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10月>>本页       
[视听天地]新闻广播应有的现代姿态…………………邓秀松 陈 华


(2006-11-23 14:58:29)

邓秀松 陈 华(湖北人民广播电台 430022)

实验——新闻广播的新体验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道开播之后,我们有意识地突破旧有传统,打破新闻节目与非新闻时段节目的界限,遵循新闻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规律,改变新闻播报格局。我们的试验分为三步:

第一步:突发性事件即时插播。元月21日上午11时左右,宜万铁路利川段马路箐隧道工程突然发生涌水事故,11名施工人员被困,生死不明。本台编辑部在第一时间获知消息,紧急派出驻恩施记者赶往现场,抢在第一时间,在非新闻节目《天天流行》中直接连线前方记者发出第一条报道。接着根据事件的不断进展,至26日凌晨,先后定时不定时做了30多次现场插播。听众反响热烈,但并不十分满意,因为除了在《连线大荆楚》10分钟节目中集中做过一次较深入的背景式关注以外,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从头至尾都只是简单关注事件的进展情况。当然,我们也有意识地做了一些相关报道,如在第一时间播出被困人员名单、身份,向听众介绍了宜万铁路建设的背景等等,但这远不能满足听众需求。留给听众的仍只是一个较完整的事故报道,而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春节即将来临前的安全生产问题的舆论引导、此次事故对宜万铁路施工所产生的影响等等深度解读非常不够。由此,我们得出“新闻播报不能就事论事”的结论。

第二步:即时插播+深度解读。元月13日至23日期间,湖北省“两会”先后召开,这是湖北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首次用即时插播方式予以报道。此次插播的密度不大,但是以新闻插播为主线,在报道深度和广度上展开,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受到省领导和广大听众的一致好评。

即时插播+深度解读成功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闻节目中的报道随着两会的进程全面而深入展开,开办了“两会专题”,先后播发“现场报道”、“消息”、“录音新闻”、“录音专访”、“评论”等130多篇次;第二,注重立体宣传效果。开办了“两会之声”专栏,将代表、委员的声音和全省各地干部群众的声音集纳播发,形成会内会外会上会下、全省人民共同关注“两会”的立体宣传声势;第三,全频道一盘棋,新闻专题深度解读“两会”。《焦点时刻》、《魅力乡村》、《法制在线》节目从各个不同侧面、张驰有度地对“两会”代表、委员以及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背景式、深层次解读;《连线大荆楚》节目采用与代表、委员、资深记者与听众直接连线方式予以关注;《百姓零距离》节目开办“代表委员热线”,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听众交流。

“两会”报道充分体现了现代广播的功能,发挥了现代广播效应,激起强烈反响,无论是高端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会内的代表委员还是会外的群众,都予以了高度评价。但仍有两点不够:一是即时插播的密度不够,因此显得主线不十分明朗;二是整体配合协调不够,节目各自为阵,主题分离,整体的推进层次不太清晰,略显紊乱;三是对非事件性新闻的即时插播尚需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探索。

第三步:由点状插播到块状直播。2006年4月12日晚,见证了47年武汉商业风雨的武汉商场,结束了历史使命,在爆破声中轰然倒下。我们在当晚22:30—23:40《今夜不寂寞》时段,首次尝试全程“插播+直播”模式的报道,获得成功。这次尝试的成功体现在:

——充分发挥现代广播特点,首次尝试由间断插播到块状直播的播报模式,真正体现了现代广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新闻报道特性。

——做到了新闻直播与非新闻类节目的巧妙兼容,常规性节目和特别节目的融合。此次新闻事件发生时段正值谈话类节目《今夜不寂寞之周三单元简然有约》,我们在保证常规谈话类节目正常进行、听众热线照常开通的情况下,完整地即时插播和同步直播这一新闻事件;同时在内容上做到了水乳交融,在风格上做了新闻播报与情感话题和谐统一。

——打破了过去高成本现场直播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播报。无脚本创作,无台外直播台,无现场直播设备,无记者稿件准备,直接由直播间间断和不间断地连线现场记者,通过记者的手提电话直接口头播报和发回现场音响。

不过仍存不足:一是整体推进目标方向稍嫌模糊,插播由疏到密的节奏感和行进感不强;二是报道层面开拓不够,关注面太窄,厚度和深度不够。

启示——新闻广播的本意回归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讲,新闻广播的本质就在于随时随地就社会生活的动向与趋势,对听众作出最快最及时的反应。所以,它的存在状态应该就是直播状态。严格说,直播即同步播发,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但是因为历史积累的多种原因,在转型(或者称为回归本来)的过程中,使我们对“直播”这个概念的理解或现有的直播状态存在一些弯转。

这些弯转表现在:现行的由录播转为直播,其根本出发点在于降低媒体运作成本却忽略了新闻广播存在的本质内涵,忽略了直播存在的客观要素,也就是说,其关注点偏重于主体而容易忽略客体,没能实现直播的真正目标和价值,甚至于出现一种为直播而直播的倾向。

