论”就是设置一定的辩题组织立论者和辩驳者进行评论观点的交释。如江苏省启东市公安局出台的“客运车辆驾驶员维护社会治安有功行为奖励办法”规定,对有功行为折算成相应的奖励分值,可等额折抵交通违法记分。2月28日,《大家谈》专栏提出“‘折分’奖励”这个辩题,刘立言作为立论者写出《“折分”奖励值得尝试》予以肯定,认为此法可以调动社会力量防范和打击犯罪活动。董保纲等3人作为辩驳者撰文《“折分”奖励多有不妥》,对前者的观点予以反驳,并提出建议:“我们认为,比较妥当的做法,还是应该功过分明,即有‘护法之功’的依法奖其功,有‘违法之过’的依法惩其过,功过不宜互为折抵”。这里三个要素俱全,如果缺少一个就构不成“对论”。

报纸时评文本有立论和驳论。从文本的角度来审视,“对论”是对传统报纸时评文本作了改造——增加了一个要素,使文本具有三个要素,它既是立论时评驳论化的产物,又是驳论时评立论化的产物。也就是立论驳论互相延伸、介入,在二者彼此交叉的空间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时评形式,显示出颖颖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不是外在,重在内质,它变闭锁式文本结构为开放式,变单向线性思维为逆向反扳的复合思维,使报纸时评趋向对现实生活的综合评说。

二、墨洒正反:“对论”塑造了报纸时评新的话语姿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论辩就没有真理。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念撞击越来越多的大背景下,《大家谈》时评专栏推出的“对论”,可以说塑造了报纸时评新的话语姿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推进了报纸时评的发展,使其传播的意见性信息与现实生活趋向对称。

报纸时评传播的是意见性信息。过去,人们往往认为,只要一篇时评传播了一个有价值的新观点新意见就可以了,其实并不尽然。从社会生活来看,既有正确,也有错谬;既有绚丽多彩的朝霞晚辉,又有百千姿态的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孕育了人们复杂的思想,面对复杂的客观事物,人们的认识与理解总有差异,或正确或错误或模糊。可是传统的单篇时评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在多色彩的思想观点中只选取一个观点作传播,这在意见性信息世界里,就没有全面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

现在《大家谈》时评专栏采用三要素构成的新的话语姿态,既正面立论,又反面辩驳,这种形式与意见性信息世界的多维结构趋向对称。如广州市政府运用干预措施使瓶装液化气价格每瓶回落到95元,大学生当保姆,西北某县出招引导发财的煤老板开展“一矿一业一事”活动,促富济贫。把这些事放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审视,都非常复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人们对这些事的看法原本就争议纷呈,如果各自都用一篇评论传达一个孤零零的观点,在意见性信息世界里就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对论”墨洒正反,对每一件事既直进推理,又逆转推理,从正反两个方面表达人们不同的看法,就能使人们向真理走得更近。

(二)改变了传统报纸时评的审美模式,建构了新的审美机制。

从审美的角度研究,传统报纸时评只传达一个单一的观点,是一种单一的静态的审美模式。现在“对论”运用悖论思维,把两个相互矛盾对立、冲突很大的观点组合在一起,构成惯常理境和悖反理境,在内在逻辑线的统帅下,使评论对现实生活的评论达到不协调的协调,不和谐的和谐,不统一的统一,这就避免了传统报纸时评说理的平板、呆滞和单调,更深刻更动人地反映了生活和思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对论”将正反两种矛盾的意见性信息形成两种力量,构成顺逆相荡的富于张力的刺激,这就建构了报纸时评的审美机制,将读者的静态审美心理激活,在感受上产生强烈的印象。两篇不同评论的理境在错开处出现突待,可以使评论的内容产生从“水泉冷涩弦凝绝”到“银瓶乍破水桨迸”的大跌宕,迅速地游离了读者原有的思维定势和思维定向,把读者引入强烈刺激的意见性信息的世界中。如前文所例举的每一期“对论”,都使作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评论理境逸出读者的套板反映,强烈地震憾着读者的心灵,这是新的审美机制所致。

(三)给社会注入理性精神,培养人的现代品格。

从众从俗,看问题易于一边倒,是我们国民的积习,且沿袭至今。由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许多更复杂的现实矛盾凸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好多内容好多规范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而看问题一边倒的思维方式则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极不协调。如“义”与“利”、“人治”与“法制”、“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利已”与“利他”……等等问题,均需要人们以现代眼光去观照,用现代思维作辩析和认识。操作市场经济需要人有现人品格,处理市场经济中的问题需要人有辩证思维和理性精神。而“对论”无疑可以训练人的思维方式,给社会植入理性精神,培养人的现代品格。

首先,读者融入“对论”所营构的辩论语境中,长时间受其浸染,一种思辩的精神就会养成,一种辩证思维方式就会掌握,这就可以帮助人们用理性精神和科学方法来分析和处理问题。如就广州市政府出台干预液化气价格、南航湖北省公司给贫困大学生送机票、江苏启东市公安局“折分”奖励见义勇为司机等问题展开的“对论”,作品均表现出了积极的反扳态度,阐扬着批判精神,可以帮助决策者运用现代思维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科学地进行决策,尽可能减少工作失误。

其次,由于“对论”的辩题复杂,辩题中有许多未定点、空白点,这就把不尽的理性思考,强烈的精神震荡和有效的视点提升留给了论坛。读者徜佯其间,在双方辩论的基础上去延伸,会发现双方辩论的观点世界实在是丰富多彩,思维空间实在是广阔慎密,无形中使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左右正反:进一步在“三力”上下功夫

《大家谈》时评专栏推出的“对论”呈现出向创新高度腾跃的可喜态势和大气的评论风度,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既然是一种新的探索,那就还有许多值得继续探索的东西,在此仅提三点建议:

其一,选取具有社会群体性,时代前沿性,内藏可辩性的辩题,使“对论”更具现实力量。

其二,在双方“对论”的过程中进行交锋。使“对论”更为活跃,更加生气贯注。“对论”虽然激活了传统单篇时评的宁静状态,但单独看“对论”,是把各自单独写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尽管观点有撞击,但在双方论证谈理过程中还是各谈各的,缺乏交锋,显得生气不足。应该学习大专电视辩论的方法,来几盘唇枪舌剑,在双方论证谈理中多搞几次思想交锋,使“对论”更为活泼,更具思辩力量。

其三,变点为线,复杂的辩题要朝纵深推进,论深论透。

“对论”已摄取了许多复杂的辩题,但论辩中几乎都“割断了由辩到证这样一个完整的思想过程,将本来是一个完整的思想高峰的过程凝为一个点”。(见蒋原伦等著《历史描述与逻辑演绎》)一期即完,这就使复杂的辩题简单化,文章的内容亦显得浅簿。面对复杂的辩题,应变点为线,多做几期,来几个回合的对决,朝纵深推进,呈现一个完整的思想过程,把辩题论深论透,使“对论”更具思想力量。

徜若“对论”进一步提升“三力”,则会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编辑:陈永和)#13#10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