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11月>>本页       
[研究与交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活力之源…………………杨敬文 任 浩


(2006-11-23 15:18:53)

--三次策划探索党报创新组织、运作模式的思考

杨敬文 任 浩(湖北日报报业集团 430077)

面对众多媒体的挑战,党报要继续当好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旗手,必须尽一切所能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关键是要大胆和善于创新新闻采编工作的组织、运作模式,而策划,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湖北日报今年1月1日全新改版。以这次改版为契机,编辑部着力抓好每日三次策划,将策划贯穿于新闻生产全过程,以策划带动新闻资源的调度、新闻采编力量的调配以及新闻报道的整合与创新,提升新闻产品的附加值。策划使版面生辉,佳作迭出。这种有益和有效的探索,改写了党报新闻运作的传统格式,拓展了党报改革的视野,引发我们许多思考。

(一)

平面媒体发展到今天,面临的竞争形势无比激烈。这种激烈不止表现在平面媒体之间,还表现在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对比上,也表现在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的交锋上。

应该说,这些年来,党报面对这种竞争态势,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根本指向,大胆改革,推陈出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党报在与其他媒体的碰撞与交互竞争中不断校正坐标,刷新面貌,变得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了。

但也要看到,纵向比,党报的变化有目共睹;横向比,特别是与那些市场化市民化的报纸比,党报在传播效率、信息送达率、新闻呈现样式等方面,仍有不少陈旧之气,在融入市场、亲民亲和等方面也有不适应之处。更深层次比,党报与党对新闻宣传的要求,与信息过剩时代读者的期望,与提高党报舆论引导能力、引导健康有序的信息消费,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有思想观念上的。有很多同志认为,党报承担着大量的指令性任务,许多报道只能按部就班,几乎没有太大的自我发挥空间,策划回旋的余地小,且各方面的限制多,“规定”与“自选”的度难以把握。再者,党报新闻来源大多“硬度”较大,尤其是政务活动新闻,很难像市民类报纸那样把新闻做软做活。

这种差距有采访行为上的。长期以来,党报记者习惯于跑机关,看材料,编简报,以概念诠释概念,结论先入为主,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再者,满足于堆砌材料,罗列现象,或做出简单的理论概括,或将鲜活的新闻事实淹没在毫无生气的理论说教之中。

这种差距也表现在对党报定位的不同理解上。在近年的党报改革中就有两种倾向值得关注。一种是固守旧有模式,将党报定位于“官报官办官看”,仅满足于当好政策“传声筒”、信息“传达室”,党报“政报化”,导致报纸有效到达率、传阅率下降;一种是刻意东施效颦,让党报小报化,与市民报纸争短长,热衷于枕边新闻、花边消息、市井八卦等,导致党报“自我矮化”。

分析差距的原因,可以列举很多,其中组织、运作模式过于陈旧是重要一条。有传播学者认为,传播媒介的多元化,拓展了人们的认知方式、价值判断、思维指向,人们正从权威的膜拜、盲从中逃逸出来。单一的模式化、同质化、简单化新闻产品,已难以引起受众的阅读趣味。

在信息渠道相对狭窄的时代,知情就是力量;而在信息潮涌的现代社会,每一个个体被激活,个体的权利、个性的解放,都在苏醒,受众对知情权的诉求,逐渐上升到对“知所以然”权利的渴盼。这种悄然变化提示传统纸质媒体,必须加强对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其间接指向则是,必须把策划作为新闻生产的重要环节抓好。因为唯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策划,才能跳出简单的信息供给者的层次,才能显示纸媒在深度报道方面的优势,才能提高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

因此,改变或创新党报新闻报道的组织、运作模式,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二)

通过组织、运作模式的创新,可以引导党报转变思想观念,可以促进记者转变采访写作方式,促进编辑转变选稿和编排模式,从而带来报纸内容和形式的出彩出新。

湖北日报编辑部组织、运作模式的创新,就是从三次策划入手的。

湖北日报改版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调整,建立了比较固定的“四会”制度,这就是,每天上午的采前会,每天下午的编前会,每个周末的调度会,每个月末的业务例会。从运作的实践看,有许多亮点报道,重要策划,都是从这些会议中集思广益而来的。“四会”已经成为编辑部的一个重要的新闻策划的策源地、指挥调度中心。