构成直播的基本前提或基本要素是什么?很简单:就是传播的直通性,通俗一点说,就是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而现在大多新闻节目的时效还在满足于“今天”,宽容于“昨天”。满足于“今天”的标志是还有“截稿时间”概念的存在,新闻节目中出现“几个小时前”的内容就已经是超越期望的满足了。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早已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新闻广播准备好了条件。而新闻广播也许一时还不能完全实现其终极目的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还有“采”、“编”、“播”三个概念的客观存在,也就是说即使技术这一硬件已经成熟,人的素质这一软件还没准备到位。现在的状况是,采、编、播还分别由三种不同类型的人员担任,新闻播报还只能是一个过程、一个流程。目前有所进步的是,由三个环节转化为采、播两个环节已经普遍存在;令人倍感振奋的是,采编播复合型人才开始涌现,有的已渐近成熟。一旦这种复合型人才成为主流,他们唯一要干的事情就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向听众描述、解说和播报。

背靠历史,面对现实,我们必须向前快速推进。

——加大新闻播报时量,随时处于引而待发的状态,保证与一线记者的连通,即时插播。同时组织新闻背景解读,专题展开。

——提倡新闻策划,并保持日常化、立体化和简洁化。所谓日常化,就是要将新闻策划贯穿在整个日常报道中,使之常态化;所谓立体化,是指彻底清除传统的媒体内部机构部门化,采编播人员、各个环节、各个节目都要贯穿着一条龙策划意识,并能环环相扣地快速反应;所谓简洁化,是指忽略策划过程,将各环节整合成一个有机体,能条件反射般地作出回应。

——模糊采、编、播概念,努力培养并大胆使用复合型广播人才。这是形成广播媒体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尽早实现整个新闻频率由记者型总主持人担当主持,由主持人型记者手拿话筒现场直接播报。现代广播对这类人才的素质要求极高,其培养工程包括:超强而敏锐的政治敏感和正确的导向意识;专家型、学者型或作家型素质;快速敏捷的现场应变能力和捕捉典型细节的能力;声音的塑造、语音的标准及口头描述能力。

——转变新闻广播管理和节目监制思维。成功的新闻广播,指全天候处于真正直播意义上的新闻广播,其频率的管理和节目的监制,应自始至终处于完全控制全局的状态,及时有效地完善整个节目的主体结构及推进方向和目标,及时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以使整个频率或节目有更清晰的节奏感和行进感。同时,不断开拓报道层面,以增强新闻广播节目的厚度和深度。

结论——新闻广播的现代姿态

居于上述启示,我们可以初步推断现时新闻广播的大体选择方向,从而给出我们应有的现代姿态的描述。

——全天候直播状态,新闻播报密集度是吸引听众的第一要素。也就是说全天处于准备状态,抢占第一时间,抢占第一现场,不断滚动播发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报道最新进展。广播传播载体的单一性决定了新闻广播的难度,对空发射,广种窄收的特性决定了我们的节目设置和播报手段需要不断改进,即在回顾式滚动,叠折式推进的同时,加强推进式预告和悬念式预设。现有的新闻广播节目在设置上大都存在一种残缺现象,一是没有全天24小时时段覆盖;二是整点、半点新闻播报时段设置不充分,份量严重不足(这一点是培养听众收听习惯形成收听规律,增强新闻贴近性之必需);三是新闻线索获取手段和记者主持人的分布上遵循新闻播报规律不够。

——在播报中解读,在解读中播报。仅有新闻播报的新闻广播是不健全的,远远不能满足听众信息消费需求。现代听众除了想知道此时此刻这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更想知道它为什么发生,以及它的发生对现实生活将造成什么影响。即便是纯粹从求知欲或好奇心出发,听众也不会满足于一种简单的信息接受。然而,从旧有格局脱胎而来的新闻广播,一时还难以摆脱传统束缚,尚未能彻底剥离其综合功能,出于用更多手段吸引和满足听众的贪占心理,舍不得摈弃新闻以外的东西。在时段经营上设置了很多削蚀或淹没新闻特性的节目,即便是承担着解读新闻事实的新闻专题,在设置和定位上仍存在严重缺陷:一是份量不足,二是定位不准,三是忽略时效性,四是手段单一,从而造成新闻专题不专,新闻特色不鲜明的结果。

——大时段布置,变中求稳,稳中求活。成功的新闻广播对应和迎合听众的需求,讲求大时段布局。其依据,一是分布在不同时段的是不同听众群;二是遵从现代人的生活习性,从而把握其接收规律;三是关注现代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的需求层面。时段布局,每一个大时段都对应相应的听众群,如晨间版块多对应中老年听众,早间版块多对应上班一族知识层面较高的听众,上午版块多对应包括老年听众在内的弱势群体和有闲人群等等;层次布局,对应的每一个时段,根据听众的接收心理安排不同深度层次的节目组合,有浅层面的新闻播报,有深层次的背景解读,有迎合听众需求的前景预测等等。一个频率的时段是有限的,而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是瞬息万变的,因此布局也只能是相对的,既然新闻事实的播报讲求争分夺秒即时插播和零时差直播,那么肩负深度解读使命的非新闻播报类节目也应该顺应其新闻的多变规律而灵活多变。但是与培养收听习惯形成收听规律相对固定的整点、半点播报一样,新闻专题类或新闻访谈类节目也要变中求稳,稳中求活。这其间的运作,考验着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智慧。但其中亦不乏成功的例子,如凤凰卫视、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等,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以上形态对于真正的新闻广播从业人员来说,并不十分诱人。但对于听众来说,这样的新闻广播很容易培养成今日生活之必需,从而也能为我们真正实现现代新闻广播的终极目的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编辑:陈永和)#13#10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