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6新闻前哨>>10月>>本页       
[业务研讨]民生新闻策划意识…………………………孔祥福 严 华


(2006-11-23 14:58:24)

孔祥福 严 华(楚天金报 武汉 430077)

2006年2月底以来,《楚天金报》连续推出了几组值得关注的热点民生新闻:《乙醇汽油用得好吗》、《“一炉烧饼”引发的反思》、《关注老通城命运》、《餐饮发票,说声要你不容易》、《关注武汉驾培市场》、《香辣虾火爆的背后》、《玫瑰陷阱到底有多深》、《少用塑料袋重提菜篮子》、《武汉气象观测站无奈搬家》、《土味野味,一个美丽的概念》、《菜场的秤怎么了》等等。这些报道大多引起较强的社会反响,有的被省委及武汉市委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并批示;有的被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专题表扬;有的被评为一季度湖北新闻宣传好稿;有的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促进了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有的还演化成一场公益活动,正持续广泛地开展……

综观这些报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紧扣民生,体现一种强烈的策划意识。本文以这几组报道为例,谈谈民生新闻的策划问题。

一、话题设置紧扣民生

民生新闻策划需要注重的首要问题,就是在题材的选择上必须具有贴近性,所谈论的话题,是和老百姓密切相关,大家可以感受、触摸的事物或现象。金报2006年以来推出的一系列热点民生新闻,无不带有这样的印记。

如2月推出的《乙醇汽油用得好吗》系列报道,抓住的就是今年武汉强制使用乙醇汽油后,在使用者中普遍存在的种种疑问做文章,回答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乙醇汽油是不是油耗较高?为什么有的地方乙醇汽油会引起难以启动的问题?使用乙醇汽油会不会伤车等等。

再如,3月13日,金报头版独家刊发《“豆皮大王”老通城悄然停业》的消息,一时牵动广大市民的心,并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其选题的贴近性。老通城是武汉最著名的老字号餐饮企业,它辉煌的过去,尴尬的现状,难言的命运,无疑是本地餐馆老字号的一个缩影。“老通城”在江城可谓家喻户晓,在全国都是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可就是这样一张武汉的名片,为什么说关门就关门了。相信每一个武汉市民都会关心,都想了解其原因。因此,这组报道必然会引起广大市民的强烈关注。

又如,《玫瑰陷阱到底有多深》这组报道,抓住的又是一个市民关注的热点。当今新人结婚,几乎没有不拍婚纱照的,但新人拍婚纱照这件本来很甜蜜的事,在不少新人看来,却似乎成了一个个陷阱。在频频被“宰”之余,怎能不让人气愤不已。玫瑰陷阱都有哪些?背后的真相如何?如果避免掉入陷阱?这一系列问题该如何解决?相信包念有此类信息的报道,肯定会引起相关人群的强烈兴趣,也一定会引起相关管理者的关注。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武汉气象观测站无奈搬家》、《土味野味,一个美丽的概念》等都是。总而言之,我们的体会是,在新闻题材的选择上,要将受众需求放在第一位,即坚持“平民化原则”。

每天我们的身边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新闻,其中不乏好的题材。我们要做的就是精心选题,就要在新闻导向正确的前提下,看看读者会不会关注、与读者的关系大不大、读者是不是爱看、读者能不能受感染。在确定题材之前,策划者都要置身于读者的角度,来一次换位思考。

二、抢占新闻第一落点

有了好的新闻选题,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考虑如何入手才能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即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突出新闻报道的核心价值。

一个好的新闻选题,不仅仅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内容上要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要注重切入方式的技巧,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感觉是,如何从百姓身边事的角度去报道,其检验的标准一是是否符合“三贴近”的原则,二是能否为普通读者所喜闻乐见。在具体操作上,两大做法值得借鉴:一是“硬”题材从“软”处着手,角度贴近读者;二是大题材从“小”处切入,写百姓的身边事。

“硬”题材如何从“软”处着手?做出与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我们的看法是,要从与百姓生活的关系、从百姓的视角、从百姓的阅读习惯去挖掘题材、报道新闻。

如我们采写的《餐饮发票,说声要你不容易》这组报道,就是从武汉推行有奖餐饮发票后,消费者普遍感觉到索要发票不方便、甚至很困难这样的现象着手采写的。

在采写这篇报道时,记者发现,在武汉餐饮业,索要发票困难这一现象十分普遍,类似的手法也是五花八门。如果找到老百姓感受最深而又没有想透的拒付发票现象入手,相信不仅仅能开启读者的思维,更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兴趣。于是,我们就从有些酒店对不要发票的消费者给小纪念品、有些酒店让要发票的消费者多跑路、有些酒店对消费者索要发票虽不直接拒绝,但找各种理由让消费者感觉麻烦等现象着手,报道从贴近读者的角度去写,让读者自然觉得真切可信,也非常感兴趣。

大题材如何从“小”处切入呢?我们的感觉是就是:在写法上要多从人们日常生活中小的方面着手。

如我们采写的《少用塑料袋重提菜篮子》这组报道。将“江城每天产生50多吨塑料袋垃圾,三分之一来自超市”这样一个很大的话题,放置在一个人人可以参与、人人可以感受的小事中去推进。这件小事就是--商家倡议重提菜篮子。除此之外,还不忘倾听读者的声音。毕竟,虽然这一倡议是为了促进环保事业,但让人们重拾丢了十几年的菜篮子,广大市民能否接受?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在推动这一倡议的同时,有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我们通过开通热线,倾听读者看法,就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也提升了一些商家参与活动,甚至给重拾菜篮的消费者予以奖励的兴趣。事实证明,这组报道从一个小切口很自然地把一件大话题在报纸和受众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三、层层递进叩问真相