采前会,是第一次策划。每日开采前会,是湖北日报改版后为适应新闻生产需要新定之举,目的就是将策划前置于新闻生产环节,增强新闻信息的收集、整理、消化和整合,通过谋划与运作,实现新闻生产的预见性、可控性,最大限度地防止新闻资源浪费,使其内含的新闻价值得以拓展、延伸,多方位、全视角、高质量地满足受众的需要。

《湖北日报采前会编前会实施规定》里讲到,采前会要成为“点子会”。各部门负责人带选题、带思路、带点子上会,既有当天拟见报的,也有隔日或准备实施的项目。各新闻版主编按单点菜,依单订货,同时也可就部门报送的选题提出策划建议,对部分感兴趣的项目提前介入,共同讨论。

在这里,有思想的交锋,观念的融合,更有策划的不断升级。如某个重要选题由记者提出,这是个人策划;经部主任讨论,成为部门策划;采前会上其他部门主动配合,协助报道,上升为跨部门策划;最后由老总拍板,确定报道规模、总体框架、实施进度,特别重大的,全编辑部参与。一个选题经过数轮程序,最后可能延伸出一个编辑部重大策划。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人都是策划主体,处处都有策划的神经在跃动。可以预测,凡是重要新闻线索,在这样的新闻“预产”流程中过一遍,是不会轻易被浪费掉的。纪念唐山地震报道、荣辱观生活解读、抗旱报道等重大策划报道,就是这样从个体的灵感闪现,最后逐步提升为编辑部整体策划。

编前会,是第二次策划。湖北日报编前会制度已坚持多年,改版后又适时进行改进,一是将时间适当提前,为重要的临时策划和二次策划留足空间;二是总编辑、出版部主任和各新闻版主编参加,即使在稿件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也要提出大致排版框架,为可能出现的二次策划留出版面;三是提高公开化、透明化程度,欢迎部门负责人或编辑记者参加当天的新闻稿件“会审”;四是必要时请广告、发行部门人员参加,将新闻策划与报纸经营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次策划是对一次策划的补充和延伸,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编前会能够统筹全局,审核稿件,协调版面,灵活调度,对一些同类报道进行归并或裁剪,对一些尚未充分体现一次策划意图的报道提出补充完善意见,对少数“不合格产品”及时劝退。这样,把采前会的精神和意图反映到编前会上来,既有效地衔接了当天上下午两次策划,又让夜班值班领导了解全局、掌握精神,有充足的时间集中精力做好第三次策划。

夜班碰头会,是第三次策划。经过两次策划,进入定稿库的基本上是可以上版的成品了,有没有必要实施第三次策划?夜班碰头会实则包含着大量思想劳动和智力谋划。

新闻反映变动中的社会实践,新闻报道本身也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不断升值或减值。就一天而言,甚至浓缩到几个小时的时空里,没有一成不变的头条,没有不可变动的版面安排。再说,本地新闻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晚上,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和重大政务新闻,也大多在晚上收到稿件,有时重大政治事件、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刻,变化只在一瞬间。因应这种变化,由值班总编辑和出版部值班主任及相关版面的版面编辑采取碰头形式,对版面作出合理的调整安排,这考验着夜班人员的策划功底。头条的变换,同一条稿件在不同版面之间的调换,都有赖于夜班人员对形势的准确判断,这就是第三次策划的功效。

湖北日报改版后,实施了总编辑日志制度,划定16项职责,值班总编要逐项完成并打钩,其中就有不少策划之功。可以说,第三次策划比前两次更精细、更全面,不仅要协调湖北日报各版面新闻报道,还要兼顾广告、发行与采编的互动,统筹大报与各子报之间的报道口径,使集团各报能够形成同一旋律、不同声部的格局。这是更深层次的新闻策划。

在三次策划的外围,又集结着大量的多级策划。这其中有个体策划,有部门策划,有跨部门策划,也有编辑部整体策划。每一次策划,都是我们对新闻现象认识的深化,每一层次的策划,都不同程度地将新闻产品向集约化、精细化、优质化方向推进一步。

探寻三次策划的运行轨迹,它与新闻作品从设想到半成品再到成品最后见诸报端的过程紧紧相伴。每一次策划都有相应的运作体系和支撑系统,其间又互为补充,逐层升级,这几乎涵盖了新闻采写、稿件统筹、后期加工、报纸营销等各个环节,最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份成熟的、稳重大气的报纸。

可以说,三次策划有效地拓宽了党报报道视野,实现了对新闻资源的多重开掘,而组织、运作模式的创新,又在不断地推动策划出新,将策划从最初的新闻报道领域引向报纸营销的更宽泛领域,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活力之源。