有了好的选题和切入角度,还得注意好的操作方式。一个好的推进方式,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报道效果,甚至会引人入胜,让读者期盼下文的良好效果。

如《菜场里的秤怎么了》这组报道。从一封读者来信着手,就她发现体重秤在泡沫垫上会秤重增加这一现象入手,进而推进到菜场里的弹簧秤下面多半垫有泡沫,是否也是一种玩秤手法这一众人关心的疑问。

对这一疑问,记者也并没有简单地请教专家,而是亲自去做调查和试验,如此,不但发现弹簧秤下垫泡沫真的能增重,而且还通过记者在一个菜场买菜,不管是垫没垫泡沫的秤,秤重竟然一致的怪现象,揭示出不少菜贩在玩秤,且有心照不宣的攻守同盟这样一个让人意外而又震惊的现象。

有关专家是这样评价这组报道的:“既有贴近性,又有故事性;既有物理学知识,又有生活常识。报道的推进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让人罢欲不能,急切期待下文,希望早日得知事物的真相。

新闻实践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好的新闻报道,就是要顺应本土民众的知情诉求,满足民众的知情权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报道推进中,要格外注意报道的推进顺序。

《关注武汉驾培市场》这组报道,先是披露了众多武汉学员集体“偷渡”外地拿驾照的现象,继而联合运管处、车管所等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再其后,让读者参与进来,怒揭“偷改年龄、重复收费、包拿驾照……”等诸多驾校黑幕,最后再请专家揭示“学员偷渡点中驾培软肋,统一驾培考试标准”这一报道的核心价值,最终促成了驾培市场实行新规这一良好结果。

还有《“一炉烧饼”引发的反思》。这组报道共分四篇:《土家烧饼:落地凤凰不如鸡?》、《烧饼神话的诞生和变味》、《烧饼神话为何难以持续》、《烧饼“神话”的破灭应该拷问谁》。报道从一个读者投诉入手(诉称“土家烧饼”已成为某些人圈钱的工具),描绘了本地名小吃“土家烧饼”从一夜蹿红到迅速没落的轨迹,回答了“土家烧饼”神话为何会诞生、为何会泛滥、为何会没落等诸多读者关心的问题,揭示出了本地饮食市场的诸多不良现象和弊端。

由于推进方式得当,几篇报道层层相扣,相互呼应,不仅增强了报道的可读性,而且由于分析严密,有理有据,报道对本地众多饮食从业者和相关管理部门不乏启迪。这样的报道形式,不仅深化了报道主题,还体现出报纸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上述几种报道形式,既强调了硬性新闻的故事性,也有情节性,在编辑时,我们还不忘加入人情因素,加强贴近性,走故事化路线,既能让新闻报道更加引人入胜,也更容易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四、注重反馈扩大效果

新闻报道更要注重的是能否得到良好的报道效果。一组好的报道,不仅仅是揭露各种问题了事,更重要的是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最终达到“治病”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既要注重前文所述的各种选题、切入和推进技巧,也得注重在报道推进过程中,利用各种方式扩大报道的社会影响力,达成报道所应该起到的社会效果。

把握好报道时机,有压有抢。舆论监督好比是为社会“治病”,也要讲究时机。在社会矛盾激发前报道,可以起到预防效果,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促进问题在矛盾激发前得到解决。如《乙醇汽油用得好吗》,就是这样一组积极干预市场、促进政府决策顺利实施的好报道。

报道推出期间,本报联合中石化等大型企业以及工商部门,针对“使用乙醇汽油油耗增大”、“无法启动”等众多读者投诉的问题,深入调查取证,发现此类现象都是由于不少油站在私自勾兑乙醇汽油、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造成的。

由于报道得力,这组报道引起了省乙醇办和武汉市工商局的高度重视,随后,武汉市工商部门还对全市38家油站进行了突检,揪出了一批害群之马,有力维护了本地汽油市场的正常秩序,其社会效果得到了省市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

有的批评性报道适当延缓,效果会更有利于事态的发展和解决。特别是像群众的一些批评性来稿所反映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较小的问题,媒体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被批评单位取得联系,这样既进行了有效批评,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如《玫瑰陷阱到底有多深》,在报道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后,我们和相关管理部门配合,一起推动了问题的最终解决。为规范婚纱摄影市场秩序,减少婚纱摄影服务合同纠纷,媒体与管理部门联手,一起推动了《武汉市婚纱摄影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的出台。

一些空泛的警示性的报道往往缺乏说服力,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有一个典型案例,可以用事实为依托,来一个“当头棒喝”,会更显得有力量和深度。《“豆皮大王”老通城悄然停业》就是如此。报道借老通城关门引起受众的强烈兴趣,然后顺势推出有关老通城的整版“冰点焦点”稿件以及一系列相关报道,把这一事件由表及里,由点及面,层层深入。这组报道引发了一场如何振兴江城老字号餐饮企业的大讨论,推动了武汉餐馆主管部门出台重振江城老字号的措施。武汉市饮食服务管理处人士称,金报的这组报道,为本地饮食业的良性发展作出了贡献。

有的报道还要“趁热打铁”才能有好的效果。如《关注武汉驾培市场》,在这组报道推出后,我们还联合武汉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开展了“评选江城十大诚信驾校”活动。这一活动历时约40天,收到了不凡效果。

(编辑:徐蟾桂)#13#10


发表评论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