(三)

新闻策划即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通过不同层次和不同时段的谋划与运作,将编辑部有限的新闻资源,通过过滤挑选、精心加工、优化整合、巧妙配置,实现有效利用,使其内含的新闻价值得以挖掘、提升、拓展、延伸,最大限度地体现新闻价值,增强新闻的社会效应,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满足受众需要,为受众提供更为精美的新闻大餐。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一张报纸能不能在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新闻策划水平、质量高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新闻策划水平、质量高低,取决于人才素质高低、领导能力大小、运作机制优劣、信息质量多寡以及对受众需求的掌握、新闻价值的判断、版面压力承受等多个方面。可以这样说,新闻策划从一个大的层面讲,就是一个综合工程。

虽说多种因素决定新闻策划水平、质量,但新闻策划毕竟属于新闻采编工作组织、运作的范畴,是新闻报道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变化。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新闻资源并使其新闻价值具最大社会效应化,尤其是在抓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时候,如何把文章做好做活做足?这就要求党报在采编工作组织、运作过程中遵循必要的原则和提高策划的艺术。

策划必须围绕中心工作,大力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增强舆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是党报责任和任务的题中之义。因此,党报策划的重中之重,必须围绕中心工作,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增强趣味性,提高感染力,通过独特视角,将报纸办成宣传政务的窗口、联系百姓的纽带、服务群众的平台和弘扬科学的阵地,让“规定动作”出新出彩。湖北日报改版以来,加强新闻策划,强化权威新闻发布,强化新闻深度发掘,多方位解读主流新闻,准确引导主流舆论,着力改进主旋律报道,紧扣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重点报道精彩纷呈。湖北日报今年先后推出的时代先锋、中部崛起进行时、建设新农村等重点报道,都是编辑部整体策划的大气之作。

策划必须运用典型事例,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党报的权威性。准确引导主流舆论,是党报之责,也是党报公信力之基。在当今传媒生态条件下,党报要努力找准主流舆论的“落脚点”,使之最大程度地与大众舆论场契合,使主流舆论的发声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就要认真研究干部群众的心理状况和实际需求,坚持尊重规律、讲究艺术,多用群众看得见的先进典型,多用群众摸得着的事例,多用群众的语言,多用事实说话,多刊发一些生动活泼、激荡人心、激扬民气的报道,多刊发一些论理深刻、文字清新、引人入胜的评论。湖北日报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报道,摒弃大而化之、空洞说教的宣传模式,策划推出“荣辱观的生活解读”系列报道,以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引路,用极具亲和力的语言把抽象的荣辱观传递给读者,用独特的视角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收到良好宣传效果。

策划必须抓住报道时机,精心打造“三贴近”大餐,增强党报的服务性。党报所关注的多为“宏大叙事”,但并不等于不能做服务文章。无论是政治领域还是经济领域,或是文化社会事业,大事往往与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既然群众利益无小事,党报在确定报道思想、选择报道选题时,就应显示出高于市民报的亲民情怀,就要坚持不懈地改进方法、提高水平,认真研究社会发展进步对新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策划,运用党报独有的优势、独特的视角和传播途径,为群众打造服务大餐。湖北日报的高考报道、高温报道、抗灾报道,都是把人文关怀放在首位,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同时还增强互动性,通过“新闻援助”、“读者点题”等栏目,引导读者参与,调动读者的积极性,使党报更好地融入读者。

策划有原则,有程序,但也要讲艺术。比如我们策划报道,首先要善于发现。这个过程包括认真的研究、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其次要确定目标。明确地提出问题后,我们就要确定策划的目标,即解决问题的设想。这是重要的一步。要看目标表达的准确性、目标的多样性(必达目标和期望目标)和目标的可行性。第三,确定目标后,要确定实施方案,这包括目标价值标准、采访路线和表现手法。方案越全面,越具体,策划就越有可操作性,实施起来就越容易,宣传效果就越明显。

一度甚嚣尘上的纸质媒体“寒冬论”、“冰河期”虽然暂时过去,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激烈,媒体竞争的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探索创新组织、运作模式,以策划制胜,也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但这一步使我们增强了办好党报的信心,看到了党报走向市场、赢得市场的希望。只要我们努力通过策划落实“三贴近”的要求,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党报就一定能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上大有作为。

(编辑:徐蟾桂)#13#10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